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1、礼以养德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暂且免于犯罪,但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民众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道:通“导”,引导,教导。齐:规范,整治。格:亲近,服从。)


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


译: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


译:现在的人本性邪恶,必须依靠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义才得到矫治。 2、礼以立身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译:《诗经》激起好善恶(wù)恶之心,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音乐可以成就人的道德情操。(诗:指《诗经》。)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译: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葸:畏惧的样子。绞:刻薄。)


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荀子?礼论》) 译:谁知道恭敬辞让是用来确保平安的!谁知道义理文化是用来陶冶性情的!


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七)


译: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能行礼者,其身必安。([]胡瑗《周易口义?说卦》)


译:能行礼的人,他的身心性命是安适的。


3、礼致和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译:名号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办事就不成;办事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得当;刑罚不得当,人民就不知道怎么做。(中:得当。)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译: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社稷:土神和谷神,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古时">古时ersonName>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后嗣:后代子孙。)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译: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礼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发挥禁止的作用,法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才施用。


礼者,法之大分,去争夺之道也。([]朱震《汉上易传》卷三《上经》)


译:礼是对规章制度的极大调和,是消除争夺的方法。(分:调和。)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相互施礼!

与和谐社会理念是同步!

一切言论都有理!

但重点还要看做得有理无理。

TOP
3#

“礼”最早是作为一套文明的规则出现的,相对于野蛮,它是人类进步的伟大标志,后来,它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系。随着礼制存在基础的消亡,很多礼的具体仪则和它的一部分功能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除了可以维系民族认同感和增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礼的观念规范,其余不符合当代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当代社会自能将其排除。

如果将能否进入当代生活的礼的观念规范从功能上进行区分,那么将被排斥的是“序尊卑之制”的一面,可被当代生活接受的则是“崇敬让之节”的一面。而基础,则不再是“序尊卑之制”了。

TOP
4#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礼是以道德为支撑的,没有道德的“礼”是形式的、是虚伪的,有时甚至是邪恶的。历史上的王莽未篡位时是谦谦君子。新时代“礼”要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更注重内涵。这也是我们作为以文明古国的个别公民在大众面前喧哗等,不讲公德,只讲私德。为世人所诟病。引导世人控制自己的行为,构建新时代的新“礼”念。

TOP
5#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尊卑、贵贱、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尊卑、贵贱、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30 16:59:20编辑过]

TOP
6#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说的礼的最终目标便是做到和谐。

和谐二字有多大分量已不用明说,全中国都在为这二字努力。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想用礼来规范这个社会,教化这群人民,达到他心中的和谐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包含了人们的立身准则,“不学礼,无以立”,而礼,又正是人们实现目标的途径。

人们不正是用一生在学习礼、领悟礼、实践礼、实现礼。

孔子如是。

“七十而纵信所欲,不逾矩”。

TOP
7#

“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礼貌的举动,一个谦让的行为,就可以让我们走向成功。在现代社会中,礼越来越重要。或关乎人品,或关乎社会利益。

礼,诠释了人的内在精神,是提高自我的精神良药。

TOP
8#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 没有礼仪,人民不能和谐安定地生活。国家发展不能和平安稳。可见礼仪的必要性。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做到知礼知耻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和我们在礼仪方面的表现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人的礼仪表现直接体现了他的修养。所以礼仪的价值体现在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TOP
9#

礼制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古代社会与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

  可是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其成功之处是在于用较小的投资换来了较大规模的领土和人口,通过树立皇帝的决定权威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虽然现在中国进入了法治社会,可是在任何地方,我们还可以看见礼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礼制有它的成功的地方,可以也有它的局限性。够多的强调礼制,会削弱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抛弃了传统等级观念的礼制才能真正起到和谐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作用,同时不会扼杀社会的整体创造性。
TOP
10#

“礼”可以追溯到周公那个时代,与21世纪相比那个时代的人民连温饱都没能解决,但是他们却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而我们即使有3道防盗门也不能完全放心,他们之所以对别人 如此放心是因为他们懂礼,他们自己不会醉违法的事也相信别人不会做,这样社会才能如此和谐,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推崇“礼'".
TOP
1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可见礼貌在中国的源远流长,另外礼貌的重要性可是举足轻重的啊,当代东方著名学者季羡林就说过这样的话: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TOP
12#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骨架,礼是仁的桥梁。恢复或制定礼,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天下归仁焉”。

“明礼”从广义上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里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叫做“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叫做“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叫做“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

子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他把礼作为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来看,礼就成了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应该遵守的不同的行为规范。

TOP
13#

为什么要研究礼?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何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何哉?”孔子说:礼啊礼啊,不是送两包点心就是礼,礼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乐啊乐啊,不是唱歌跳舞就是乐,乐是把我们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这是真正的文化,来自于人的内心人的思想。
TOP
14#

人在任何情况中,都存在着活动的多种可能性。法纪和人文礼教,就是在某类境遇中存在着的多种选择性中确定一种或数种,并且通过一定的制约力量,促使人按照社会确定的行为规范去活动。人文礼教和法纪,使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规范的渠道,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有序的状态。

礼者,所以正身也。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一直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礼以养德,礼以正身,礼至和谐!

TOP
15#

礼就是道德的一部分,这体现了礼的价值。礼能约束人的行为特别是一些违背正道的行为。一个有礼的人能在做人和处事中有良好的表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