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839404142434445»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616#

礼仪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为: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有礼、待人和气、谈吐文雅、与人为善等等。以礼育人,使人轻松接受礼仪熏陶,不仅可以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还可以使人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与人交往谦逊有礼,不失礼仪。实现道德的内化,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养和道德实践能力。
文明间的对话需要有“礼”的精神的调剂与“礼”的智慧。礼中所包含的规范、有序、崇义、扶弱的因素,节度原理中所包含的节制、恰当、分寸、适度的原则,交往的礼中礼尚往来、尊重他人、敬、让、轻财重礼、不骄不淫、相互沟通与理解的内涵,和谐之礼中的和亲、谐民、仁爱、交融的精神,均是走出自我,走向他者、社群、国家、天下的相互伦理,而具有普世价值。
礼让为国,安定社会,消弭争夺战乱,节制骄奢淫逸,是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前提。以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事处理恰到好处。
TOP
617#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程门立雪,我国古代的礼仪故事个个激励人心,我们今天也都在温习着。然而,当代中国的年轻人,礼数越来越少,吃饭先动筷子,向父母吼叫,个个做着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时代的进步换来的却是礼仪的退化,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是为什么?所以,扩大礼仪的宣传有着重要的作用。
TOP
618#

魏晋许多文人厌恶那种一本正经的正人君子,要求抛弃一切压抑人性的礼节让每一个人能真实的表现自我,高兴时就放声大笑,痛苦时就嚎啕大哭,为了反抗礼法,嘲弄传统,他们的行为够惊世骇俗的了。经常与阮籍一块纵酒的刘伶,有一天家中酒喝光了,他想简直想疯了,便让他妻子去酒店为他沽酒,妻子把酒瓶摔在地上说:“你喝的太多了,这不是自己作践自己吗?从今天起非断酒不可。”刘伶说:“太好了,我自己没有毅力禁酒,只有求神保佑我能断掉。现在快去办酒肉来。”妻子听了非常高兴,连忙去买酒买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发誓,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斗,五斗清醒,妇人之言,千万别听!”说完把供在神前的酒肉喝光吃尽。他饮酒时还脱光自己的衣服,赤条条的在厅堂里自酌自饮。人们见后讥笑他,他回答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中呢?”老子曾云:“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TOP
619#

老子指出有德者,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一切顺其自然;反之无德者,从来都不放弃形式上的“德”,喜欢人为地加以施为。正是由于喜欢施为,所以老子引出了“仁”“义”“礼”的概念,这三者都是施为者的表现,而且施为的程度逐层递增,老子是反对这一切的,所以他有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对于“礼”,老子更是鄙夷,认为他是“攘臂而扔之”是人心不够忠厚,是社会动乱的祸首。真正的有德不是装出来的,真正有德是一种心境,一种名利难动的心境;是一种境界,一种清静无为;是一种气质,一种明“道”后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正如苏东坡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有德者他绝不会矫揉造作的表现什么,反而会自有一番蕴涵。
TOP
620#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用礼仪道义来感化百姓比用刑罚约束来的更为有用,刑罚固然是一种保障,但是,礼教制度在净化人心上起的作用更为重要。
TOP
621#

孔子说过,兴于礼,成于礼,立于礼。礼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将礼仪之道时常铭记,付诸行动。一个国家,有了礼,会兴邦不衰;一个民族有了礼,会团结和谐;一个社会,有了礼,会欣欣向荣,安定和睦。礼的价值,无穷无尽;礼的意义,管通整个社会。让我们行动起来,实践礼,遵守礼,共同将礼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TOP
622#

古代的礼包括礼制、礼仪、礼义这三个方面。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要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只需看他如何对待别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用礼成事。我们的社会需要礼更需要我们去践行礼,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去遵守礼,对自己如此对待别人更应如此。如此,才能构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TOP
623#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一种礼节与仪式规范,是社会公德在个人仪表举止、社会交往上的体现,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先秦思想家苟子论“修身”时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包括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和涉外礼仪。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崇尚礼仪,完美人格,提高自身和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礼貌水平。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 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但所谓 五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 仪内容都大体相同。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TOP
624#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古时传统的礼,体现在人文礼教和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克己复礼,是三纲五常。当然,礼”,也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克己复礼以为仁,就是人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了。礼的原则指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明,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仪,是我们的内在精神,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礼扮演了重要角色,身处现代生活的我们,更应该将立传化为一种内在的内涵。
TOP
625#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礼是“修、齐、治、平”的大经大法。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礼”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亲和政策和伦理亲情。人际伦理,社会秩序,来自于人的自身,又返利于人的自身,最易为人接受和执行,也最易深入人心。
TOP
626#

《孔子家语·贤君》:“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三国 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都人士女,服习礼教。”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江 表虽远,密迩海隅,然染道化,率礼教,亦既千馀载矣。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我们要重视礼仪,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TOP
627#

最初“礼”的提出,孔子是以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王朝的统治,虽然在提出的最开始具有一定的消极色彩,但是我们不可就此完全否定了“礼”不必要的存在,它适应了后来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以及维护父系男权社会统治的需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这里面和孔子所提出的“礼”的思想功劳可能是或多或少都存在的吧。
TOP
628#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我国自有“礼仪之邦”的的赞誉,可见古时对“礼”的重视。“礼以养德”、“礼以立身”、“礼致和谐”虽有如此之多修身养性之处,但在封建礼教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尊卑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则需要革除的。
TOP
629#

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其成功之处是在于用较小的投资换来了较大规模的领土和人口,通过树立皇帝的决定权威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具有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我们应当把中国的“礼”发扬光大。
TOP
630#

现在社会总会有一些符合礼仪规则的事情发生,我认为,通过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比用强制性的方法游泳的多,强制的办法虽然能有效的控制,但是却无法让人心悦诚服,而用礼规范人们的行为,却能收到让人心悦诚服的效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