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301#

礼仪是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得体的衣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问候,彬彬有礼的行为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个人很有礼貌的简单层次,而是他个人才能、自信心、热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等积极的心态。从“不学礼,无以立”可以看出:离礼仪有多远,离成功就有多远,礼仪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有位哲人说过: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有人说: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作为学生,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礼仪。
      大学生已完成了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日趋成熟和稳定,但青年人的多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特有的青春期特征,又造就了办事轻浮、不计后果、缺乏礼仪修养的种种行为。大学校园中,果皮纸屑随意丢弃者有之,言语污秽、出口成“脏”者有之,穿着不整、故作潇洒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虽不成气候,但却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的生活和事业,更污染了育人环境。
  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新时期的人们交际范围的拓展和交往频率的增快,使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礼尚往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礼数不周,就会怡笑大方。而礼仪在友好交往过程中恰好起到了桥梁作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仪使人们在友好相处中获得了尊重和被尊重的满足。

TOP
302#

[原创]

从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评“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的指标都与文明讲礼脱不了干系。在古代,形容某位翩翩君子或有涵养的女性时也大多用“知书达理”之类的字眼。礼仪是一种社会共识。中国素来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懂得礼仪的人不仅谦卑,而且懂得尊重他人,这就是为什么礼者自古以来都比较受欢迎。当下流行的餐桌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观赛礼仪以及网络文明等,无不透露出中华儿女对礼仪的推重。



在中国,礼仪也许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许就是“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也许就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遵从了这些礼仪规范,你就被认为是懂礼之人。然而由于地缘,性格,身体状况,饮食习惯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国家的礼仪都带有地方特色,有的标准甚至与我们截然相反。但是文化越具多样性,我们就越需要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怀。对于那些在礼节方面与我们差异很大的国家,我们在与其打交道时应该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做到“入乡随俗”,这也是懂礼的表现,符合礼的精神。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作为伦理规范的“礼”来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对外开放不仅要求我们要会“走出去”,而且要会“引进来”。这点在现在来看绝不仅限于经济,对于礼仪也同样适用。当我们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展示出中华儿女应有的风采,而且要虚心吸取他国礼仪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TOP
303#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礼仪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TOP
304#

礼仪,是以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很难设想,丑陋的语言、鲁妄的举止和拉长的面孔能建立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创造祥和稳定的气氛。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古训有言“和气生财”,谦谨诚恳的态度、礼仪周到的服务能使我们的客户真正的体验到“宾至如归”、“到局如到家”的感觉,从而也就促进了个人和事业的发展。
体态礼仪包括;
   1. 站立礼仪; 站立是人的最基本姿势,“立如松”是说人的站立姿势要像青松一般端直挺拔才美。
   2. 坐姿礼仪; 优美的坐姿让人觉得安详舒适,而不是一副懒洋洋的摸样。
   3. 走姿礼仪; 行走的姿态极为重要,因为人行走总比站立的时候多,而一般又都是在公共场合进行的,人与人相互之间自然的构成了审美对象。
   4. 手势礼仪; 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适当的运用手势,可以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手势不宜过多,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
   5. 眼神礼仪;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6. 笑容礼仪; 笑是一种语言,人的面部表情千变万化,但是在交往中多见的面部的表情是笑容,常见的笑有微笑、欢笑、大笑、狂笑、苦笑、奸笑、傻笑等。
   7. 说话礼仪;说话;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
   特别提醒您!!几种不雅的礼仪;
   在社交场合,应避免当着他人的面搽鼻涕、掏鼻孔和搓泥垢,也不要打哈欠、伸懒腰、修指甲、搔痒、剔牙齿、喷吐烟雾和挖耳朵等等不雅的仪态
TOP
305#



尊老爱幼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文章,真的让人很不敢接受,从礼仪之邦到现在的社会现况,当真让人有很多想法,

是什么让我们有了今天的现状?

是什么让我们礼仪之邦越来越远?

……

TOP
306#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TOP
307#

在当今社会很缺乏礼的存在,没礼貌,满口脏话的学生到处都在,给我们的社会抹上了一丝不和谐的色彩。虽然我们现在的礼仪规范没有古代那么严谨,但是还是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礼仪,如尊老爱幼,在公众场合注意自己的仪表,注意举止言谈等。礼,不仅仅是表现一种行为规范,更表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
TOP
308#

礼貌对于中国人是很重要的,我们自古以来也是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但


是在外国人的眼中我们确实很没有礼貌的,在国外我们经常被人瞧不起


我想起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满清之后无汉人,文革之后无信仰,改革之后无道德


新中国的成立是让我们人人平等了,只不过是以牺牲礼貌的前提之下的!青少年坐车不再


让座,假装看不见,但是有些老人也为老不尊,这些复杂的道德问题是简单的几句论语名


句能够解决的吗?只能是质变不治本啊!

TOP
309#

礼貌对于中国人是很重要的,我们自古以来也是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但是在外国人的眼中我们确实很没有礼貌的,在国外我们经常被人瞧不起。我想起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满清之后无汉人,文革之后无信仰,改革之后无道德。新中国的成立是让我们人人平等了,只不过是以牺牲礼貌的前提之下的!青少年坐车不再让座,假装看不见,但是有些老人也为老不尊,这些复杂的道德问题是简单的几句论语名句能够解决的吗?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啊!

TOP
310#

礼无处不在,尊老爱幼,九思九荣,容颜端庄这都是礼。礼存在在生活仪式的点点滴滴中,对亲人、朋友、财物的态度,对待长辈的礼仪,还有饮食、作息习惯,甚至是形体都有具体的要求。尊礼能让一个人更有气质,尊礼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TOP
31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TOP
312#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尊老爱幼是礼的规范之一。



《论语·乡党》中说到“乡人饮酒,仗者出,斯出矣。”意思是说孔子跟老人一起喝酒的时候,总是等老人先出去,然后才跟着出去,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体现出孔子的尊老思想。再说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在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是尊老爱幼的体现,更是一种博爱的表现。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英雄。当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的时候,即使逗留的日子十分短暂,但他还是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是被人称赞的模范夫妻,可是他们没有子女,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爱护幼童,先后抚养了几十个烈士的孤儿,以宝贵的父爱和母爱哺育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



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在他们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尊老爱幼这一点,他们是圣贤,是伟人,他们有着各自的成就,可是相同的是一颗尊老爱幼之心。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认为尊老爱幼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一点,在生活中,多关爱一下身边的老人,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看到乞讨的老人多伸出一次援助之手,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在小事中,做到尊老爱幼,践行“礼”的精神。

TOP
3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 乡党》)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TOP
314#

[讨论]

“礼”指特定民族、人群和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礼的规范”用我们今天的话多指“礼仪”。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7 18:08:45编辑过]

TOP
315#

礼的规范包括方方面面,尊老爱幼,容颜端庄,中国自古都是一个讲究礼仪规范的国度,从自身的容颜的规范再到对身边亲人的尊敬爱护,再到大的社会的公共的礼仪规范等等一切都是值得去关注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