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91#

回复:(沐兴瑞)一切以礼为标准

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TOP
92#

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TOP
93#

      礼貌是各社会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普遍推崇的一种社会美德,它也是维系人类和谐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了解并研究中西礼貌原则差异对减少双方误解, 交际顺利进行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在数千年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特别是在说话时,中国人更是注重礼貌:(1)称呼准则:即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是“上下有异, 贵贱有分, 长幼有序”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应。使用恰当的称呼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原则。(2)贬己尊人准则: 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抬”,要“尊”。以及尊称他人或相关的事物。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也体现了汉文化中的谦虚品德。(3)雅言准则:出言高雅, 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文雅准则的重要内容仍然是“先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这一原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养。(4)求同准则:这与“脸”、“面子”有关。所谓求同,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满足对方的要求,赞同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的“尚同” 或“恭敬不如从命”的礼仪。(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利益。在言词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个原则反映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 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 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的传统思想。

TOP
94#

礼貌是指与别人交往时,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礼貌是对他人尊重的一种表现方式。对别人有礼貌,别人才会对你有礼貌,礼貌是人生的一门功课。礼貌是个人的修养的直接反应,一个看似平常的“请、谢谢”,一个大方得体的手势,立即会显示出个人修养境界的高低。礼貌有助于愉悦交谈,融洽合作,无怪乎礼貌被人冠以“交际润滑油”的雅号。

  中华民族向来号称礼仪之邦,礼貌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南齐时,有位名叫陆慧晓的人,为人清谨严肃,曾做过几个国王的长史,可以说是达官贵人了。即使一般的僚属 部下来拜见他,他也一定是很有礼貌地站起来迎送。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劝他说:“长史这官位够尊贵的了,你可不能妄自菲薄,枉屈大架啊!”陆慧晓听后,只是淡淡一笑,答道:“我生性讨厌人们无礼,哪能不时时以礼待人呢!”因此,他终身行事,总是尊重别人,自己也受敬仰。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素养的差异,要做到人人文明有礼,还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日常生活中,礼貌的作用无与伦比。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不要紧”,等于给人吹去温暖之风。讲礼貌的人是品德高尚,心胸宽广的人。
TOP
95#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礼不仅仅是待人处事的首项原则,更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

他要求我们的语言表述和行为规范,譬如看的时候要看清楚,听的时候要听全面,脸色要温和,举止要恭敬,说话要忠实,做事要严肃认真,有不懂的地方想到向别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获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这奠定了礼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首门学科的地位。从小时候,我们就被教导要敬爱父母、尊敬师长,它全程贯穿了我们的生活。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也说明了对人有礼。别人也更容易接受对方,更易帮助对方。你对人有礼,同理,别人也会以同样的礼回敬你。

正所谓吾镜人,人衡敬之。
TOP
96#

礼,众人皆在谈,可是,从我们的身边我们又看到了多少礼的影子,有许多的礼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而非大礼,不用心,就算我们不用像古人那样严格执行,可是礼更重要的是从心开始吧。

TOP
97#

不论在哪个社会,礼都是人们很重视的东西。我们都不喜欢别人对我们无礼,同理别人也不喜欢我们对他们无礼。有礼貌的人往往会受到别人的喜欢和尊重。很多有才能的人之所以不受别人的喜欢大多是因为他们的无礼和恃才傲物。所以,不管是站在世俗的角度还是功利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仅要规范礼仪,更要学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
TOP
98#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礼尚往来。中国人最喜欢讲求礼,一个人的礼仪是从小就养成的,虽然从小就养成但是后天也可以改正。

   一个人的礼貌体现该人的素质和家庭的生活背景。要做一个有礼的人就必须认真的从生活中做起。自古以来中华人民的礼都是很重视的,长辈呼唤时应及时答应,长辈不坐晚辈就不能先坐,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在长辈面前不能大大咧咧的,要做到尊老爱幼。

  当今社会,像陈杰思先生所说的礼的规范已很少存在了,现在的人在长辈面前很随意,言谈举止很松懈,有的还会跟长辈互相顶嘴,长辈说他一句他可以说长辈十句,很不注重礼的规范。长辈说的话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表现,我们都应该改正这些行为。
TOP
99#

我们不但要知道“礼”原则还要知道学会规范使用它,尊老爱幼是我们常常用来不要做不该做的事,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礼最基本的规范,可我们是否能做到或是能做好,那就要看我们是否能规范自己的行为,礼貌的规范是优为重要的。

我们在正式场合还是在家都是不能随便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运用规范的礼来要求自己的行为,我们的穿着打扮都是一项不能随便的事,言谈举止也是要求高的,我们有时在家也许还可以随便一点可一旦出去就不能了,就算你今天就是在家受了不少的气但出门了面对朋友你就不应当再把这种情绪带给他,尤其不能带在工作中,因为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要对你的情绪负责。做事一定要严肃,庄重。不能随便。

学会三思而后行,不要粗鲁。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存在着礼的规范。做好它不容易但我们又必须要做的。
TOP
100#

生活礼仪是生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以礼相待。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对起朋好友。要以礼当先。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啊。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人们才会更加友爱。

TOP
101#

尊老爱幼,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从小">从小ersonName>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可是长辈麽却没有做好榜样,现实社会中有多少老人有儿有女却被送进老人院,而作为与我们国家友好相处的韩国却一直沿袭着这样的传统,我们是否该在此反思一下?容颜端庄,在如今几乎已是淡然无存了,现在的小青年各个走在时尚浪尖上,把端庄大方,九思九容都抛到脑后了,自古的良好风气已所剩无几,我们应该大力宣传,整断作风。

TOP
102#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TOP
103#

“礼”的精神从古代发扬到现代,真的很不容易。“礼”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民因它而骄傲。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对得起这个称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谨记:“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做到这几点礼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TOP
104#

礼的规范

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人要学礼,知礼,明礼!

尊老爱幼,容颜端庄,九思九容,生活礼仪——乃是礼的规范,也是做人的规范!是最人的基本要求!

  礼的规范是用来规范人们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是做人的准则!我们必须遵守这些规范,用来规范我们不规范的行为!

TOP
105#

入门之前,应问有没有人;进入客厅之前,应该出声让人知道。如果有人问“你是谁”,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说“是我”,让人无法分辨。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明明白白地请求。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