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16#

   “礼”的规范确实很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及,特别是在生活规范方面。


   “礼”的规范这么多,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显得自己是懂礼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因为任何事情虽然有大、有小,但一般都是通过慢慢积累、而由小变大的。所以不要因为生活中的某一件事之小而忽视它、随便待之,其实这些小的地方更能显示出你的“礼”。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若都能以礼相待,则是一个真正懂礼的人!

TOP
17#

其实要遵守礼所规范的,说难不难说易却也不易,尊老爱幼、容颜端庄相信所有人看到这两条规范时不免要感叹什么嘛这本来就是应该的啊,还用的着特意规范吗?是的这是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中国人都自然而然会做的事根本不会想到这是因为我国经典文化中“礼”的内容。再看九思九容和生活礼仪都是一些很细节很基本的规定,把中国义理想得太高深的人会觉得大吃一惊吧,难道礼就是这些常识吗?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


是的就是这些,礼的这些规范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常见的,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父母从小这么告诫这这些的,但是虽然我们认为这很平常甚至根本没有写进“礼”这样经典的书中,可是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每时每刻都做到这些了吗?再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这些那么我们生活的国家有谁敢说那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呢?

从小事做起,从礼做起,为自己,为我们的家,为我们的祖国。[em32][em32][em3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1 23:19:18编辑过]

TOP
18#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自古遵循礼仪。礼涉及面很宽,语言,行动,表情等都包含乐一个人的修养与礼节,古代女子笑不露齿,低声说话,足不出门等,虽是传统的封闭思想,但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尊老爱幼,说好话,做好事等依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要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做一个现代化得四有青年
TOP
19#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

我们的国家是礼仪之邦,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TOP
20#

礼貌是一种语言。它的规则与实行,主要要从观察,从那些有教养的人们举止上去学习。 ——洛克
TOP
21#

礼是对别人的尊敬,如何尊重别人在这一讲里说的很清楚了,看完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觉得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对待不同的人,对待的方式礼仪也自然不同,我们要因人而异,既要对人礼貌,也要让别人舒服,自己也要舒服
TOP
22#

礼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礼记》说“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可见其范围之广,“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
TOP
23#

【“礼”,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

[em44]
TOP
24#

大学生思想活跃,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中,应该加强礼仪教育,注重将礼仪规范固化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固化的礼仪形式在社会得以推广,才能形成主流的、社会共识的道德规范,因此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对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它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体现着社会的道德标准。例如我们去看望一位老人,应该穿着得体,带点礼物,用尊敬的语言问候老人,我们把穿着得体、尊敬老人、问候语言固化成为良好习惯,得到社会认可推广,就会变成一种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可能很快认识到对方的道德品质如何,因为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际交往最先感受到的是对方的礼貌与礼节,当我们运用的是规范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礼仪行为时,人与人之间就建立了相互交往的良好基础,才能够共同和睦相处。可见礼仪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体现了礼的精华、礼的内涵。在人际交往中,讲道德者都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而良好的礼仪风范的推广有助于形成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作为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扬光大我国好的礼仪,并赋之以新的内涵。礼之用,和为贵,礼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界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礼仪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提高了大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沟通的能力,推广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祥和稳定,因此在高等院校鼓励大学生以身作则学好、用好礼仪,推动大学生成为健康礼仪风范的表率是很有必要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能够做什么;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褒贬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等培养人的道德责任感,规定人们的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礼仪在此基础上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符合社会道德行为,体现人际交往中良好的道德水准。应该说礼仪重在实践,重视礼仪,运用好礼仪是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何引导大学生懂,运用自如,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TOP
25#

       礼乃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TOP
26#

不论是在家庭生活中,或者是在学校里,还是在职场上,每天都要与周围的人打交道,面对不一样的人,可能会用不一样的方式,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与人打交道,归根结底,礼貌的规范使用最重要。学会在不同情况下能够正确礼貌待人,首先是一种自持,更重要的是,这是融入他人的第一步。
TOP
27#

礼的范围与作用

  礼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礼记》说“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可见其范围之广,“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安">安ersonName>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TOP
28#

礼的内容方式很多,比如说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等这些都是礼的形式,可现在的人总是要求礼尚往来,但我觉得这是错的,这就是明显的变相要求回报,如果这样礼就是被他们当做了一个敷衍了事的借口,让他们玷污了礼!!!

TOP
29#

有些人自认为懂礼,但其实什么都不懂。礼,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经历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摸索和总结。礼,既要做到使他人感到舒服,还要做到不卑躬屈膝。这就需要学习“礼的规范”,规范学到恰到好处,运用起来才会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TOP
30#

礼既是富于差别性、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所以“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统治阶级内部和庶人都受礼的约束。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