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142434445464748» / 6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661#

中国曾是世界上公认的礼仪之邦,但当下,中国人的素质却又时常遭到诟病。为什么?私以为,这是因为国人对于传统礼教的过分批驳造成的。抛却那些带有封建色彩的东西,传统礼节的教化作用仍旧是值得我们的肯定的。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礼之于人,从来都不是一种单纯的浮于表面的仪式,而是发自于人们心底的一份尊敬和郑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为有礼,所有有度,越礼,则无度,礼代表着对他人及自身的尊重;社会的运转,因为有礼,所以有距,越礼,则不治,礼代表着规范以及对社会大局的周全思虑。
TOP
662#

礼在当下的价值:有很多人说礼是封建社会的遗物,应当摒弃,与此相反,我认为在当下礼恰恰是最需要重新捡起来的。“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即礼可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者,所以正身也。”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现代的人,对礼的理解不够全面而片面性的认为礼就是愚昧的封建礼教,但儒家所倡导的中国传统的礼是安身之道。“能行礼者,其身必安”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多是因为礼的缺失。孔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过於谨慎而不懂礼法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的人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伤人。
TOP
663#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但在校园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文明的习惯和现象。例如,有的同学在食堂吃饭后忘记把餐盘放回回收处,个别同学买饭时不排队,有些同学在图书馆占座,使得很多后来的同学没有座位自习……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虽然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但却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作为当代大学生,杜绝不文明的行为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自己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起学校主人公的形象,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勇于制止不文明的现象,这样文明礼仪才会离我们不再遥远。
TOP
664#

礼以养德。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治国者用礼仪来规范人民,民众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可见“礼”的意义有多重大。社会管理者如果缺少“礼”,那么社会秩序一定杂乱无序,人的品质也会受影响变得刻薄无礼。人不守礼就会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比如接待其他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时候,没有礼仪,我们国家就会受人非议,形象大跌,两国交往也会受影响,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公交车让座等事,都可以看到礼的价值、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遵守利益,克己复礼。
TOP
665#

古人常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有“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诸葛亮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着后人。从古到今,修身都备受推崇,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文明礼貌,修身端行,让责任感,自强自律,团队精神伴随我们成长。文明修身,没有什么高深的定义,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文明是大伙儿相遇时真诚的微笑,它是与人相处时的亲切话语,它是发自内心的“您好”、“请”、“谢谢”、“对不起”…… 拾一团被同学丢弃的纸屑,关掉教室未灭的电灯,拧紧仍在滴水的龙头,擦掉有损校容的粗话……我想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正是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大学时期是我们人生中文明素养、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质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的一生影响很大。假如在我们的头脑里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懂得基本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那么我们就好像没有文化的暴发户,永远登不了大雅之堂。
TOP
666#

在古代社会,“礼”不仅是自身修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用来规范人民的行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这是“礼”的价值的重要体现。我认为,在建设的法治社会不可忽略“礼”的重要性,“礼”在法先,这是一条有价值的规律,社会的主体是人,要使人民守法光强调法律是不够的,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在行为之前受到“礼”的约束,那么触犯法律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况且,守“礼”是个人心安的关键,个人与国家都能从中得到启示。
TOP
667#

《论语·子路》中子路问孔子,要执行政令应以什么为先,孔子说:必为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由此可见礼的价值。礼与其他义理相辅相成,遵循礼的规范,才能正确的为孝,为忠,为义,才称得上是有智慧。
TOP
66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不仅是规范尺度,也是道德修养。知书达礼、温文尔雅是中国古代君子的标准。讲礼仪、遵礼法、守规则是文明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TOP
669#

“礼”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个人和国家行为的一面镜子。一个人不遵守“礼”是难以生活的,假如一个人不排队、没有羞耻心、随便辱骂他人,那么轻则被集体遗弃,重则被法所惩罚。对于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古代“礼”是国家统治秩序的重要部分,国家要严格按照“礼”的原则办事,“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稷者也。”
TOP
670#

为人处世,礼不可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更是应该时刻牢记。一个人的修养,从他的“礼”的程度便可一窥究竟。做文明人,做有礼人。
TOP
671#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TOP
672#

对人无礼,不是一种恶劣性格的表现,而是多种恶习的集中,如懒散、愚蠢、妒忌、粗心大意、爱慕虚荣、对人缺乏了解而妄加轻视。
TOP
673#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TOP
674#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学而》
礼在孔子学说中占有极大地位,在春秋末年,礼乐制毁坏,孔子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致力于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制度,并且终身都在推崇西周礼乐文化。“郁郁乎文哉”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行事彬彬有礼,正是彰显大国风范的重要方面。而孔子也认为治理国家应该用礼义而不是重刑来约束规范民众。“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使人们遵守礼道,才能达到天下的“大治”。
TOP
675#

古人常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有“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诸葛亮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着后人。从古到今,修身都备受推崇,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文明礼貌,修身端行,让责任感,自强自律,团队精神伴随我们成长。文明修身,没有什么高深的定义,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文明是大伙儿相遇时真诚的微笑,它是与人相处时的亲切话语,它是发自内心的“您好”、“请”、“谢谢”、“对不起”…… 拾一团被同学丢弃的纸屑,关掉教室未灭的电灯,拧紧仍在滴水的龙头,擦掉有损校容的粗话……我想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正是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大学时期是我们人生中文明素养、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质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的一生影响很大。假如在我们的头脑里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懂得基本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那么我们就好像没有文化的暴发户,永远登不了大雅之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