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31#

         中国是以礼仪之邦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我们的日常规范,行为准则,都在潜移默化中应向着我们。孔鲤曾趋听而过,孔融小而让梨 ,孔子见季氏有违周礼而怒言:“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由古及今,我们当今社会礼仪更是不可缺少,可当前的形势却不容乐观,许多国家旅游地点有这样的牌子“禁止中国人对地吐痰”,有的地方甚至都不允许中国游客进入,这种种现象,难道还引不起我们的重视吗?礼仪不仅能维持人人之间的关系,以能维持社会秩序,甚至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所以礼仪不能抛弃的,视需要继续发扬的
TOP
32#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礼仪的“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总之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进而言之,礼仪其实就是交往艺术,就是待人接物之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真正懂礼仪讲礼仪的人,绝不会只在某一个或者 几个特定的 场合才注重礼仪规范,这是因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话的细节,早已在他们的心灵的历练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所以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待人接物。这个时候“礼”就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礼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礼仪是人际关系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也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


     礼仪对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1 21:09:38编辑过]

TOP
33#

尊老爱幼应该说是中华礼仪之学的重中之重,一个人若是连尊老爱幼都做不到何谈去大爱去博爱。

    中规中矩,始终对弱者怀有一种慈善的礼爱,对长者悉尊礼教,从周身的一点一滴规范中华礼仪,不矫揉造作,而是从心底学礼敬礼,通过认真的历练才能最终达到自身的一种礼仪规范的升华,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的礼的规范。
TOP
34#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弟子规》

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指示坐下,晚辈才可以坐下。古时候繁文礼节多不胜数,把人的行为举止规定得不容一丝差错,也许是中国封建文化传统影响太深,知道近现代这些礼节才不被人们所重视。

当今社会很少有人或者说是几乎没有人会像《弟子规》中所说的那样去做了,不是其中所说不合礼节,而是太过苛刻。现在的老人不是每个都像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样对自己好,公交车上作为年轻的一辈,我们让座位给老人时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一点我也认同,毕竟我们还年轻站一下,挤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在看见老人上车时立刻把头转过去,装作看风景或者干脆就是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懂礼貌,不知道尊老爱幼,只是有些老人的做法或者言语让人太过心寒。就算我们让座时理所应当的,就算把座位让给了您您可以不说谢谢,就算你下车的时候不顾站在您旁边的人,一把把人推开,我们也无话可说,因为您是长辈,按年龄按辈分我们都要叫您一声爷爷或者奶奶,可是您们何必出口成脏呢?不就是年轻人没有及时给您让座吗?何必就这样呢?您们总说自己身体不好,在车里不能长时间的站立,可是为什么在上车时您们的动作比我们年轻人都要敏捷,不是我们要抱怨什么,只是您们都这样做了,我们还要怎样讲礼貌怎样尊老爱幼?长辈不是应该给晚辈树立榜样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相信但凡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生在有礼仪之邦称号的中国,我们是否应该全民上下一起讲礼貌?

[em11][em11]
TOP
35#

尊老爱幼应该说是中华礼仪之学的重中之重,一个人若是连尊老爱幼都做不到何谈去大爱去博爱。

   中规中矩,始终对弱者怀有一种慈善的礼爱,对长者悉尊礼教,从周身的一点一滴规范中华礼仪,不矫揉造作,而是从心底学礼敬礼,通过认真的历练才能最终达到自身的一种礼仪规范的升华,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的礼的规范。
TOP
36#

还没到上课,课堂上已经满了学生,当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大家一起起立,异口同声的喊出:“老师好。”这是我们在小学里经常看到的现象,这是小学生们对老师的敬爱。

     从小家长、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可是细细想想我们到底有多少人做到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礼仪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德,智,体,美,以德为先,一个人如果有道德才谈得上礼,有了礼人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我们要谦虚的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是礼的体现。很多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都是高度重视礼仪的。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近代新感觉文学流派中最有成就者,他是亚洲第一位用本国文字写作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客人来了,他会陪客人聊天,不管他有多么忙碌,都会双眼看着对方,听对方把话讲完。这也是礼的一种体现。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一些人,在公交车上对老人、小孩视而不见,不但不给他们让座,反而将自己的头撇开,这一个小小的事件也许只是发生在几秒的时间里,但是它却将一个人的礼节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总之,礼,不但体现在这些方面,它体现在一个人的穿着、说话,行走等方面。“不学礼,无以立,”我们应该以礼来约束自己,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自己做的更好,更好。】[em07]
TOP
37#

对于儒家的意义,虽然大家见解不一,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能达成共识------即儒家是使人礼仪、维护文明的。随着儒家的发展,我们大家都要从对儒家理念的把握,进入到个人礼仪仪表的练习和塑造,这也是儒家以后让大家最直观认识的一个途径------通过儒家人士的言行风范。这比任何的辩论和语言说明都会有力量很多。
TOP
38#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点内容是人生礼仪,人生礼仪是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仪式。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传统的贯穿人生的礼仪主要包括:出生礼、成人礼、婚礼、寿礼、拜师和谢师礼、祭祀之礼等。另外还有工作礼仪,礼仪形式有打招呼,拱手,鞠躬,下车,注目等;交际礼仪,实行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问好、谢谢、对不起、握手、拥抱等礼仪;家庭礼仪,即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祭敬礼仪,即祭祀天地祖先,古代圣贤,民族英雄,国家先烈,乡贤,示诚示敬等等。

传统节日礼俗中标志性节日有:春节、上元节(元宵节)、上巳节(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夏至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月二十三(祭灶)等。还包括射礼、乡饮酒礼、祭孔等传统礼仪活动。这些节日或礼敬天地,或祭祀祖先,或纪念英雄,或敬老慈幼等等,表达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文化的渊薮,民族精神之所从出,无不显示着我们东方文明的特色,值得我们去发掘并践行弘扬。

TOP
39#

读到《弟子规》心中突然很激动,这东西真好,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也很实用。里面的很多东西在今天看来仍是很必要的。例如“财务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今天欲望的膨胀,矛盾的不断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张就是生活态度的迷茫,若要营建和谐环境,作为现在的我们就要时常读一读《弟子规》 ,不仅是一种放松,更是一种道德熏陶,时间久了我们会进步很多,人际关系变得和谐,祖宗的东西流传千百年而不衰,我们要倍加珍惜。

TOP
40#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礼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整理、定型和对社会个体成员道德修养的文明规范。
  我们知道,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客观标准则是礼——“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礼的标准正确地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友要信,为臣要忠,为君要善,要爱民,等等。这样,社会个体成员道德境界的提高与整个社会文明政治秩序的稳定与推进便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过程。礼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恪守既定的社会关系,也赋予他们一定的道德责任。如果人们都恪守这些关系,履行其道德责任,社会就稳定,反之,秩序受到破坏,社会便动荡不安。
TOP
41#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义必整,钮必洁,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脊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大方得体,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TOP
42#

礼的行为品的规范礼尚往来,礼的行为品的规范礼尚往来,当物品冠以“礼”,顾名思义,已经不是普通的物品,而是一种具有特殊符号意义,即具有“礼”性质的物品了
TOP
43#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所谓“视思明”是指观察事物要看清楚、想明白,“听思聪”是指听到事情要听明了、听全面,“色思温”是要求脸色和蔼可亲,“貌思恭”是要求仪表端庄恭顺,“言思忠”是指说话要诚实守信,“事思敬”是指做事要慎重恭敬,“疑思问”是要求不懂就问、虚心求教,“忿思难”是指用理性克制愤怒、考虑后果,“见得思义”是要求得到财物时要考虑是否符合义理,不能见利忘义。

TOP
44#

“不学礼,无以立”  — — 选自于:《论语.季氏》

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TOP
45#

当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事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