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849505152535455»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766#

礼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可以修正人们的廉耻观。一个懂礼的人可以轻松的立身处世,可以时时端正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也可以影响身边的人,熏染教导身边的人。由一个人可以影响一群人,由一群人就可以影响多群人,进而整个社会群体都会被影响,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有序。
TOP
767#

不学礼,无以立。这是礼对于一个人的价值,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做不到礼,尽管道貌岸然也是有缺陷的;礼作为一个标准,能让你知道自己行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礼也是一个指导,尽管你的初心是好的,如果不懂礼也会无所舒从,惴惴不安,把事情做过。对于一个国家,能经国家,定社稷。儒家提倡教化为本,让百姓有廉耻之心,不去做违法的事,从根本上防止,从而国家安定和谐,文明。所以说礼是在发生前发挥禁止作用,法是在发生后发挥作用。建立和谐社会需要礼。
TOP
768#

1.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2.礼是自然法则的体现  3.礼是人性合理的制约  4.礼是社会活动的准则。回味传统󰀁礼󰀁文化的意蕴,面对日益复兴的中华民族,我们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汲取礼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传承和发扬礼仪之邦的美誉,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纯化的社会风气和塑造良好的公民素质是值得我们身体力行的。
TOP
769#

首先,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人类面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TOP
770#

儒家的礼节都有其具体含义。冠礼在明成人之责;婚礼在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丧礼在慎终追远,明死生之义;祭礼使民诚信忠敬,其中祭天为报本返始,祭祖为追养继孝,祭百神为崇德报功;朝觐之礼,在明君臣之义;聘问之礼,使诸侯相互尊敬;乡饮酒之礼在联络感情以明长幼之序;射礼由体育活动可观察德行。这些古礼综合了民俗、宗教、伦理、艺术、美学的价值。儒家除了礼教还有乐教、诗教,这些都可以促使人向善,敦厚庄敬,相互和睦,克服人性负面的东西,对于稳定社会,调治人心,提高生活品质都有积极意义。
TOP
771#

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主要的有仁、礼、和、义、信。“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爱人”、“泛爱众”。孔子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人我具立,人我具达,也即人人和谐。孔子提倡爱人,但又承认等级差别。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墨子·兼爱上》),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重视礼,说:“不知礼,无以立。”(《论语·尧曰》)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立人。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主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以达到仁的境界。这也就是说,以礼待人,尊敬他人,是仁,也就是爱人的表现。古代的礼具有等级性,儒家推行的繁文缛节并不可取,但应有的礼节、礼貌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
TOP
772#

礼以养德,礼以正身。他人以无礼对之,我们却不能以无礼相回。因为礼的修行是自身的修行,不会因为外界的回应而改变,如果产生他人无礼而我去以礼待他岂不是亏欠自身之感是很可笑的,因为礼的修养,立己身之德,正己身之身。
TOP
773#

礼让为国,安定社会,消弭争夺战乱,节制骄奢淫逸,是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前提。以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事处理恰到好处,是礼乐制度的正面价值。这里有社会正义的义蕴,即反对贫富过于悬殊。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富了以后怎么办 孔子讲“富而后教”,讲教化、教养,反对铺张浪费、夸财斗富。目前我国的大众文化渲染淫逸,对社会风气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不利,而文化批评的力量却格外薄弱。这是值得我们检讨的。

就现代生活而言,在外在强制的法律与内在自觉的道德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即包含社会礼俗在内的成文与不成文的规范。这就是“礼”。古今社会规范的差异不可以道里计,但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协调群体、社区的关系,促成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不能没有新时代的礼仪文化制度、规矩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指导。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今天我们仍然面临提高国民文明程度的任务。在这一方面,礼学有深厚的资源。
TOP
774#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功能,在维系社会和谐。人的生活是社会性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关系中,有一定的地位、身份;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是古代社会基本的人伦关系。礼就是在这种区别、分别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这种区别、分别,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求社会关系的和谐,别中求和。
  礼的精神,恭敬辞让,言行有节。“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恭敬辞让是礼的根本精神。“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的作用在规范和节制人们言行,使人言行有度。表现于言行,就是守规矩,讲礼貌,不任性。内在的义、群、和的精神追求和外在行为举止的恭敬辞让,言行有节相配合,塑造了中国人文质彬彬的形象,造就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名。
TOP
775#

礼的意义


三礼之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有其现代价值。礼乐文化不仅促进社会秩序化,而且有“谐万民”的目的,即促进社会的和谐化。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间秩序总是要一定的礼仪规范为调节的,包括一定的等级秩序、礼文仪节。“礼”的目的是使“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记・乐记》)礼乐教化的人文精神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协和万邦、民族共存、文化交流融合并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动力。孔子对礼乐的继承、传授,大有益于他身后两千五百年世道人心的维系和民族的大融合、文化的大融合。
TOP
776#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尊卑、贵贱、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尊卑、贵贱、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
TOP
77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礼以养德,礼致和谐。讲求礼仪,才能修身养性,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才能够礼貌的对人接物,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对待他人,才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TOP
778#


  儒家的要义之一是以“礼”规范人们的行为,由外及内,从而达到内修于德的目的,实际效果则往往是外礼已修,内德未备,就会给人伪善的感觉。一说伪善,好像大家都很不能接受的样子,但是如果换个说法,曰:“勿诛心”,估计赞成的人就多了。现在这时代,见多了以真小人标榜的人,见多了赤裸裸的禽兽、流氓、强盗,就会觉得伪善毕竟还是要维持个秩序、道德在,而非毫无廉耻与顾忌,孰优孰劣,自家体会吧。
TOP
779#

礼仪是提高个人自身修养所必需学习的一种文化,礼仪的懂得也是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要讲礼仪,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同样要讲礼仪。这是一种修养的体现,更是对他人的尊重。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必须要在某种道德的制约下才能往一个正确的轨道发展,礼仪文化学习和传播也同样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发展。
TOP
780#

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质疑的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