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376#

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

就“礼”的实际价值来讲,不仅促进社会秩序化,而且有“谐万民”的目的,即促进社会的和谐化,因为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间秩序总是要一定的礼仪规范为调节的,包括一定的等级秩序、礼文仪节。另外,礼也是安定社会,消弭争夺战乱,节制骄奢淫逸,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前提,即礼以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讲礼数,使各种事情处理恰到好处。

TOP
377#

无论什么时代,也无论什么国家民族,都有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因此孔子待人接物的态度与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懂礼之人,必会收到更大的回报。
TOP
378#

一个注重礼节的人必然是个很有涵养的人.
TOP
379#

1、礼以养德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暂且免于犯罪,但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民众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道:通“导”,引导,教导。齐:规范,整治。格:亲近,服从。)

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

译: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

译:现在的人本性邪恶,必须依*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义才得到矫治。 2、礼以立身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译:《诗经》激起好善恶(wù)恶之心,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音乐可以成就人的道德情操。(诗:指《诗经》。)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译: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葸:畏惧的样子。绞:刻薄。)

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荀子?礼论》) 译:谁知道恭敬辞让是用来确保平安的!谁知道义理文化是用来陶冶性情的!

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七)

译: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能行礼者,其身必安。([]胡瑗《周易口义?说卦》)

译:能行礼的人,他的身心性命是安适的。

3、礼致和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译:名号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办事就不成;办事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得当;刑罚不得当,人民就不知道怎么做。(中:得当。)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译: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后嗣:后代子孙。)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译: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礼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发挥禁止的作用,法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才施用。

礼者,法之大分,去争夺之道也。([]朱震《汉上易传》卷三《上经》)

译:礼是对规章制度的极大调和,是消除争夺的方法。(分:调和。)

TOP
380#

回复:(武科大刘子豪)1、礼以养德子曰:“道之以政,...

以下是引用武科大刘子豪在2011-11-8 20:13:11的发言:

1、礼以养德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暂且免于犯罪,但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民众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道:通“导”,引导,教导。齐:规范,整治。格:亲近,服从。)



礼者,所以正身也。(《荀子?修身》)



译: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性恶》)



译:现在的人本性邪恶,必须依*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义才得到矫治。 2、礼以立身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译:《诗经》激起好善恶(wù)恶之心,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音乐可以成就人的道德情操。(诗:指《诗经》。)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译: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葸:畏惧的样子。绞:刻薄。)



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荀子?礼论》) 译:谁知道恭敬辞让是用来确保平安的!谁知道义理文化是用来陶冶性情的!



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七)



译: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能行礼者,其身必安。([]胡瑗《周易口义?说卦》)



译:能行礼的人,他的身心性命是安适的。



3、礼致和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译:名号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办事就不成;办事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得当;刑罚不得当,人民就不知道怎么做。(中:得当。)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译: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后嗣:后代子孙。)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译: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礼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发挥禁止的作用,法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才施用。



礼者,法之大分,去争夺之道也。([]朱震《汉上易传》卷三《上经》)



译:礼是对规章制度的极大调和,是消除争夺的方法。(分:调和。)

TOP
381#

礼的价值

“人无礼则无生,事无礼则无成,国无礼则不宁”,礼是社会上存在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礼之用,和为贵”,礼在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存在的,大至国家交谈,小至个人的自我修养,它是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尊重的媒介,也是人生价值的一个指标,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暗含人的气质、内涵、个性特点等。现代社会要和谐发展,一定不能没有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人无礼,则宽容不在,真诚不存,不能敬人,不能平等,随之则尊重休也”。对于自我,礼能美化自我,美化生活,更能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言谈举止和交际能力。

TOP
382#

礼的价值

“人无礼则无生,事无礼则无成,国无礼则不宁”,礼是社会上存在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礼之用,和为贵”,礼在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存在的,大至国家交谈,小至个人的自我修养,它是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尊重的媒介,也是人生价值的一个指标,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暗含人的气质、内涵、个性特点等。现代社会要和谐发展,一定不能没有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人无礼,则宽容不在,真诚不存,不能敬人,不能平等,随之则尊重休也”。对于自我,礼能美化自我,美化生活,更能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言谈举止和交际能力。

TOP
383#

礼,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君主用礼来教化人民,使社会保持繁荣稳定。我们反观历史就可以看出,礼盛,则国家稳定,礼废,则国家混乱,盗贼横行。几千年后的今天,礼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众所周知,现阶段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持社会的繁荣稳定,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和谐的社会。我觉得,我们应该大力推行礼的教育,让人民接受礼的熏陶,让礼来提升全民的思想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TOP
384#

      假如你失去了金钱,没关系,人需要的不是身边的钱袋。  



  假如你失去了今天,没关系,还会有明天。  



  但是,你失去了文明,你就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公众秩序。  



  就拿昨天来说。昨天晚上,我正在兴致勃勃地看资料,突然一阵争吵声把我从资料库里给拉了出来。我朝阳台一看,原来一位大叔不小心将一位小妹妹的撞倒了,小妹妹哭了,她的家长闻声跑来,看着自己的女儿这副狼狈的样子,十分气愤,当场跟这位大叔闹起矛盾来。哪知,这位大叔也蛮不讲理,跟大妈闹起来。于是,就这样一直闹了一个小时才罢休。假如,这位大叔谦让一点,大妈文明一点,事情也就不会这样了。  



  文明礼仪也并不是伟人、名人才具备的。我们也行。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群讲道德的大人物,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记得在清朝时代,李鸿章大臣出使俄国,在一场公开场合,李鸿章恶习发作,随地吐了口痰,这一举动,使俄国大臣以及国王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被外国记者喧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让文明礼仪永远伴我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21:26:40编辑过]

TOP
385#

礼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文明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凡是进入文明阶段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精神。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TOP
386#

中国自古就崇尚中庸,中庸有适度的意味,所以中国人总是温文尔雅,比较反感激烈,故被称为礼仪之邦。但是中庸并不等同于老好人、虚伪。郭雍说“礼者,中也,过则为伪不可谓之礼。”所以中庸也是需要我们去细细体悟、理解的。

TOP
387#

为什么要讲求那么多礼呢?因为礼者,所以正身也。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我们生来并不都是优点,需要去适应社会适应人群,这时就需要一个法度,帮助人们修身,这大概就是礼该起的作用了吧。

TOP
388#

 “礼”学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对话”的伦理。中华文化在调和性上见长。协调、和合的过程并不会掩蔽其原创性,相反有着如下的品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礼记·中庸》)“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系辞传》)正因为有多样性、有差异,才有创造之源。人类各族群、各地域、各语言的文化方式、能力、传统、价值都是相对的,唯其如此,才有灿烂丰富的世界文明。文明间的理解与沟通需要呼唤相互尊重、学习、礼让的精神。我们对礼学的这些原理可以作创造性的转化,并使之在文明间的交往、沟通、对话、理解中,逐渐地成为可普遍化的伦理。
TOP
389#

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一向被视为儒学的核心。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等都对礼的作用和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不学礼,无以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到孟子的“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再到荀子的“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儒家对礼的执着追求,感受到礼在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重要功能,亦可领略到“礼之用,和为贵”所揭示的治国理政、协和万邦的真谛。
TOP
390#

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一向被视为儒学的核心。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等都对礼的作用和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不学礼,无以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到孟子的“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再到荀子的“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儒家对礼的执着追求,感受到礼在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重要功能,亦可领略到“礼之用,和为贵”所揭示的治国理政、协和万邦的真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