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051525354555657»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796#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论语·学而》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则高度概括了传统之“礼”的根本精神。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几千年以来形成的宽容礼让、谦虚善良、求同存异的道德传统,正是这种以“和”为价值导向的“礼”长期影响和积淀的结果。 传统之“礼”起源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祭祀等风俗习惯,而后逐渐成为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制度。不可否认,传统之“礼”所要建立的是一种尊卑贵贱上下有等的礼治秩序,它追求的是一种封建专制统治所需要的传统等级和谐。这也正是传统之“礼”的历史局限性所在。然而,传统之“礼”所内含的约束之礼、礼让之礼、尊重之礼、和合之礼等丰富的伦理思想,无疑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认为,经历着时代洗礼的传统之“礼”,可以成为新时代、新思想背景下独特的人文财富,它试图通过个体的理性自觉实现境界提升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人文情怀,对当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代价值。
TOP
797#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礼是以道德为支撑的,没有道德的“礼”是形式的、是虚伪的,有时甚至是邪恶的。历史上的王莽未篡位时是谦谦君子。新时代“礼”要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更注重内涵。这也是我们作为以文明古国的个别公民在大众面前喧哗等,不讲公德,只讲私德。为世人所诟病。引导世人控制自己的行为,构建新时代的新“礼”念。
TOP
798#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 没有礼仪,人民不能和谐安定地生活。国家发展不能和平安稳。可见礼仪的必要性。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做到知礼知耻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和我们在礼仪方面的表现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人的礼仪表现直接体现了他的修养。所以礼仪的价值体现在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TOP
799#

【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义之邦”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em29]
TOP
800#

礼就是道德的一部分,这体现了礼的价值。礼能约束人的行为特别是一些违背正道的行为。一个有礼的人能在做人和处事中有良好的表现。
TOP
801#

1.礼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国的礼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礼注重社会中的共生意识,秩序意识,强调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张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遵守社会规则。2.礼是立国要素精神之源。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把礼看做人生的指导思想。3.礼是文明行为的标尺。礼仪作为一定的章法,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实现社会交往各方面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睦。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修养的尺度。
TOP
802#

礼貌是什么?礼貌是能让大家更好地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是要主动自我限制来换取他人的自我限制的先行付出。具体点说,图书馆里不大声说话是礼貌,不随地扔垃圾是礼貌,乘扶梯时站在右侧是礼貌。看见一朵美丽的鲜花,你将它留在那而不是摘走,这就是礼貌。觉得没有礼貌会节省时间吗?如果只是你不讲礼貌,对于你个人来而言,的确节省了很多时间。你可以随手将垃圾扔在马路上而不需要走200米去对面的垃圾桶,你可以随意插队到别人前面节省排队的时间,你可以把车停在两个车位中间而不是仔仔细细地对准车位,因为这样方便。可对于别人呢?你方便的前提是别人都不方便了。然后如果所有人都不再讲究礼貌,所有人都按照“最方便”的方式行动,那就没有任何“方便”可言了。总而言之,礼貌是相互的,为了你自己,请遵守礼貌。
TOP
803#

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方便交往应酬。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TOP
804#

几十年前,年轻人在广场上跳交谊舞,不顾老年人的感受。如今,老年人在广场上跳广场舞不顾年轻人的感受。几十年前,年轻的红卫兵打、砸、抢、烧,祸害了一帮老年人。现在,一些老年人碰瓷,讹人,自己摔倒坑人,祸害了一帮年轻人。仔细想想,其实不是老年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在那个时期,教育几乎废弛,道德更无从谈起。而礼的教化作用十分重要,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国,除了法律对人的约束,道德的教化也至关重要。一个大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
人生太苦,加点糖。
TOP
805#

随着我国󰀁礼󰀁的复苏,重新审视󰀁礼󰀁的传统意蕴,其丰富而广泛的内容,蕴含着许多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合理知识价值和文化价值。“克己复礼”是孔子试图恢复周朝稳定社会秩序的核心主张,其使之成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规范,在古代统一时期发挥了显著作用。礼的包容性和超越性以及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的礼的根基,即宗亲关系,使我们能够借鉴“克己复礼”,发挥其粘合剂作用,为解决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道德关系的建构,及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帮助。
TOP
806#

礼,是从行为举止上讲。要遵守道德、礼制的规范。守规矩,讲规矩,恭敬辞让,言行有度,个人的修社会的运行都包含情感通过外在的行为举止而落实和体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行为举止上必须有规范,在中华文化中这种规范就是礼,材料中讲到“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 “现在的人本性邪恶,必须依靠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义才得到矫治”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这就是礼的价值所在,我们应该在任何场合做出相应的礼,来显示自我的良好素质和精神。
TOP
807#

礼在中国古代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礼既是个体成员文化修养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征。
在古代社会,国家的管理方式是礼与法相结合,即为礼法社会。《汉书•陈宠传》:“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可见,中国古代的礼制与法制互为表里,国家的和谐稳定是靠二者共同节制得以实现的。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文化的危机就是政治的危机,所以,孔子一直在强调礼的重要性。礼对人的教化作用是刑罚所不可比拟的,礼可以使百姓的思想行为趋于合理化,国家可以得以更好地管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这个观点与孔子的礼教思想互为相通。
TOP
808#

孔子也强调外在规范对内在规范的价值意义,当颜渊问仁时,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复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所以他的答颜渊问‘仁’,与答其他弟子者(如樊迟,见《雍也》、《颜渊》、《子路》诸篇)不同,不涉及‘仁’的内涵,而强调实践‘仁’的方式——‘礼’。这是孔子对一个‘质’已有余而‘文’或不足的弟子的特别教导”。因此可以说,内在规范需要借助礼来表现出来,或者更确切地说,内在规范的外在表现即为礼。
TOP
809#

         有一则古老的笑话:一个异乡人向一位农夫问路,当时农夫正抱着一个西瓜,听到问题,他停下来把西瓜交给异乡人,然后腾出手来,把两手掌摊开,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农夫好像不做手势这句话就说不出来。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也足见手势语应用范围之广。管理者在沟通过程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手势语自然必不可少。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交谈时使用频率最高,其形式变换最多,最有表现力、感染力、吸引力。优秀的管理者都善于利用手势语增强谈话的效果。“小赵,我看你最近干劲挺足,才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就把市场情况摸透了。照这样下去,我们部门一定能把这个项目拿下来!”在说这句话时,管理者一般要用到的手势语有:用手拍肩、翘大拇指、握拳等,这都会给员工传递积极的信号。
TOP
810#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就体现在他的行为举止,拥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就说明这个人拥有着良好的教养,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礼的价值并不仅仅只体现在待人处事的方面,不是说人前有礼,无人的时候就放纵自己。做一个有礼数之人是涵养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都具有礼数,那么社会必然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和谐的,这是礼的社会价值。研究礼是为了弄清楚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礼往往能够表明一个时代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