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829303132333435»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466#

礼是讲求规范的,比如说尊老爱幼这一方面,坐公交车的时候,有一些年轻人占着老弱病残孕的专座,当有老年人上车,他假装没看见,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礼是一种道德文明规范,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
TOP
46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礼是中国社会重要的规章制度,礼的存在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的,人要规范,礼也要规定,什么为礼,什么不可为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规范,中国也有许多关于礼的著作,如弟子规、礼记等,我们需要认真研读。
TOP
46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这句《弟子规》中的话,深刻的影响了我们几几代代的人,在生活中我也有很深刻的认识,每次坐车回家要离开的时候,如果有长辈来向你告别,我一定会下车向长辈打完招呼,再坐车离开。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必备的礼仪。
TOP
469#

尊老爱幼,容颜端庄,懂得九思九容,注重生活礼仪是基本的礼的规范。俗话说得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仪容言表。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是一种很好的社会风尚。容颜端庄,讲求个人卫生,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TOP
470#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要想这个社会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行,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循礼的规范,不能违背礼。作为大学生我们更需要更好的学习礼,做一个懂礼的人,更好的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OP
471#

礼的规范
孔子强调,任何事情都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孔子的道德准则具体化就是周礼,周礼中就蕴含着中庸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和和而和,不以礼义节之,亦不行也。”礼对人的规范是方方面面的,从军国大事,到长幼之序,任何事情都要遵循礼的规范。
TOP
472#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自从民国以来,我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实际上,我们所鄙弃的只是“礼”中的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而在另一个方面,西方的文明也不见得完全像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人性。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TOP
473#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而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都要透过人际交往才能日渐历练成熟,而透过礼仪习惯,我们才会有一个真实广阔的世界,学会表达自己,建立深层次的关系。然而现在社会最基本的文明礼仪逐渐缺失。不遵守公共秩序,讲话粗鲁,态度蛮横,不讲礼貌,,不尊重长辈,不敬重他人,吵架骂人时有发生。如果我们不注重对自身的礼仪培养,只顾智力学习,不抓文明礼仪;或者片面地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有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试想,一个人如果缺乏最起码的礼仪修养、如果不会爱,不知道孝敬父母、不知道感恩更不会在团队里协调工作,那这个人即使再聪明,成绩再好,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因此更谈不上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成不了有用之材。因此可见,“礼”的终身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TOP
474#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
TOP
475#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是礼乐文化,礼教使得人们知"义”(正义感 ),知“廉”(廉洁奉公) ,知(耻)。要求我们严格的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薰陶自己,着重于待人处世的态度修养,做事的责任感,居心、行事的大原则。
TOP
47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礼存在的意义就是规范人们的行为,教会我们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相待他人。我们要克己复礼,提高自身精神素质,注重于待人处事的态度修养,做事的责任感以及居心行事的大原则
TOP
477#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自从民国以来,我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实际上,我们所鄙弃的只是“礼”中的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而在另一个方面,西方的文明也不见得完全像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人性。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TOP
478#

礼最初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规范。礼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的时候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见到老人要表现出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是一种礼,见到残疾人的时候,见到病人的时候,要对病人表现出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都是礼。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我们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在人们印象中的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在坚定地做着一件事,推行 “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礼仪之邦,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孔子一举一动都讲究礼,很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挟一筷子菜都要讲究礼,现代人看孔子这样很迂腐。然而孔子又进一步认为礼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还要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
  孔子他很注重礼,他希望这个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儿花架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FONT>“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所以礼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可以看清楚你为人处事的另一面,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虚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em01]
TOP
479#

礼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精神,中国古代的“礼”,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通过对此经典学习的阅读,礼的规范可分为1、尊老爱幼,“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同乡人在一起喝酒时,只有持杖的老人出去后,才跟着出去。2、容颜端庄,讲的是一个热人的仪容仪表。3、九思九容,君子在九种情况下考虑;看的时候要清楚;听的时候要听全面;脸色要温和;举止要恭敬;说话要诚实;做事要严肃认真;有不懂的地方想到向别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获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生活礼仪,为兄之道,为弟知道。与长辈相处之道,等等礼义。
TOP
480#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