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106#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要遵循礼仪。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礼,要恰到好处,过了头就成了虚伪而不再是礼了。

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我们都应该以礼做人。有一句话说的是:礼多人不怪。就是要我们无论到哪里到要守礼,不要做出贻笑大方的事情来,我们既要有礼,还要守礼,有礼不去守礼是不行的。
TOP
107#

礼指的是道德行为规范、审美行为规范。“礼者所以正身也。”礼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从古至今都在运用。礼则使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且因为有了礼。使人们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而有了好的行为规范。也体现出了和谐。

用礼来治理国家,有利于子孙后代。而礼的价值就在于人们能够理解礼的意义。并且能够用来管住和约束自己。礼在行为发生之前发挥着禁止的作用。礼是使用使人们的生活安宁。可以用礼来约束一些事情,使得国家能够很好的得到治理。且“以礼待人”,也是在现在生活中最常运用到的。而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拉近距离。并能够和谐的共处。
TOP
108#

礼最初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规范。礼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的时候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见到老人要表现出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是一种礼,见到残疾人的时候,见到病人的时候,要对病人表现出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都是礼。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我们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在人们印象中的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在坚定地做着一件事,推行 “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礼仪之邦,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孔子一举一动都讲究礼,很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挟一筷子菜都要讲究礼,现代人看孔子这样很迂腐。然而孔子又进一步认为礼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还要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

  孔子他很注重礼,他希望这个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儿花架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FONT>“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所以礼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可以看清楚你为人处事的另一面,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虚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em01]
TOP
109#

  不学礼仪无以立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

TOP
110#

礼:
    

   儒家使用的一个概念,指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等。主要推崇西周的社会观念。

TOP
111#

中国自古就称自己为礼仪之邦,但现代社会很多人的行为却与这“礼仪之邦”四字截然相反,看看这次世博会上中国游客的丑态,我不禁为我的祖国有这样的人民而感到羞耻,这还是礼仪之邦吗,简直就是蛮夷之邦!者不得不说是我国的悲哀。

TOP
112#

我认为礼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我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在《论语》中的含义一、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我们不用刻意去遵照某一种死板的规范,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便可以了
TOP
113#

论语中说:“人无礼无以立”。可见“礼"的重要。看过上面的帖子,我觉得礼的规范太多、太杂了。就现代社会来看,我觉得,礼的规范就是要做好自己,对得起别人。

 
TOP
114#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说明礼的道德规范作用,要求人们自律自制。
    又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明不同身份的人都有各自礼的标准。
TOP
115#

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将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不要被情绪所控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你生气或难过的时候,你可以离开现场,然后去做你喜欢的运动,让自己冷静下来并且有发泄的机会。当你冷静下来的时候,头脑比较清醒,到时候再来慢慢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记得要好好去处理而不是逃避或搁置在一旁。当感觉不对时就用幽默化解法--用幽默、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绪。

TOP
116#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重视一个人的礼仪,礼仪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礼仪让人们可以更和睦地相处,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大家何乐而不为。
TOP
117#

我们国家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美称。那是因为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做到以“礼”待人,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它将被人们学习并广为流传。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不能将传统礼教全盘否定,可将传统礼教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与文明行为规范。
TOP
118#

长辈站立之时,晚辈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指示坐下,晚辈才可以坐。在长辈前,声音要柔和适中,但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走向长辈,应快步向前,离开长辈时
TOP
119#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TOP
120#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