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041424344454647»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646#

《论语》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礼”重要性的句子,但从将礼的篇幅足可看出孔子对礼的重视。西方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件事情我愈是思考俞觉神奇,心中也俞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在我看来,康德口中的“道德准则”是孔子强调的“礼”的具体化。“礼”作为一种约束力,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它既是维护社会伦理关系可感的制度,又为社会提供可依据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表达意义世界的种种仪式。“礼”的运用对指导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运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OP
64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从这里,可以看到礼是好多优秀品质的基础。恭、慎、勇、直是正人君子所追求的,但是若缺少了以礼为基础,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举例说明其中的直,直乃是率直之意,率真的确够好,但是不懂礼数,随意冲撞的直,只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不懂得礼数,做事不动头脑,会让人心生厌恶的。所以无论何时,懂得礼数是必不可少的。
TOP
648#

    礼组词有礼仪、礼教,甚至上古时代有《礼经》,我们中国上溯几千年,一直都被称礼仪之邦,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礼作为约束和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此足见礼在中国的地位了。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应,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我们对一个人的初始印象,要么是这个人很有礼貌,觉得可以深交,或者是这个人很没礼貌没素质,之后就敬而远之了。
    礼以养德,礼是我们对一个人的评判基准之一,礼是修身进德的阶梯。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礼是我们的内心的外在表现,有德行的人,会自行遵守礼法,在他们心中,礼法是自我规范的标准,是生命中不能遗失的自尊自爱。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而对于那些本性邪恶的人,只有依靠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义才得到矫治。礼是对人的心灵的洗涤,可以帮助人们培养道德。
    礼以立身。礼仪可以使别人愿意与你接触,愿意与你结交,此时你会发现你处在一个以礼仪为界的圈子中,在这个圈子中,有一套准则,它约束你做不合礼法之事,每个人都遵守,良好的气氛下,圈子中的人们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秩序,这才是立身之本呀。人在社会上要有根所系,有所约束,才能发展,才能向上走。
    礼致和谐。和谐是从古到今一直追求的,有和谐才有繁荣,才能发展。动荡的社会人心不安,秩序混乱,是不会和谐的。而礼致和谐则是从人上升为国,由一点上升为一面了。在礼仪的管束下,国家能与外国邦交,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全球各个国家接触的更加多了,在待人接物上,礼成了评判标准,礼完善则国安邦,这样才能经济繁荣,共同发展。
TOP
649#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思想之一,不仅是重要治国思想,也是百姓尊崇的价值规范。千百年来,因为“礼”的存在,我们能够以恢弘的气度、自信的神态、端庄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了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家庭伦理等方面在内的“礼”文化。
TOP
650#

关于礼的价值,孔子的这句话给了很好的说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的产生和大力宣扬很大程度上源自统治者的需要,以礼来教化百姓进而更好的治理国家。因为思想的教化比残酷的刑法总是更能深入人心。礼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教会了人们如何更文明的生活。也正是因为礼,人与动物才有了不同,面对矛盾冲突,人不会像动物一般直接拼杀,而是会先进行利弊的权衡和道德规范的思考,这也是人自接受礼教以来就形成的习惯。如果人人都能遵守礼法,那么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人们生活的也会更幸福。所以即便礼是统治者教化百姓的工具,也是合情合理并值得推广的。但任何事都唯恐过犹不及,如果把礼节作为刻板的准则,一味去符合礼的标准而失去独立的思考,那么礼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了。
TOP
651#

礼者,所以正身也。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仁”是以亲爱亲人为起点的道德感。“义”是合宜、恰当、正当,尊重贤人,尚贤使能是社会之“义”的重要内容。“礼”就是“仁”与“义”的具体化、形式化,以此体现亲亲、尊贤为内容的社会秩序。仁义在内,礼仪在外。
TOP
652#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我国自有“礼仪之邦”的的赞誉,可见古时对“礼”的重视。“礼以养德”、“礼以立身”、“礼致和谐”虽有如此之多修身养性之处,但在封建礼教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尊卑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则需要革除的。
TOP
653#

1、礼致和谐。在当今社会,人们在探索着怎么完善法律,颁布各种法律想减少漏网之鱼,但总是还会有人去钻法律的空子。其实人们忽略了一个比完善法律更有用的办法,宣扬礼学,让礼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里。假若人人都是守礼之人,社会就会少了诸多纷争,就会多了一份和谐。
2、礼以养德。对于个体而言,懂礼学可以修养个人品德。因为一个人外在表现的行为是内心的写照,一个内心真正懂得礼学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有修养的表现。
3、礼以立身。人处在这个社会中,作为一个群居怕孤单的动物种族,他需要与社会去交往,然而一个对待别人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人,必然受到别人的尊敬。这样的人不会缺少朋友,可以更好地为人处世。
TOP
654#

“礼”具有多元价值,适用于各个方面。“礼”可以“经国家”,也可以“序民人”;可以“正性情”,也可以“明是非”。总之,“礼”可以“节万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虽不是法律,但在某种意义上要高于法律,因为他根植于人的内心,是日常行为习惯,是价值判断标准,是辨别是非的尺子。
TOP
655#

古人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是体现仁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它比诗更加形象理性,更加庄重严肃,只有精通礼才能在社会上立身。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礼的教育和培养中国人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礼的教化史。礼是明人伦、懂分寸、显平等的一种人际文明的规范,“不学礼,无以立”突出了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礼?其实礼是一种明人伦、守分寸、显平等的一种人际文明的规范。有礼的人是高尚的,有礼的国家是和谐稳定的。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标志,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希望大家都能够以礼为本,以仁释礼,共建我们和谐的社会。
TOP
656#

我们一直在重视礼,那么它又有哪些价值呢?礼以养德,重视礼可以让人品德高尚;礼致和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有了礼,才能造福后代!
TOP
657#

回复 2楼李洁的帖子

说得简单一些,我认为礼是维护国家运转的道德指标,孔子所谓的“礼”,不仅仅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应该秉承的礼仪,而是君子应该通过“仁”来辨别是非之后,而对一切事物所采用的一种不折不扣、不受外界影响亦不受内心迷惑的一种心智和处理事物的态度。从历史来分析“ 礼”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在当今社会,以礼的标准做人是对这个国家建设最好的个人准则。
如同孔子对"仁"的态度一样,孔子也十分重视"礼"的功用与作用。孔子之"礼"与"仁"学说共同构成了其人道思想的两条主要脉络,孔子认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的精神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人道德修为的重要部分,"不知礼,无以立",这是孔子对人的最起码要求。"礼"作为孔子实现理想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多的是它约束、规范人们外在行为的功能与作用。
"礼"与"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相互补充,相互发明,二者之间一为体,一为用;一强调内在修为,一强调外在约束;只有"仁"的想法而没有"礼"的体现不是真正的人性解放之路;只有"礼"的行为而没有"仁"的境界也不可能实现完整的理想人格。所以孔子强调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可以这么说,"礼"这一思想从产生到孔子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礼"与"仁"一样,已经成为孔子理想人格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从政治制度到个人道德修养,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礼"的内涵。
TOP
658#

“礼”是一种规范,是对人的言行举止的规定。“礼”蕴含着往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经历了种种磨难挫折而留下来的经验教训的体现。他们集中表现在先人的书籍中,如《礼记》、《论语》等,它们记载了人们的言行举止的规范。“礼”体现的实际上是对世界的认识。遵循“礼”常能顺应世事的发展、顺应天道的变化。“礼”是对世界的认识的理。世间在遵循理,而“礼”体现了理,由此,对“礼”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朱子说,格物穷理,格物,既要格外界的理,亦要格自己内心的理。最切近、最好的办法是读书,先贤的书集中体现了各事各物的理。而在对明理的过程中,我认为对理的学习是首要的,明“礼”就首先抓住了在世间普遍流行施化的主要的、基本的道理,而后,才有可能开始谈古为今用。除了通过“礼”认识天理的这一重要价值应被我们所重视外,“礼”在具体施用中对个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礼”讲求的是节制,节制能抑制欲望的横流,因此涵养人的德性。学“礼”使人在“礼”的教化中不断涵养、提高自身的修养,离恶、离动物的道路越来越远,愈发彰显人的尊严与崇高,显示人真正的价值。
TOP
659#

说到礼,我们都知道克己复礼、以礼待人等等,但要求谈谈礼的价值时,很多人可能就觉得是道德要求我们这样去做。礼其实是用来端正我们自身的,它的要求可能大多数来自于道德上的规范,但是礼的规范也可以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个人就现实社会来看比较赞同,当下的形势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在为自己争取利益,以至于乱了套路,所以法律条文越来越全面,受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即使是用条文规范了这个群体,那我们也需要道德礼仪来要求自身,这是礼的价值的重要体现。古人也说到礼致和谐,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人民,无礼不成器,可能当我们失去它才想起它的时候,礼的价值才会为人所真正的完全去理解。
TOP
660#

“礼”的功能主要是确定亲疏、远近、贵贱、上下的等级,确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社会结构,整齐风俗,节制财物之用,理顺社会关系与秩序等等。按春秋中期鲁国曹刿的说法,礼是整饬社会生活秩序,确立上下等级,规定官员职责,节制财物之用,维护长幼之序的。按战国后期荀子的看法,社会的整合、维系及秩序化,靠社会分工及等级名份制度加以确立。“礼”的作用是“别异”、“定伦”。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没有礼就没有处理政务的尺度,没有规矩方圆就寸步难行。这个道理不论是对于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适用的,我们更要用前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才能使得现今社会进步,而不是止步不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