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76#

《礼记》中,孔子这样说儒者——其饮食不溽。看来不仅“色恶不食”,“臭恶不食”,曾厄于陈蔡之间,饱尝过饥饿之苦的孔子,如今竟如此苛求饮食了。是他要求过高,还是身体太娇贵?都不是。问题就出在一个“礼”上。

TOP
77#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封建礼教是吃人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百姓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虽然有如尽孝等积极的成分,但它们的形式却又繁杂不堪,不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比如父母死后,要在坟头搭个草棚守孝三年,只准吃冷饭之类。 比较典型的历史事例就是著名的清官海瑞,其声名远扬,堪称中国古代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的典范。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一个人。由于自己年仅3岁的女儿,接受了一个陌生男子给的食物,他便认为自己的女儿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这一礼教规定,便下令赐死自己的女儿。

TOP
78#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封建礼教是吃人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百姓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虽然有如尽孝等积极的成分,但它们的形式却又繁杂不堪,不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比如父母死后,要在坟头搭个草棚守孝三年,只准吃冷饭之类。 比较典型的历史事例就是著名的清官海瑞,其声名远扬,堪称中国古代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的典范。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一个人。由于自己年仅3岁的女儿,接受了一个陌生男子给的食物,他便认为自己的女儿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这一礼教规定,便下令赐死自己的女儿。

TOP
79#

的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知道明礼诚信,然后把它加以实践,我们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TOP
80#

礼的规范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原则

“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原则/B>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TOP
81#

[em09]“不学礼,无以立”

礼学是儒家关于群体精神空间的规范设计。荀子把礼看作是个人修身的根本和维护社会等级以及治国的根本,突显礼的规范作用。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的必要性。

荀子说:“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人心者,皆礼也。”所以礼不仅是天下的大本,而且礼还“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

礼与法都是维系社会群体不可缺少的手段,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政治学原理。他不同意孟子尊王贱霸的观点,主张王霸杂用,礼法双行。“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

从成就完美人格的角度来说,仁可以说是德之质 ,而礼则是德之文,文质须相辅而行,才能成就完美的人格。

TOP
82#

何谓礼?如ersonName ProductID="陈思杰" w:st="on">陈杰思ersonName>先生书中所述,“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而非所谓的吃人的封建礼教。中华民族谓之“礼仪之邦”,是令我等多么自豪呀!所以,更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礼仪之邦”生生不息!



在对礼的规范的学习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生活礼仪。一直有感于英国的绅士风度,女士优先,以及优雅、高贵的餐桌礼仪,却不了解自己民族的生活礼仪。“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这是我们自己的礼仪呀,如此具体、细致,无不体现尊老爱幼,为人谦逊的美德,此乃谦谦君子,难道不能于绅士风度相媲美?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勤俭节约,不骄不躁,为人谦和,不卑不抗,这是古已有的训诫啊!作为学生的我们,根本不该比吃比穿,徒增父母负担。当下,交通肇事如此频发,期中很大部分又是由于酒后驾车,要牢记“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不然害人害己,后悔晚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9 20:20:45编辑过]

TOP
83#

       “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原则/B>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TOP
84#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小到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区,大到城市、国家),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TOP
85#

中国是以礼仪之邦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我们的日常规范,行为准则,都在潜移默化中应向着我们。孔鲤曾趋听而过,孔融小而让梨 ,孔子见季氏有违周礼而怒言:“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由古及今,我们当今社会礼仪更是不可缺少,可当前的形势却不容乐观,许多国家旅游地点有这样的牌子“禁止中国人对地吐痰”,有的地方甚至都不允许中国游客进入,这种种现象,难道还引不起我们的重视吗?礼仪不仅能维持人人之间的关系,以能维持社会秩序,甚至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所以礼仪不能抛弃的,视需要继续发扬的
TOP
86#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

TOP
87#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TOP
88#

礼的规范有很多,象前面说的,你参加聚会的时候,你穿的是正装还是随便穿一点这都会反映你的礼貌,如果说你穿的是正装还加上一定的打理,比如说梳理一下你的头发,如果说加上一点香水那就是完美,只是对对方的一种尊敬,同时也是你的一种礼貌!还有如果说你去参加一个应聘,你的协议经擦得很亮你才出门,但是在路上你的鞋后跟却脏了,当你出去的时候你的印象分也就因为这样降低了!

所以说,你的穿着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会成为一个让你失败的致命招,同时他也是礼的规范。

TOP
89#

回复:(杨金磊)礼是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之...

大浪淘沙,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才济济,高学历的人数数以万计,拿着大专文凭的我们何以取胜?关键在于礼。现今,学历与能力不再是用人单位评定人才的唯一与首要标准,德与里上升为首要前提。礼,是取胜的关键,是成功晋升的入场券。“
TOP
90#

回复:(赵瑢黛)中国是以礼仪之邦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

英国的绅士风度,女士优先,以及优雅、高贵的餐桌礼仪,却不了解自己民族的生活礼仪。“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