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819202122232425»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316#

      “礼”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的是人心,让人与草木有别。当然,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者,非礼也;目无尊长,恣意妄为者,亦非礼也。穿着打扮不端庄者,非礼也;生活作风不检点者,亦非礼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此亦乃礼之规范也。
TOP
317#

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          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 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TOP
318#

礼貌是一门艺术,尊敬别人关心别人是礼,整顿好自己的容貌衣着也是礼,只有对自己礼貌别人也会对你表现礼貌,礼貌是相互的也是相承的。
TOP
319#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如果把“仁义礼智信”看成一个排列组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礼”是这个排列组合中最中间的位置,也就是一个核心的位置。的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无数的学者与贤士都极其追捧一个礼字,而对于女性又是更为要求的。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去传承传统文化中精粹成分,待人接物要有礼貌,但是对于一些刻意去追求礼而显得有些许的繁杂了的成分,我认为可以适当的舍弃。
TOP
320#

中国从古代起就特别注重礼仪,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等。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但是现在 的风气有变差的趋势,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
TOP
321#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最基础的礼仪就是整理自己的仪容,这种行为有几种优点:
首先,这是一个人自尊自信的表现。作为无声的明信片,良好的精神风貌必不可少,良好的仪表会体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机,展现青春特有的朝气。
其次,适合的仪容会给人一种舒适感。你的装束是你给人最直接的印象,通过这个最直接的印象人们会对你先定义,也会直接影响后期人们对你的态度。
最后,良好的仪容会给自己和办公场所带来更多的利益。适合的仪容会帮助你在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去的不错的成绩,更吸引人们愿意和你合作。
TOP
322#

很感恩父母给了我很好的家教。我感觉自己在礼仪这方面表现得很不错,懂得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做事有规矩。自己有一个亲戚,他家的孩子出来做客总喜欢乱翻别人家的东西,虽然在亲戚家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我还是不喜欢这样的行为。我觉得到别人家不应该乱翻东西,难免有时主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讲出来,大人看到孩子的这种行为也应该加以管束。
TOP
323#

礼之规,尊老爱幼,容颜端庄,九思九容,生活礼仪也。尊敬长辈,凡事以长辈为主,以长辈为先,勿使其恼怒,要顺其意;爱护小辈,授之以礼,教其以理,对其礼让;容颜端庄,穿衣得体,不同场合有合适的装束,稳重严肃,谈笑适度,适可而止;九思九容,对凡事都要用心,看、听、说都要认真,容色温和,举止恭敬,话语忠实,处事严肃认真,谦逊待人处事,究其要义,要恭敬认真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事情;生活礼仪,注重的是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礼多而日成习。
TOP
324#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荀子•修身》)故以“礼“治国,不可轻忽,圣贤早已为之正名,今人应当深刻把握。
       “礼”意味着规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范围比道德和法律宽广得多。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规范称为“礼节”,不论做与不做,它都客观存在于那,是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是个人对“礼”的实践,有高低优劣之别。
        “礼”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有四: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三是适度的原则;四是真诚的原则。能否做到以上几点,直接体现出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因此,重视、开展礼仪规范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TOP
325#

礼的行为品的规范礼尚往来,礼的行为品的规范礼尚往来,当物品冠以“礼”,顾名思义,已经不是普通的物品,而是一种具有特殊符号意义,即具有“礼”性质的物品了。而“礼”在我们的社会里,就是强调“往来”。正像《礼记·曲礼》中的一句话所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然而,这样的往来又是为了什么呢?我们从礼物的流动中可以看到生人变熟,熟人更熟,社会关系像一张大网逐渐被织就的过程,其实,礼物的流动是为了更重要的一个东西。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诗经·卫风·木瓜》中就有这样的三段诗: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倡导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以礼的方式来交往,便会增进人情,增进社会的凝聚。所以,礼物,是一种以礼行为的规范物,目的是为了社会的整合。在送礼这样的日常行为中,人际行为就被社会规范化了,不会送礼,变成了不会做人,最后形成好像是只讲人情的文化。当礼品不是自然真情的容器,反倒成了应有之情的容器时,就会变得包装精美,腹中空空。
TOP
326#

礼的规范包括尊老爱幼,懂得尊卑礼序。要容颜端庄,和颜悦色。要九思九容,生活要规范
TOP
327#

礼义始于体态端庄,脸色和悦,言谈顺畅。
TOP
328#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同的场合,对人礼仪的要求和规范不同,对于个人礼仪主要有仪表、言谈、仪态举止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有一句话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的就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用语言来进行沟通,同时注意语言的技巧。美国哈佛大学名教授凯屈莱奇是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有一次他在讲坛上教授莎士比亚课程不小心一脚踏空,跌到讲坛下面.他站起身来,气势巍峨对那些学生说:教了四十年书,这是我第一次跌落到听众一样的水平,凯屈莱奇教授通过幽默的表达方式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带动了学生学习的氛围。
        不仅是语言,在人行为的其他方面,我们如果表现的不得体,会对别人、对自己带来困扰。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30:24
TOP
329#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TOP
330#

礼的规范包括:尊老爱幼、容颜端庄、九思九容、生活礼仪
礼指特定民族、人群和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尤其是尊老爱幼,是中华传承下来的美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