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451#

在家中我们应该尊老爱幼,这才是礼在生活中的体现
TOP
452#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都以“以礼待人”为荣,可是,我们生活中依旧有很多不符合礼的行为,那些不符合礼的行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礼的知识,让礼规范我们的行为,让礼规范我们的社会。
TOP
453#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礼记?冠义》)

译:礼义始于体态端庄,脸色和悦,言谈顺畅。

容貌必庄。必端严凝重,勿轻易放肆,勿粗豪狠傲,勿轻有喜怒。([宋]程端蒙、董铢《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董二">程董二ersonName>先生学则》)

译:容貌必须庄重。必须端庄、严肃、稳重,不要轻慢、放肆,不要粗鲁、恶狠、傲慢,不要喜怒无常。

3、      九思九容值得学习
TOP
45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对于礼的规范,无论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会知道,然而,当今社会能时时做到的却很少,许多先贤们留下的优秀礼仪被日渐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淹没。有多少学生离开学校便“不认识”自己的老师,有多少旅客下车忘记对司机道一声谢谢,又有多少小辈直呼长辈名姓。小学生学习《弟子规》成为硬性规定证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礼仪的回归日渐重要,而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让小学生懂礼、知礼、行礼,让礼深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TOP
455#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礼也有规范。尊老爱幼是最基本的准则,容颜必须庄重。必须端庄、严肃、稳重,不要轻慢、放肆,不要粗鲁、恶狠、傲慢,不要喜怒无常。九思九容,脚步要稳重,手势要恭敬,眼睛不要斜视,嘴巴不要乱动,不要高声喧哗,头要昂直,态度要严肃,举止要有气质,面色要庄重。要注重生活礼仪,有礼貌。做一个懂得礼数的人,会更受人欢迎。
TOP
456#

孟子说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礼也。中华古国,礼仪之邦,礼指导和约束我们的一言一行,是我们文明发达的体现。首先体现在尊老爱幼,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体现一个人的本性。与人交往,温文有礼,如果你因为富有而倨傲自满,那么你的修养会被人耻笑,灵魂贫穷瘦弱。所以怀着一个敬畏,赤子之心去对待世界,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TOP
457#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古代传统文化非常注重礼,然而近代,人们不够重视礼的教育,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宝贵的财富。社会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就是因为人民缺乏对礼的认识,优良传统文化流失,不养老,不让座,以为有钱就是人上人,真可笑又让人气愤。和谐社会需要人人讲礼,从一个小细节慢慢改变。
TOP
458#

“礼”说到根本就是对于自身行为的规范!现代人在很多时候都不注意自己的自身形象,导致了很多麻烦。我们应该再去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讲“礼”的书籍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素养。
TOP
459#

其实礼的规范已经成为了一种不言自明的知识,关于我们应该做到什么早已成为每个人心里的共识。只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不等于做到这些行为规范。简单一句弟子规的开篇已能成为行为的标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TOP
460#

  培根曾经说过: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没错,日常生活中的站、坐、走、卧等姿态,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从中就能直接反映出你的内在素质,还影响他人对你的印象和评价。可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态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要争做一个“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彬彬有礼的文明学生。文明就像中国著名的瓷器,礼仪就像中国传统的丝绸,文明礼仪不是“老古董”,而是流光溢彩、充满新鲜血液的中国文化,是推进中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动力!让外国人的人民竖起大拇指:“中国不愧是‘礼仪之邦’!”
TOP
461#

从礼的原则过来到礼的规范。我想说,内心有礼的人不会对对方做出很失礼的行为的。至于特意去给另一阶层规范的特殊礼节,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可以不放在生活礼节规范里了。你尊重他你诚心实意,行为总是善的。比方像大善情况下摔了个跟头出丑了,这不是你对他人的失礼最重了是你对自己行为的失控。我强调社交期间礼节的对外性。
除此之外,不要被过多的“礼节”绑架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TOP
462#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如“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古代会按照等级位置规定鼎的数量。儒家宣传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的中心是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从礼这里出发衍生出来的。这就是完整清晰的知道了孔学礼教和现代社会学说联系起来了。孔学的礼不是仅指一般的礼仪,礼仪只是遵循礼(社会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已。礼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礼“礼”。礼也体现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如孔子所说的“尊老爱幼”“容颜端庄”等例如餐桌礼仪,祭拜礼仪,待人礼仪等。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学会谦让:坐车要给老人让座,有好的东西要跟朋友分享,不争不抢。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
TOP
463#

学习礼仪,是有益于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现在的教育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在把握好知识性基础性之上,在德育与思想觉悟与认识上加以学习也是及其有必要的。学习礼仪,作为学生,表现为对父母要孝顺,要懂得尊老爱幼,要学会帮助体谅父母;对老师要尊重,要礼貌相待,以学生的身份对待老师;对同学,要有爱,平等相处,和平共处,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作为当代大学生,学校礼仪,是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手段与途径,特别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提出的学生发展观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即是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能平衡发展,全面发展。
TOP
46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是礼乐文化,礼教使得人们知"义”(正义感 ),知“廉”(廉洁奉公) ,知(耻)。要求我们严格的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薰陶自己,着重于待人处世的态度修养,做事的责任感,居心、行事的大原则。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生活中只要我们心目中时刻有礼,做事时候看清楚,听全面,脸色温和,举止恭敬,说话忠实,做事认真;多向别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获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回更精彩。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重视一个人的礼仪,礼仪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礼仪让人们可以更和睦地相处,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大家何乐而不为。
TOP
465#

君子在九种情况下考虑:看的时候要看清楚;听的时候要听全面;脸色要温和;举止要恭敬;说话要忠实;做事要严肃认真;有不懂的地方想到向别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获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