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61#

我们知道,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德客观标准则是礼——克己复礼为仁。

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们自觉的约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礼的标准正确的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例如这样的关系处理: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TOP
6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想这也是一种礼,而且还是一种大礼。尊老爱幼,让人先乐,再为国家奉献自己,在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呢?中国人要有大的成就还得回头向古人看,向古人学习,中国人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
TOP
63#

君子待人接物时态度恭敬,凡事有节制,谦逊礼让。礼以内在的敬、让为质实,在行为上以遵循一定的仪节表现出来。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协调群体、社区的关系,促成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不能没有新时代的礼仪文化制度、规矩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指导。
TOP
64#

礼的规范要求尊老爱幼,体态端庄,容貌庄重,脸色和悦,言谈顺畅,认真倾听、谦虚、做事必须认真,在生活中不能乱来,要有生活礼仪

TOP
65#

弟子规--感悟
   穿衣服要注重整洁,不必讲究华丽。穿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及场合,要与自己的家境相应。 从小告诉不要追求虚荣心,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对于日常饮食,不要挑拣偏食,食量适中,不要过饱。年纪小,不可以饮酒,饮酒过量而醉倒,丑态毕露。对身体有好处,这都长辈是关心小孩的表现。
TOP
66#

现在的很多人忽视了对做人应懂得的基本礼仪规范的学习。人们把那些在礼仪上不拘小节的人,认为“潇洒”;把身穿奇装异服,口讲粗话的人,认为“有个性”。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吃没有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TOP
67#

握手礼的三个基本规范。

①握手对象与先后顺序。通常,客人来访时主人先伸手,以表示热烈欢迎和等候多时之意。告辞时待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伸手与之相握,才合乎礼仪,否则有逐客的嫌疑。但男士如果伸出手来,女士一般不要拒绝,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②握手时机和时间。握手之前要审时度势,听其言观其行,留意握手信号,选择恰当时机。尽量避免出手过早,造成对方慌乱,也避免几次伸手相握均不成功的尴尬局面。握手时间长短的控制可根据双方的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握一两下即可,一般应控制在二三秒之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握住同性的手也不宜过长,避免“马拉松式”的握手。

③握手的力度。握手力度一般不超过两公斤,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切记不可用力过猛,甚至握得对方感到疼痛,即“野蛮式握手”。

  完全不用力或柔软无力地同人握手,则会给人造成缺乏热忱或虚应敷衍之感。这种握手叫“死鱼式”的握手,在公关中是不宜提倡的。另外,男士握女士的手时应该轻一些,不要握满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
TOP
68#

孝、慈、恭、顺、敬、和、仁、义
TOP
69#

礼的作用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TOP
7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帮,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致使有人质疑身为礼仪之帮的我们,怎么能有那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把发扬“礼”作为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以消除质疑。同时礼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懂礼仪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好感,礼仪让你在交际中更出色,赢得更多赞许的目光。
TOP
71#

古代人的礼节还是蛮多的,现代人应该继承这些优秀的礼节——尊老爱幼、容颜端庄、生活礼节。这些也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所必需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往往会被人看不起,或是被人们所排斥。特别是尊老爱幼方面,表现的极为明显。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位,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最最基本的礼节,如果不能够遵守的话,会受人排斥!甚至是让人看不起!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TOP
72#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建立和谐社会,然而如今的有些电视节目却以低级为亮点。粗口,拜金思想,都不加掩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更有甚者,以“艳照”为成名的捷径。这些都是严重偏离了和谐社会的轨道。
TOP
73#

以下是引用杨金丽在2009-10-31 11:44:35的发言: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自从民国以来,我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实际上,我们所鄙弃的只是“礼”中的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而在另一个方面,西方的文明也不见得完全像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人性。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TOP
74#

我国是个民复其实的礼仪之邦。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

礼自有一套成文的规范,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却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表现再如下方面:

第一,尊老爱幼,第二,容颜端庄,第三,生活礼仪。全面的概括了生活中的礼仪的重要性。怎样做到呢?

这就体现再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礼,往往再生活中显得及其重要。论语有“乡人饮酒,仗者出,斯出矣”意思是“同乡人再一起喝酒时,只有持仗的老人出去后,才跟着出去”可见,再古时那个等级森严的旧社会,撇开地位的悬殊,依然保存着这种美德,显得尤为重要,流传至今,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发扬。

其次是对自己尊重的表现,再次,生活礼仪在现今社会更为重要,是体现个人修养和涵养的表现。在求职中更是重要的一项。必不可少。有时,就是这样的细节决定了你是否能留下来。
TOP
75#

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礼从示,示者神位也。曲者,篚中币帛;豆者,器中庶羞,奠之以事神,散之以授民。总而言之,则履也,履先王之法,乃成事也。故习礼者在行,奉行而成之也。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
·故君子虽有忠厚之心,如不能行,终是乌有。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
·能行则为学。舍行道则无所谓君子矣。若夫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
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坊记)
·皆不过礼之用而已,礼生不必蹈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