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511#

礼是通过对人的精神领域的教导,熏陶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但是在肯定礼的价值的同时,不要忘记使礼实现的基础是法,礼法并不能分家。一个国家倘若如果只靠礼治理天下,又或者只靠法治理,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会如何?两个字:灭亡。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存在着各自的暴力机关,或许它叫警察局亦或是叫其他的名称,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法的表现。如果国家仅仅通过礼就可以教导大众,那何为任何国家都要存在着暴力机关,不多多设立关于教育的机构?因此当我们在关注礼的价值的同时不要忘记了法的价值,就如同《司马法天子之义》中所说:“礼与法,表里也。”

TOP
512#

礼是通过对人的精神领域的教导,熏陶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但是在肯定礼的价值的同时,不要忘记使礼实现的基础是法,礼法并不能分家。一个国家倘若如果只依靠礼治理天下,又或者只依靠法治理,那么这个国家的命运会如何?两个字:灭亡。世界上每个国家一定都存在着各自的暴力机关,或许它叫警察局亦或是叫其他的名称,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法的表现。如果国家仅仅通过礼就可以教导大众,那何为任何国家都要存在着暴力机关,为何不多多设立关于教育的机构?因此当我们在关注礼的价值的同时不要忘记了法的价值,就如同《司马法天子之义》中所说:“礼与法,表里也。”

TOP
513#

礼塑人生

  人生如漫漫长河流向远方,它的成长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少年、成年、老年,如万年冰川下的一滴雪水,千沟万壑中的激流至宽阔自由的江河奔向远方。一滴雪水需要汇聚能量,胸怀大志,才能成就一湾溪流;一湾溪流需要机智灵巧,无畏艰难才能成就一宽河流,那么这滴雪水的伟大梦想才能完成,而其中最值得探究的就是那湾溪流吧!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在朋友的呵护、关注下走过十八个春秋,于是才迈开步伐、离开怀抱、走向远方,用我们的双手去实践人生,我们便在法律的底线上走进生活、走进生活。小时候,是跟着老师、父母学习,大人们说尊老爱幼,说美德最美,说那叫礼貌。而成年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更需要去学习,尊老爱幼是实际行动,只有亲身体会那才是德。礼正如成人的标志,我们依着这个结构活动,最终,一个成熟人的人的品质才得以建立。礼也如纽带,调节引导人们的感情,使这些感情的表达符合社会认可的模式,但是礼它绝不是消除人性的工具,“人而不仁,如礼何?”。“礼”本身也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的。从人性的发展来看,礼是个人修养与社会规范的结合物。我们今后的人身都在个人修养与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来发展,我们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就如堆砌人生的金字塔,在规定的范围里作造型,修边幅,定高度,而礼就是那无形的围墙,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使自己越走越远。

TOP
514#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孔子说,用麻做的礼帽,是古礼,可是如今大家都用丝制帽了,虽是新礼,但是简单实用,我就跟随大家;面觐君主在堂下行礼,是古礼,可是如今大家都在堂下行礼,虽是新礼,但是太傲慢了,我就遵从古礼行堂下拜见之礼了,古人在生活细节中发现了这些礼节的变化,我们如今尚且处于这个时刻发展变化的社会呢。礼不再仅仅是礼了,我们说到道德,会想到八荣八耻,只是道德中的礼无法界定,我们说帮助他人是道德要求。看到老人摔倒,该扶与不该扶都有它的道理。尽管这样,如果旁人也有一心热情与善意,却害怕被诬陷而放弃了救助,我们却也不能评论说他没有道德,更不用说体现道德之“礼”了。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最美的花朵。在时代的大发展之下,我们的美避免不了被无形上了包装。可是,人性并没有消失,“礼”也仍然存在。相比阴影,温暖才是永恒的。我们择“善”而从,择“心”而从,择“真理”而从,这才是永恒。

TOP
515#

信是人的美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人而无信”,那么,正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是无法立身处世的。可是,真正的“信”是合乎情义的。否则,信便是“小信”,正如所谓的为朋友两肋插刀去做了伤天害理、违法犯纪的事,以害人害己而告终。人际交往,一开始便应该注意谨始,即一开始做到“信近于义”、“恭近于礼”,这才可能“言可复也”,但是恭是对人的谦虚和顺,对己的庄严肃穆,是一种美德。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种礼是一种真正的人性的包容、理解、自尊、自爱。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言之以复,这也是中国人信义的体现,与人交而有信,敬而谦恭,这才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TOP
516#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之道。传道在“教”的过程中位于第一,而传道便是做人之道。孔门弟子颜渊说“夫子以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之以文”是广泛的学习文化,典章,制度,以及诗书礼乐,由浅入深,由深而精以达“博”。而“约以礼”一直都要躬身实践力行,举凡修身,求学,为人,从政,一切循礼而行。礼教人以恭、俭、敬、庄、让,学礼培养自己的庄重品质和高尚情操,知礼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就拿礼貌来说,它是双方人感情互通产生的具有感召力的双向表情流露,如果不懂礼貌,怎能求别人的尊重呢?教育教的是如何去学,学会做人是人生的必经之途。“礼之于教”更应该让教育制度深思,让人深思。

TOP
517#

仁是儒家的中心思想,是社会和谐、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之道。对于政治治理来说,仁政德治是中心,大同博爱是目标。但是。“仁”得合符“礼”,“明礼主敬”,以礼教、仁治作为治国大计方针,内外互让。敬是双方的,敬致和,知敬能和,则必互让。互让是礼的必然蕴涵,“让”是国与国之间的和睦往来,是统治者的礼贤下士。

仁,子曰“爱人”。仁蓄于人的内心,是人际关系的仁爱。关心、互谅互让,一片真情挚意。礼显于人的外表,是人与人之间的上下之序与差别。如果缺失了内心的仁或只重外表,那都是人性的悲哀。无论治国还是为人,仁与礼是相反相成的,亦互辅互佐,紧密相连。“礼”“仁”并用,是治国之需,为人之要。

TOP
518#

我国现代教育目标有这样一条,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想这便是从古人身上学来的。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中钟鼓云乎哉!礼不仅仅是玉帛等礼器,乐也不仅仅是敲打钟鼓等乐器。礼从人的行为出发,强调理智的行动,严肃而有序,重在心存敬;乐从人的感情出发,强调多方面的和谐统一,重在心灵沟通、情感共鸣。对我们来说,礼乐是缺一不可的,存礼弃乐,为人便古板而无趣,没有人情味,令人望而生畏;存乐弃礼,为人又放荡而无约束,没有素养,令人见而生厌。礼与乐是和谐的需要。先礼乐兼容,后而文质彬彬之态,在居心以仁,行事一义,用儒家的话来说便是修身。

生活中我们常说礼尚往来,它该是先有敬心,而后持之以玉帛,称为礼;先有和气,而后发之以钟鼓,称为乐。这是人情,弹跳于“礼乐之道”的弹簧上。国教目标尚且离不开“礼乐之教”,更不用说我们将后行事于世了。

TOP
519#

何谓“孝”?以礼事父母便是孝。即无论生和死都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这种礼贯彻于自己对父母的一生及以死后的言行之中。荀子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到不从军

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志以慎行之,则可谓之大孝矣。这是对父母的至敬至爱。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心存感激,以合适的的语言、行动对待父母是我们该做的。而父母也不是完人,对于他们有些不合理的言行,我们以合理的态度对待也是应该的。我想,“孝”更应该结合自己家庭本身以行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心理上体恤父母的辛劳,他们为子女的付出,他们工作环境的压力,他们生活的压力;从行动上,要多与父母沟通,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懂得学习,有进步,不让父母担忧的孩子。孔子曾经说“父母唯其疾而忧”,“疾”有多种,疾病或心病,如果真正的孝敬父母,那么就从自身开始,理解父母,爱父母。

TOP
520#

礼之于忠

子曰:事君尽礼,即事君以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合乎情理的礼教。君臣之礼,臣以心敬,君以敬心,臣下以身作则,尽职尽责,对君王行以尊敬之礼,同议天下之事,安天下之民;君上以礼待臣,接纳良言,为天下苍生造福,这样一个和谐协商管理天下的局面是民生所期待的。我们把臣子的侍君上、忧天下,献计策的做法叫忠心。而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也应该深明忠义之道,对长辈,以礼待之,内心存敬;对上级除了完成应该的任务,还应学会与人合作,和睦相处,忠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对朋友,忠于友情,即“忠告而善道之”,一段友谊是两个人的相互信任与忠诚。治国要忠,忠于民,接纳人民谏言,达到共赢;为人要忠,忠于情,忠诚做人,认真做事。尽忠取信应该贯穿于我们学习、认知、为人处世的一生

TOP
521#

礼之于法

在我国的政治历史上,德法“并用”是一大政治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治,用道德引导,用理智规范。虽然它们的作用各有不同,但是最终都只为着和平盛世的目标而去,但是,古代的刑法是残酷的,秦朝的大一统依“法”而立,最终却也因“法”而灭,在古代,严刑峻法的实施既不公平也不利于文明政治建设,儒家的为政之道中对于这一观点有着贴切的认识。“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化名,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言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公正合理的刑法是辅助德治的有利工具,刑法合之于礼,则民众适从,“心怀礼,则敬法”,法的威慑作用从古至今都存在,落实“含之于礼”的“法”对于当代推进政治社会,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以致最终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TOP
522#

礼的价值        

古人有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运用以达到和谐最为可贵,而“礼”的价值,目的在于维持和促进人伦关系的和谐,从而达到“和”的境界。我们通常说道“礼”,就会想到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但是礼的实质并非如此。《礼记》中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我想,究其实质来说,礼更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原始学者认为礼的根本是“和”,而这便是人际关系达到的理想状态,那么我想和谐社会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礼”吧,无论是法制规范还是道德要求,“礼”是一种对他人、社会、自然的尊敬,也正是社会和谐的根本。

TOP
523#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礼的价值都是极大的,礼可以养德,礼可以立身,礼致和谐。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克己复礼,规范自己,使礼可以得到实行。历代名君都礼贤下士,广纳人才,江山社稷才巩固,国家才会繁荣。贤士君子之间以礼相待才有知音相伴,莫逆之交。因此不论何时都要注意礼,这样即是对他人的尊重,又是体现自己思想品德高度的方式,礼是相互的,只有以礼待人,别人才会以礼待你。

TOP
524#

礼,从古至今在中国的社会里面都有着无可厚非的地位,古代是繁文缛节的,礼里面包含各种各样的类别,像餐桌礼仪、行走礼仪、做事礼仪等,现代的礼仪也有很多,像见面的时候的礼仪等等也是很多的。礼的价值在于对美德的完满的诠释,同时也是美德的一种映射和传递,礼同时也是致使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外面的社会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礼仪的体系,我们的社会应礼仪而变得完满,礼仪给了社会一个完美的目标。
TOP
525#

孔子说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这也表明仁义在内,礼仪在外;仁义是质实,礼文是形式。“礼”的功能主要是确定亲疏、远近、贵贱、上下的等级,确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社会结构,整齐风俗,节制财物之用,理顺社会关系与秩序等等。“礼”中包含了一定的人道精神、道德价值。“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荀子·大略》)荀子推崇“礼”为“道德之极”、“治辨之极”、“人道之极”,因为“礼”的目的是使贵者受敬,老者受孝,长者受悌,幼者得到慈爱,贱者得到恩惠。


        我们也要学会依礼而行,有一定的节度,在人与人相处时既不侮辱别人,也不与人亲昵失敬。学会君子待人接物时态度恭敬,凡事有节制,谦逊礼让。礼以内在的敬、让为质实,在行为上以遵循一定的仪节表现出来。但这不只是拘守礼文仪节,而是以礼让为本质。

礼仪、礼节、礼貌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在发展经济人心思富的今天,只有注重礼仪、礼节、礼貌,才能不受私心的操纵,摆脱金钱、权力、地位等世俗的影响,使人人懂得自尊,人人懂得尊重人,华夏大地真正成为家庭和睦、民众和亲、社会和谐的礼仪之邦,文明之邦。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养成注重礼仪、规范礼节、待人礼貌的自觉习惯。在家庭,小辈尊长为礼,长辈也给小辈作出表率。在学校,学生尊师为礼,老师也给学生作出榜样。在单位,职工尊重领导为礼,领导更要给职工作出示范。只有这样“礼尚往来”,互相尊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必然会有显著提高。

行礼仪、知礼节、讲礼貌,是中华民族的普遍崇尚的社会行为模式。因此,我们不仅在重要场合行礼仪、知礼节、讲礼貌,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在细微小事中,在利益冲突中自觉地履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守住我们民族的祖根文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5 22:37:22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