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586#

孔子对于礼的规范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些要求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也涉及到社会交往和国家治理的层面。以下是对孔子礼的规范要求的详细阐述:
一、个人修养层面的要求
内心修养:孔子认为礼本乎心,即礼的精神源于内心的仁爱和恭敬。他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内心真诚、恭敬,才能在外在行为上体现出礼的规范。
自我约束:孔子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对个人行为的严格约束。他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以礼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博学约礼: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要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他强调“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君子。
二、社会交往层面的要求
以礼相待:孔子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应该相互尊重,以礼相待。他强调礼在调节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过礼的约束和规范,可以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尊卑有序:孔子主张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尊卑有序的原则。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应该根据这些地位和角色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礼节周到:孔子注重礼节的周到和细致。他提倡在交往中注重细节,如见面时行礼、交谈时恭敬等,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TOP
587#

回复 62楼吴丹的帖子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也就是说礼是内容,仁是形式,礼是用来行“仁”的。孔子在回答子张:“十世可知也?”时说,“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论语·为政》)。这是孔子“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TOP
588#

儒家的”礼“作为协调、规范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普遍性行为规范,不仅培养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底蕴,还有助于社会整体文明水平的有序渐进。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新时代,必须建设以法治为基本,平等为核心的新型文明社会,推进法治与德治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继承儒家优秀规范成果。继承传统“礼”之观念中的人本精神, 重视发挥社会规范对个体品格的塑造作用,并以文明礼节的养成带动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TOP
589#

“九思九容”提醒我们,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应当有不同的反应。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现代人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信息爆炸、选择多样的今天。我们每天面临大量的信息和选择,而《论语》中提到的“视思明,听思聪”告诉我们,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和判断,做出理智的决定。社交媒体的普及让人们更容易陷入情绪化、片面的思考模式,而儒家文化中的“恭敬、温和、忠诚”等美德,能够帮助我们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理性,避免被浮躁的情绪所左右。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将这些传统思想转化为今天的行为准则,不仅让个人修养得到提升,也能够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TOP
59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礼的规范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细致入微地指导着人们的言行举止。《礼记·曲礼》载:“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这清晰地阐述了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在家庭中,遵循“孝悌”之礼,子女对父母要“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以尽孝道;兄弟姐妹间友爱互助,长幼有序。于社交场合,“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规范着人际间的互动往来。在正式礼仪活动中,从祭祀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所体现的庄重敬畏,到日常见面的拱手作揖、言语谦逊温和,礼的规范无处不在,使人际交往有章可循,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与道德风貌。
TOP
591#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动,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并伸出援手。
容颜端庄,并不是要求我们长相出众,而是要求我们注重仪表整洁、举止得体。在大学里,经常会有各种讲座、活动和交流会。在这些场合中,我们的容颜和举止都代表着自己的形象和素质。如果我们穿着邋遢、不修边幅,或者举止粗鲁、不礼貌,那么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发展和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做到容颜端庄、举止大方。
生活礼仪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如问候、握手、用餐、排队等细节上。在大学宿舍里,生活礼仪同样重要。比如,晚上熄灯后保持安静,尊重室友的休息时间;使用公共设施时,注意保持清洁和完好;在食堂用餐时,排队等候、不浪费食物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够体现出我们的素质和修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