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436#

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部: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6

姓名:陆秋吟

时间:2012530

电话:13888743394

礼的价值

在《论语》一书中有大量关于礼的记载。这些记载涉及礼的方方面面。包括礼的具体形式、行礼的具体场合、行礼人的身分等等。这种种记载展示了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从《论语》中,可以看出,礼在信仰方面,有沟通天人、养生送死的价值;在个人修养方面,有变化气质、涵养行为的作用,在社会功能方面,有维持伦理、规范秩序的意义。

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它既是一套维持正常社会伦理秩序的制度,又是一个具备温文而雅气质的人所持有的行为规范。同是,礼还是表达意义世界的种种仪式。无论是作为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礼,还是作为仪式的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价和意义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体现。如:《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条说道: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此条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一套作为社会正常伦理秩序的礼,相当于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法。也是在《论语•颜渊第十二》中还有一条写道: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2]而此中的“礼”则是作为行为规范的礼,它是一个君子所要遵守的准则。对于作为仪式的礼,在《论语》一书中更是随处可见。那么在礼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价值呢?包含复杂的礼究竟宣扬了何种意义呢?礼又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社会功能呢?本文不揣浅陋,欲对此作一简单的探讨。

沟通天人,养生送死,无疑是礼的首要价值。在古人的意义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神的世界,也就是天;而与神的世界相应的便是地上人的世界。这个神世界是一个有生命和思想的世界。对神世界的崇拜暗含了对安排自然秩序和人间秩序的上帝之敬畏,以及对给予我个体生命,创立我生存天地的祖宗之崇拜。他们认为神世界通过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世界。它创造了人生存的宇宙,安排了春夏秋冬,寒暑往来,昼夜交替;制定了人世间的上下尊卑,男女分别;规定了天地万物的新陈代谢,生存死亡。人世的种种秩序也须与神界的安排相应,只有这样,人间秩序才是一种合理,合法的秩序。礼,在此时便作为了人间秩序的外在表现。正如《易•序卦》中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3]对此,朱子在解释《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一条时亦有提及。他说:“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盖礼之为体虽严,而皆出于自然之理。”[4]也就是说,宇宙的法则,天理的流行规定了礼的产生。在这种意义上,礼可以训为“理”。

而正是由于礼是神密宇宙法则在人世间的体现,所以礼便成了人世间与神密宇宙联系的媒介,从而具有了沟通神界与人界的功能。孔子在《论语•八佾第三》中说道:“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5]赵伯循注释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祀之于始祖之庙,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也。”[6]朱熹注曰:“灌者,方祭之始,用郁鬯之酒灌地,以降神也。”[7]在《论语》的同一篇中还有一则: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其如示诸斯。”指其手。朱熹注曰:“先王报本追远之意,莫深于禘。非仁孝诚敬之至,不足以语此……盖知禘之说,则理无不明,诚无不格,而知天下不难矣。”[8]由以上赵伯循和朱熹的注释可知,“禘”是王者祭祀始祖的一种大礼。通过“禘”这样的礼可以实现王者与其祖先的沟通,以为人间攘祸祈福。此时,礼就充当了今与古、人与天的媒介。

在古代社会中,礼存在于时间的各个阶段。它伴随着人的出生发展和死亡消融。可以说礼在养生送死方面拥有与沟通天人并列的价值意义。《论语•为政第二》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武伯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9]从孔子的回答中看到,礼贯穿于每个个体生命的一生之中,伴随着每个生命的开始与终结。它通过一个个无常的个体生命组合而达至永恒,合于天地之序,存于万物死生,成为宇宙人世颠扑不破之真理,宇宙人世永存不息之法则。

规范个人行为,提高个人精神境界,使个人达到文质彬彬,合于中庸之道是礼的第二个价值。在儒家的价值系统中,中庸之道被视为至德。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10]在儒家的另一经典《中庸》中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1]朱熹《中庸章句》记载:“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12]由此可见,中和之气发乎于性情,合乎天理。合则天地井然有序,万物繁育生成。庸乃是亘古不变之真理,是不易的,永恒的,常久的。中庸是天下之道,天下之理。过与不及都失去了中庸之道,因此孔子说:“过犹不及。”道之不行与不明也正是由于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而失去了中庸之道。个人修身的最高境界是拥有中和之气,言行思想合于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同时也是君王治国治民之最高原则。

那么个人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如何才能达到中庸呢?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13]一个人所拥有的恭、慎、勇、直的气质性格可以说是“质”,这种本原的“质”并不具有中和之气,也并不合乎中庸之道。只有“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才能去其野、弃其史、抛其蛮、掷其矫。通过长期恭敬的执礼,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久而久之影响其内在的气质精神,最终达到心广体胖,拥中和之气,合中庸之道的文质彬彬之境界。所以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14]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15]

维持正常的社会伦理秩序是礼的另一价值。在中国儒家的价值世界中,只有符合天道的人间秩序才是最完美的。合理的人间秩序应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16] 那么这样的人间秩序具体又是指何种秩序呢?这种秩序又需要怎么来维持呢?

综上所述,在《论语》一书中,礼既显示出规范社会秩序的强大社会功能,同时,也体现了对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所具备重要意义。

TOP
437#

      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历来崇尚“礼”文化。

      国家政府应该导德齐礼。待人应当彬彬有礼。做人要博文约礼。地位高的人不妨礼贤下士。与人相处记得礼尚往来。交涉时最好先礼后兵。时刻谨记践律蹈礼。对待值得自己尊敬的人应当额手加礼。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礼”文化。关于礼的成语,也是多如繁星。

      从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得知,坚持以礼相待,才会获得尊重,而且会潜移默化他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才会源远流长。

TOP
438#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所注目的重要问题。或云仁重于礼,或云礼重于仁,众说纷纷,莫衷一是。事实上,仁固然是孔子的发现,但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
TOP
439#

我认为可以将礼分为三个层次:自身行为礼仪、社会规范、治理国家的法度。这正好也是礼的三个层次的意义,即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推及全世界。礼对于个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正身”,人以礼来规范自己,匡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失范,使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认可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社会,礼的意义就更加重要了。很难想象一个无礼的社会的运行状态。有人说有法律礼的作用就无足轻重了,我个人痛斥这种观点!法律是不得已而为之,何况应该是不存在没有漏洞的法律的,而礼一旦在人心和社会中形成其约束力可以达到所有社会生活的边边角角。治国之礼可谓是一种雄才伟略,关系国家的命运与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得之。
TOP
440#

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如果不学会文明礼貌和基本礼节,那么在社会中我们就会很难立足。通过它,我们不难看出文明礼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相传,张良在投奔刘邦之前,有一天在下邳桥上,一位老人故意三次将鞋掉入河中,而张良毕恭毕敬地三次将鞋捡起。于是,老人便送给了他一部兵书。通过这部兵书,张良的军事韬略增长了不少,为他在日后的楚汉战争中立下奇功奠定了基础。之后,有人写诗称赞到:“张良尊长辈,孔融能让梨。”“古人方少时,文明知礼仪。无礼人所 憎,有礼人所喜。人不知礼仪,寸步也难移。”现代的中国:孙中山尊重护士,彭德怀向警卫员鞠躬,贺龙与保健医生同看一部名著,鲁迅给青年朋友写信常称“先生”“兄弟”……这样许许多多的事情被人们传为佳话。周恩来总理也凭借其许多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外交故事成了我们许多同学的偶像。一个人的礼貌程度便是他内在心灵的展现。我们首先就应该做到文明礼貌。因为一个人的礼貌程度还是他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最直接体现。什么样的品德修养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举止言谈。哥德有句话说:“一个人的礼貌便是照出他品德的镜子。”试想,如果一个人不讲礼貌,处处飞扬跋扈,那怎么能显示出他具有高尚的品质呢?他又怎样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确,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特征。然而,倘若你是有心人,便常能从校园里的闲聊中听到不堪入耳的粗话。茶余饭后,课堂内外,谈笑之间,一不留神,粗言脏语便会喷口而出。然而,做文明人,只做到语言的文明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都应该存一颗文明之心,有礼让之意。多一分礼让,多一些文明用语。当你不小心冒犯别人时,不妨说一声“对不起”。当别人帮助了你时,不妨说声“谢谢”。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不妨看看自己能 帮上什么忙,当你看到校园某个角落垃圾乱飞时,不妨上前打扫干净。看看,其实做到礼貌文明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很容易的。

TOP
441#

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如果不学会文明礼貌和基本礼节,那么在社会中我们就会很难立足。通过它,我们不难看出文明礼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相传,张良在投奔刘邦之前,有一天在下邳桥上,一位老人故意三次将鞋掉入河中,而张良毕恭毕敬地三次将鞋捡起。于是,老人便送给了他一部兵书。通过这部兵书,张良的军事韬略增长了不少,为他在日后的楚汉战争中立下奇功奠定了基础。之后,有人写诗称赞到:“张良尊长辈,孔融能让梨。”“古人方少时,文明知礼仪。无礼人所 憎,有礼人所喜。人不知礼仪,寸步也难移。”现代的中国:孙中山尊重护士,彭德怀向警卫员鞠躬,贺龙与保健医生同看一部名著,鲁迅给青年朋友写信常称“先生”“兄弟”……这样许许多多的事情被人们传为佳话。周恩来总理也凭借其许多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外交故事成了我们许多同学的偶像。一个人的礼貌程度便是他内在心灵的展现。我们首先就应该做到文明礼貌。因为一个人的礼貌程度还是他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最直接体现。什么样的品德修养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举止言谈。哥德有句话说:“一个人的礼貌便是照出他品德的镜子。”试想,如果一个人不讲礼貌,处处飞扬跋扈,那怎么能显示出他具有高尚的品质呢?他又怎样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确,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特征。然而,倘若你是有心人,便常能从校园里的闲聊中听到不堪入耳的粗话。茶余饭后,课堂内外,谈笑之间,一不留神,粗言脏语便会喷口而出。然而,做文明人,只做到语言的文明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都应该存一颗文明之心,有礼让之意。多一分礼让,多一些文明用语。当你不小心冒犯别人时,不妨说一声“对不起”。当别人帮助了你时,不妨说声“谢谢”。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不妨看看自己能 帮上什么忙,当你看到校园某个角落垃圾乱飞时,不妨上前打扫干净。看看,其实做到礼貌文明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很容易的。

TOP
442#

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虽然只有七个字,但对人生的意义来说,却是极为深远的。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也是用来规范社会,保证和谐的。礼是贯穿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 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之一,子曰:“人无礼,无以立”,诗经上说“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一个人如果没有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无数人都证明了这一点,周处年轻时缺乏礼数,被乡里人称为三害,后来他改过自新,成了人们敬仰的人,不仅仅是做人,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需要礼来规范,来指导,从周公时代,礼就是人们所追求的。正因为周国守礼,所以社会稳定,而桀纣暴虐无礼,所以殷宗用而不长。

因此,我们应该尊礼守礼,按照礼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对老师恭敬,对同学有礼,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用礼的要求去对待,尊老爱幼,敬贤尊长,这正是我努力的目标。

TOP
443#

[原创]感想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法律对于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同时道德的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涉及当今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法制与德治的问题。孔子说:“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民众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这体现的就是德治的重要性。我们要用良好的道德来教化人们,让他们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23 14:51:21编辑过]

TOP
444#

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相对与原始的野蛮社会来说,礼恰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里程碑。
有了礼仪的约束,个人才能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了礼仪,一个家庭才会和谐美满,互相包容;从而整个国家秩序井井有条,人民才能有良好的品德、素质,社会才能更加的繁荣昌盛!
TOP
445#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我们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当然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同时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这就是礼的尊重、自律、遵守、适度原则。随着时间的演变,“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不再是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再受到“礼”的约束。有时候会看到一些说中国人缺乏礼节的事例或言论,让我感触颇深。我们国家向来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应该从言行小事做起,守礼生活,按礼办事,维护国家礼仪制度,让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得以传承。还有一点,对于传统的“礼”我们不应全盘否定,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与时俱进。

TOP
446#

礼的价值,也就是说礼有什么用。礼是一整套社会行为规范,对于个人修身,处事,大到国家的治理都需要礼,作为封建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的礼之所以在国家治理方面一再强调,是因为中国向来注重以道德手段,而非技术性手段处理国家事务,这固然因为地理上的广阔使得太过具体的技术性手段难于在风俗民情各异的地区同等适用。并且道德派生法律,道德的驯化效力更强,亦即所谓“礼者,法之大分也”。在农村,我们常听到人们说要讲“礼性”,这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倍受重视的。由此可以窥见道德的力量。 礼,礼仪,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仪式上的意义,是一种附加的东西,因为它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显现,比如长幼有序,遵循特定的规则,来体现一种特定的品格。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他的善应该来自内心,这有这样才是稳固的,应为不需要外在条件作为支撑,故而能稳固,持久,无利害的善,故而能无往而不利。然而,中国的礼总是从它的效用出发的,却不能为其找到相当稳固的根基。礼是为现世服务的,中国人向来注重实用,并且也不大关注特别稳固的道德根基,无热情考究为何要这样做,而舆论的指责就使人们和容易接受一种道德规范,中国古代的宗族社会就使人们的关系很密切,每个人都必须对宗族的荣誉负责而不只是他自己。伴随着农村的熟人社会的逐渐解体,中国社会中的人彼此的联系就不再那么密切,并且人员的流动更加方便,人们不必再束缚在土地上,束缚在一个地方,强大的舆论压力就无从形成,也难于实施于不道德之人,今日,网络的普及,使更多的非道德言论行为产生而又难于管理,更加促进了道德的沦丧。道德是法律的最后防线,道德一旦崩坏,法律就更加无力,因为法律本身是道德的强制化。如古人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建设中国法治社会,必须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礼作为一种外在的附加的形式是为了使人们向善,培养良好品格,礼的价值大概就在于此吧。

TOP
447#

礼,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秩序,是一种发自人内心的价值自觉,它代表着文明的规范。“敬者,礼之本也”,“不学礼,无以立”,从礼的本质就可以看出礼是培育道德人格的重要渠道,也是人与人之间最恰当的交往方式。一个人时时处处以礼待人,必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必定会拥有自己友善和谐的人际交往圈。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个以礼待人的楷模——服务员给他端茶时,他总是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并微笑点头表示谢意;外出视察工作时,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热情地跟当地人一一握手,亲切地问候他们。我们应该从细微处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公共汽车上,在拥挤的马路上,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以礼待人。因为“礼貌是最容易做到是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9 23:41:28编辑过]

TOP
448#

学习了...[em07]
TOP
449#

“礼”是儒家修身细则里面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懂“礼”看作是对一个人的重要评价,总是以礼待人的人也总是能够得到别人的礼赞和礼遇。“礼”在后世被更多地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而在先秦时期的周代,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故名之曰:礼器,它以今天法律条款的形式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尔后,它的道德内涵越来越重,并以此成为了儒家修身的重要内容。孔夫子就讲:“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对于人的成长有莫大的作用。孔夫子说他自己:“四十而立”,大凡这个时候他也才真正懂得礼的真正内涵,而常人似乎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领悟“礼”的意义,方能在社会中实现真正的独立。《论语》中讲:“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不仅强调了“礼”的规范,同时也证明了“礼”的重要性,它要求我们不要去说、去看、去听、去做我们不该说、不该看、不该听和不该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看到、听到和做到我们应该看到、听到和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才能够同社会上的其他人和睦相处而又不产生冲突。这大概也才是儒家的“礼”所要达到的终极境界。

TOP
450#

“礼者,人道之极也。”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而现在人们却在逐渐丢失,有人甚至不知礼仪为何物,这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因此我认为开展礼仪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正所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