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421#

实,荀子说得很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一个国家社会的安定在于人民的生活,在于人民的道德素质。而维系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发展的前提是什么呢?就在于有一个良好的礼的制度!也就是行为规范,可是如今这种礼的文化逐渐丧失,为了挽救这种丧失,我们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在于学习。

TOP
422#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礼仪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通的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全体公民身上,它将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能够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注重礼仪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和生活秩序,推动社会进步,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TOP
423#

礼是以道德为支撑的,没有道德的“礼”是形式的、是虚伪的,有时甚至是邪恶的。历史上的王莽未篡位时是谦谦君子。新时代“礼”要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更注重内涵。这也是我们作为以文明古国的个别公民在大众面前喧哗等,不讲公德,只讲私德。为世人所诟病。引导世人控制自己的行为,构建新时代的新“礼”念。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古代社会与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

TOP
424#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今天的礼我觉得更多的是道德的范畴,礼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在现代生活中,更多的体现为“礼貌”、“礼节”等等,表现出的是一个人的素质。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拥有礼,更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很大的帮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礼,无论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时至今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把“礼仪之邦”落到实处,并发扬光大。

TOP
425#

     “礼”具有社会身份制度方面的意义,最迟在殷商时代已经存在;但是,作为一种较为严格的社会制度,则是周朝初年的事情。周朝初年,周武王灭殷,为着巩固自己的统治,周公便在殷礼的基础上,重新制订礼乐,将作为社会身份意义的“礼”制度化,系统化。 我们说的封建的“礼”有着作为政治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两个方面的属性,作为等级制度的“礼”,强调的是“名位”。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TOP
426#

当今社会中,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包装”可谓奇招百出,有的制作价钱不菲的视频简历,有的花高价进行外表形象设计,有的则走进美容院,不惜血本当一回“人造美女”。尽管求职“包装”有时会收到奇效,但并非所有的“包装”都能奏效。我个人认为,外表的适当修饰固然必要,但关键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
     作为大学生要珍惜四年的学习机会,多涉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争取跨学科、跨专业、跨高校进行学习。另外,还要走出校门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绝大多数单位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个人修养以及综合能力,他们很在意学生的实习经历和体会。
     现在很多人也开始对大学生求职“包装”中的整容热泼了冷水,美应该是多样化的,整形并不是求职成功的唯一途径,拿着明星照去“定购”、“拷贝”容貌更是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根据自己的专业与专长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年轻人理性明智的抉择。希望大学生身上散发出的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活力,以年轻人的朝气、踏实肯干去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TOP
427#

     礼可以引申出很多其它的意义,比如:礼仪、礼貌等。它是一种社会规范,为儒家所推崇,几千年以来都一直为人们所遵循,中国也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儒家的礼虽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是它在规范社会规范上也有很大价值。正确认识礼也可以是社会更有序。
TOP
428#

通过文中分析,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礼视为一种道德,一种具有合法性的道德。法可以强制地约束人民,但人们内心却不一定赞同;而通过礼则能使人民心悦诚服。礼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具有道统优势,百战百胜,令人心服口服。
TOP
42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院: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田维美

学号:11311010

时间:2012-5-18

电话:15025126218

卷三

礼的价值

礼仪不是虚伪的面纱,而是真诚的表达。人需要尊重自己,也需要他人。受人尊敬会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它“圆滑”了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以理相待的需要,礼貌在满足人得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人得自尊。从古至今,礼仪都是交际中的“通行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礼仪观也在更新,有着几千年礼仪的传统的中国人,在新世纪的交往中更应该把礼仪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确保你在社会交往中畅通无阻。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在中国,最经典的宽容故事莫过于“六尺巷”了。据《桐城县志略》和姚永朴先生《旧闻随笔》记载: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桐城相府与姓吴的邻居之间有一空地,吴家修房砌墙越过了中界,两家是当地的名望贵族,谁也不甘示弱。张的家人写信报告,本来想请在朝廷做大官的张英出来制止。谁知,张英批诗一首寄归: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得家人得信后,深感愧疚。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让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在相争;吴家一看,人家风度如此之高,自觉的也退让了三尺。这样,张、吴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这真是:争一争,起纷争;让一让,六尺巷。由于张英的礼让,非但化干戈为玉帛,而且还传为美谈。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能遇到一些这样的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小悦悦”吧,在她被两辆车撞之后,居然在她身边走过的十八个人,熟视无睹。他们的人性是怎么了?也许我们还还因惧怕碰到个老头老太,但小悦悦只有几岁啊,,难道她会猛的跳起来,抱着你,赖着你。人性的黯然,悲哀啊。可是在这生死关头,拾荒老太抱起了孩子,柔弱的肩膀却展现了比所有人更强大的力量。作为理工人,向您致敬。小悦悦在昨天静悄悄的离去了,留下了是父母及亲人的眼泪,更多的应该是我们对于这个中国现实社会道德教育培养的一种审视。

这说明礼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石。

TOP
430#

“礼”正如它的意义提到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也是教人为人的行为准则。正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强调了礼仪在人们的生活中,在国家的繁荣稳定中的重要性。在楼主的论述中提到了两个观点:礼以养德和礼致和谐。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讲的是以礼正身,是个人的休养问题。礼者,法之大分,去争夺之道也。([]朱震《汉上易传》卷三《上经》)讲的是以礼明心,强调的是社会的问题。所以,礼的价值就在于使个人得到提高,使社会得到规范。

TOP
431#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文化的最集中体现。在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礼的出现,发展和完善,对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礼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原始走向文明。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粹的提炼。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方面,纵观中国礼之文化,实则是读懂了中国几千年之精神文明的发展脉络。

所以,对于礼之研究是必要的,也是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必需的,是对中国历史的探究和尊重,也是一种对自身精神的升华。

TOP
432#

学院名称: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    别:文史系

专    业:文秘

年    级:2011级

姓    名:杨乾

学    号:11111016

时    间:2012年5月25日

电    话:13529423533

——礼的价值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从而获得“礼仪之邦”的美誉。

讲文明、讲礼貌,是一个有着良好道德品质的人的基本素质。

孟德斯鸠曾说:“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礼是立身之本,一个有礼貌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温莎公爵是英国的一位有名的人。有一次,英国王室举行了一个宴会,用来招待印度部族首领。到了宴会要结束时,侍者为每个人端上一小盆洗手水。可是,印度客人并不懂得英国的礼节。他们见如此精致的小盆里装着清水,以为是用来喝的。所以便端起来喝了。这一举动,使得在场的英国人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温莎公爵也端起小盆,将洗手水喝了。于是,其他的英国人纷纷照做。这么做的效果便是没有给印度客人带来难堪。从这件事情中就说明了温莎公爵是一个很讲礼貌的人。

对待任何一个人都要讲礼貌。列宁这位革命导师就是一个讲礼貌的人。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遇到一位女工要上楼,在狭窄的过道上,要想两个人同时过是不可能的。那位女工手上还端了一盆水。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他让道。列宁对她说:“还是你先过吧,你手上端着水。”说完,列宁便紧靠着一边的墙。让女工先过了。列宁对待一个女工都是这么以礼相待,可想而知,他对任何人也都是讲礼貌的。讲礼貌不是分人而来的,而是人人平等。

对人礼貌与否有时会关系到事情的成败。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曾身处劣势。那一次,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他高兴得来不及穿衣服就去见许攸,对他非常尊重。来者被曹操的诚心所感动。于是给曹操出了很多好主意。但是,曹操也吃过不讲礼貌的亏。当他得意之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图。他却态度十分傲慢,给张松留下一个坏印象。张松没有把图献给他。而是献给了刘备。这对于曹操来说,可以说是一大损失。对人礼貌,自然会给人好的印象。反之则相反。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生活中少不了出门问路,公共场合少不了与人打交道,学习和工作上少不了向人请教。有求于人,如不尊重别人,不“明礼”,自然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有时甚至会引发矛盾,挑起争斗,最终导致两败俱伤。“明礼”就如一副调和剂,是人们相互谦让,相互联系的纽带,是通向友好的桥梁。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如果两家互不相让,势必激化矛盾,而结怨生仇,乃至牵连后代,这样的后果,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现代社会里,矛盾大都是通过法律解决的,为什么不靠文明礼仪来调节,从而少一些复杂的过程,多一些温暖的感动呢?矛盾双方如果都做到文明礼貌,互谅互让,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无事,人们不也就能和睦相处、友爱和谐了吗?

有位名人曾说:“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有礼貌的人。

凡事无不因小而大。古人说:“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明礼”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道。“明礼”,人们才能安定团结,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民族才能有尊严。

古语云:“诚于中而形于外。”讲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美好的心灵的自然表露。从点滴的文明礼仪做起,并持之以恒,我们就会成心灵美好的人,品质纯洁的人,道德高尚的人。

TOP
433#

  中国传统礼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儒家礼学则是这一博大精深的礼文化的核心和精神支柱,而儒家的礼育思想又是儒家礼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礼为中心的特有的文化模式,中国也因此而赢得了“礼义之邦”的盛誉。我国传统礼文化模式的形成和“礼义之邦”美誉的获得,同儒家的礼学体系及其所倡导和践行的礼育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立足现实和未来,对儒家礼育思想展开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

儒家礼育思想,是由孔子开其端绪的。孔子的人生实践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己任,其人生历程经历了一个从“少好礼”、学礼、知礼、相礼进而成为礼乐大师的过程。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主线,孔子教育的重心是“礼育”,正如蔡尚思先生在《孔子的礼学体系》中所说“孔子的教育,主要是礼的教育。”从孔子思想的发展轨迹和其教育实践看,他始终将“礼育”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TOP
43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4

姓名:毛自然

时间:2012429

电话号码:18787071569

3:礼

            礼的价值

  儒家宣传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荀子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韩非子(见韩非)云: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董仲舒云: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白虎通德论》云:礼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这些话都证明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决非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

礼既是富于差别性、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所以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请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便是此意。   统治阶级内部和庶人都受礼的约束。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TOP
435#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13

姓名:字世伟

时间:2012年4月29日

电话号码:18787155040

卷三 礼

         礼的价值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礼文就是志华民族其宝贵的财富之一,礼对于一个公民文明素质的养成,对于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对于一个社会的和谐法杖是极为重要的。文明应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更好的发掘礼在当今的价值。

礼的传统意蕴礼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和重要标志,礼起源于人类的祭祀活动‘礼之名,起于事神。说文示部解释:礼,覆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孔子讲:部学礼,无以立”,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部能将传统礼教全盘否定,可以将传统礼教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和封建礼教,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体现出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封建礼教则是在于封建时代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与妻纲,特权尊卑、奴性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是必须批判和否定的。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部与祭,如不祭。”礼,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制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天长地久,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目中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是以他人的职业,他人的地位,权势来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独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生活上遇到困难才有更多的朋友来帮助你,帮助你度过很多难关。

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具现实当中的具体情况,具体的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的;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要自尊但不要自负,要坦诚但又不能粗鲁,要相信别人但有不能轻信别人,要活泼的个性又不能轻浮。

自信是社交场合的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要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磨难坚持不懈不放弃,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要会伸出援助之手。

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礼者,所以正身也。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