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256#

礼的规范

1、礼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之邦,自然是一个崇尚礼的民族。在政治方面,礼是为了维护上层统治的手段和工具,因为礼,君臣之礼,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2、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为常见的就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处必要存在的,只有这样,我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才是一种大度和气质,是一个懂礼的人。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更和谐,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TOP
257#

       礼,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异常的广泛。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儒家提倡的理想社会秩序是贵*、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要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中国素来号称“礼仪之邦”,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渐渐地淡化了过去那种礼的各种规范。现在我们所强调的礼,已经不是原先那种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了,而是一种为了维系良好的社会风气的道德规范。事实上,对于儒家思想中礼的观点,我们要以扬弃的态度来看待。对于那些精髓性的东西,我们要加以继承并发展。相反地,对于那些糟粕性的东西则将之摒弃。

TOP
258#

礼貌是各社会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普遍推崇的一种社会美德,它也是维系人类和谐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了解并研究中西礼貌原则差异对减少双方误解, 交际顺利进行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不论在哪个社会,礼都是人们很重视的东西。我们都不喜欢别人对我们无礼,同理别人也不喜欢我们对他们无礼。有礼貌的人往往会受到别人的喜欢和尊重。很多有才能的人之所以不受别人的喜欢大多是因为他们的无礼和恃才傲物。所以,不管是站在世俗的角度还是功利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仅要规范礼仪,更要学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啊。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人们才会更加友爱。
TOP
259#

大学生社交礼仪注重内在修养。礼仪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当代大学生应该注重内在修养。1伦理修养 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得高。(2)文化修养 自觉地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气”,才能使自己在社交场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潇洒自如。(3)艺术修养。有意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音乐、书法、舞蹈、雕塑等,它对人们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

TOP
260#

女生着装应该注重的礼仪

女孩子一般特别注重自己的着装,希望自己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女生的着装要求有哪些呢?1、帽子与手套
正式场合中,无论室内外,女士均可戴帽,但帽檐不能过宽,以免因遮挡别人的视线而显得失礼。与人握手寒暄时,女士可不必一定脱下手套。2、上衣和裙子
应穿着典雅大方的套装(以上衣、下裙为宜 )参加各种正式场合的活动(如会议、庆典)。裙子长短应适度,不能过短,中老年及职业女性尤为注意,所穿裙子至少应长及膝盖。3、鞋子与袜子女士在社交场合,除凉鞋、拖鞋外,穿其它任何一种鞋子均可以随意,无统一规定,只是要注意鞋子和裙子在色彩、款式上的协调。袜子是女性腿部的时装,要注意不能穿着挑丝、有洞或补过的袜子外出。另外袜子的大小松紧要合适,不要走不了几步就往下掉,或显得一高一低,当中整理自己的袜子是有失体统的。

TOP
261#

礼经;礼书之学。 晋 陆云 《荐张赡书》:“莫不崇典谟以教思,兴礼学以陶远。”《南齐书·王俭传》:“ 俭 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例。”《陈书·儒林传·郑灼》:“时有 晋陵 张崖 、 吴郡 陆诩 、 吴兴 沉德威 、 会稽 贺德基 ,俱以礼学自命。”

我国从来都是礼仪之邦,从古到今,中国人都遵循着各种礼仪,比如说对待长辈的礼仪,对待客人的礼仪,对待亲戚朋友的礼仪,各种礼仪,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小就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大人们都教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知礼仪的孩子,我们长大了,也恪守这些原则,在对人对事上都礼貌客气,不敢不尊不敬。

TOP
262#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具有极强的表现功能,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服饰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涵养;通过服饰可展示个体内心对美的追求、体现自我的审美感受;通过服饰可以增进一个人的仪表、气质,所以,服饰是人类的一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要想塑造一个真正美的自我,首先就要掌握服饰打扮的礼仪规范,让和谐、得体的穿着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美学修养,以获得更高的社交地位。


TOP
263#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儒家强调的周礼,规定妇女必须遵守三纲五常,这是不对的,应该被抛弃。但其中的礼,如尊老爱幼、容颜端庄等还是应该发扬,所以,中国古代的礼,应该选着性的继承并发扬!

TOP
264#

当一个人被指责为没礼貌时,我们常听到人家说“有娘生,无娘教”,可见没有礼的规范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一件事。不仅自己挨骂,还拖欠自己的父母家庭一起了。在我们国家,是很重视传统的一些礼仪的,我们必须需去了解,去学习,才不至于在众人面前出洋相,丢了面子丢了人。
TOP
265#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其实,作为规范也就是人的本心约束,识礼者,识为人之道,识天下兴亡。礼有那么几个规范:尊老爱幼、容貌端庄、九思九容、生活礼仪,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指君子在九种情况下考虑:看的时候要看清楚;听的时候要听全面;脸色要温和;举止要恭敬;说话要忠实;做事要严肃认真;有不懂的地方想到向别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获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所以在礼的规范中,我看重九思九容,它更使得人去遵守和谐的规律,更使得人想去超脱本性。
TOP
266#

   “礼”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我们就是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的。儒家宣传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荀子(见荀况)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韩非子(见韩非)云:“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董仲舒云: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白虎通德论》云:礼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这些话都证明礼是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决非普遍适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规范。

   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不止因为现在我们国富民强了,更是因为我们是文明古国,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有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把先人留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一个字无在乎于一个“礼”字,我们尊重他人以礼相待之,他人必定也会尊重我们还之以礼,这样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而不像有的人说话不到两句就动手动脚,这样谁还会理睬你呢。现在我们虽然不如古时候的人们呢么注重礼的规范,但是一般基本的规范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用到,对他人的问好,进屋前敲门,对长者的礼仪......这些都是深刻于我们的思想我们心中的规范要求,不是必须要做而是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正因为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安定和睦。

TOP
26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14

姓名:李林钢

时间:2012410

电话号码:18787150397

卷三:礼                

                 礼的规范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心也”,礼以成文,不能讲传统礼教全盘否定,可以将传统礼教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规范,体现出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封建礼教则是存在于封建时代,体现君为臣纲、父与子纲、夫为妻纲、特权、尊卑、奴性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是必须批判和否定的,对“礼”的倡导可以从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祀礼福的一种风俗和仪式。《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事民以事神。失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让“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写道“固人尊礼,学礼。”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这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固人事鬼敬神而远之。开始远离它,并且用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加以规范。在对哪种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举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具体规范,提倡以礼治天下,而《诗经》中就有“相鼠有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老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然还能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礼、听、言、行都将会礼为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规范为一种道德教育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指礼为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会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而且中华人民从小就被教育尊老爱幼,在出席会议或是宴会的时候要容颜端庄。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以礼相待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礼有利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子孙后代,人不遵守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来就不会成功,一个国家没有礼就无法安定。

TOP
268#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4

姓名:毛自然

时间:2012429

电话号码:18787071569

3:礼

             礼的规范

  “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说文解字》就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可知,原来并没有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方面意义,在阶级社会出现后,人类开始有等级之分,宗教祭祀也随之出现了身份的限制和区分,于是,作为宗教祭祀仪态的便开始具有了社会身份区分的内容。逐渐转化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身份制度。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礼就产生了,它是现实生活的缘饰化,用外之物以饰内情,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礼物,就是行礼所用的宫室、衣服、器皿及其他物质的东西。二、礼仪。就是使用礼物的仪容动作。三、礼意。它是由礼物和礼仪所表达的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内容、旨趣或目的。这就要求礼物和礼仪必须适当,在逐渐完善的礼曲实践中证明为无过不及、恰到好处。   具有社会身份制度方面的意义,最迟在殷商时代已经存在;但是,作为一种较为严格的社会制度,则是周朝初年的事情。周朝初年,周武王伐纣灭殷,为着巩固自己的统治,周公便在殷礼的基础上,重新制订礼乐,将作为社会身份意义的制度化,系统化。   我们说的封建礼数的有着作为政治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两个方面的属性,作为等级制度的,强调的是名位。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作为伦理道德的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在两个方面的属性中,等级制度为的本质。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属性则为等级制度的外在显现。封建礼数实际上是通过向人们灌注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把这些外在于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变为人的内在需求,去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把人们变为统治阶梯的忠实奴仆,以达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封建礼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不二法门。   自从民国以来,中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再受到的约束,甚至把儒家文化等一味地看成是陈腐的,而把西方文明看成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我们所鄙弃的只是中的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而在另一个方面,西方的文明也不见得完全像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人性。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而更加亮丽,清新。

TOP
26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张校番

学号:11311007

时间:2012年5月29日

电话号码:15925165163

礼的规范

对生活在孔子时代的人来说,想要参与贵族政治并且取得一定地位,就要学会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要熟悉并能遵循当时流行的礼仪,懂得音乐,掌握射箭技术,会驾驭马车,会写字,会计算,这可以说是当时的六门基本功。从此处就可见古人对礼的看重。随着礼的形成,便有了礼的精神、礼的原则、礼的价值以及礼的规范。知礼懂礼方可礼成。

首先我要谈的是礼的规范中的第一条——尊老爱幼。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和睦。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后人作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所以,孝顺是需要言传身教的,如果希望自己的儿女孝顺自己,那么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孝敬长辈,这样一家人不仅和睦,而且尊老爱幼的风气能够得到传承。

“乡人饮酒,仗着出,斯出矣。”同乡人在一起喝酒时,只有持杖的老人出去后,才跟着出去。

其次说的是容颜端正。

礼之始,在於正容体,齊顏色,順辭令。(《禮記·冠》)礼仪始终体态端正,颜色和悦,言谈顺畅。再例如,一: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二:坐椅子不要翘起来。三:.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再者就是九思九荣。君子有九思:视思明,,色思,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得思。(《論語‧季氏》)

君子在九种情况下考虑:看的时候要看清楚;听的时候要听全面;脸色要温和;举止要恭敬;说话要忠实;做事要严肃认真;有不懂的地方想到向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取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

最后便是生活的礼仪。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卻非宜

退必趨 退必犀 问起对 视勿移(《弟子規》)

长辈站立之時,晚辈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後,指示坐下,晚辈才可以坐。在长辈前,声音要柔和适中,但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走向长辈,应快步向前,离开长辈时,动作必须轻缓。当长辈问话时,应当站起来回答,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

生活中我们应该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
    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
    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4. 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5.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
    6. 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
    7.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
    8.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
    9.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10.生活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合拍,但是有一点是四海皆准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

又如:说话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生活中应注意的礼仪。一个人,如果能够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语重心长又能催人奋发,就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更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素养。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眼神,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深远。三国时期,诸葛亮以他的《出师表》一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报效蜀国的赤诚之心和经天纬地的治国方略。然而,又有谁不被他文中优美的语言所感动呢?以致于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的众多美文之一。二十年前,一句“小平您好!”,之所以能够传遍大江南北,深入千家万户,就在于它语言的质朴和真切,既饱含了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爷爷改革开放的肯定与拥护,也表达了特区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因此,我们需要做到懂礼知礼。所谓“知礼”,就是指要领会礼的精神实质,懂得礼的来由与用途;所谓“守礼”,就是要恪守礼的要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思,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所谓“行礼”,就是指对礼教的传播与推广,要让礼化被天下,遍及众生,人人知礼、守礼、行礼。

TOP
27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李萍

学号:11311008

电话:15974808763

礼的规范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义之邦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文明礼仪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盏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健康成长,不断前行。文明礼仪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门面,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不仅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有素质的人,还能给他人一种温暖的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