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286#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接受着礼的规范。我觉得如果以后有幸成为一名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礼貌的与同学、其他老师交流。正如古语所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TOP
287#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生活中只要我们心目中时刻有礼,做事时候看清楚,听全面,脸色温和,举止恭敬,说话忠实,做事认真;多向别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获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回更精彩。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重视一个人的礼仪,礼仪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礼仪让人们可以更和睦地相处,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大家何乐而不为。

TOP
288#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如“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古代会按照等级位置规定鼎的数量。儒家宣传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的中心是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从礼这里出发衍生出来的。这就是完整清晰的知道了孔学礼教和现代社会学说联系起来了。孔学的礼不是仅指一般的礼仪,礼仪只是遵循礼(社会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已。礼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礼“礼”。礼也体现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如孔子所说的“尊老爱幼”“容颜端庄”等例如餐桌礼仪,祭拜礼仪,待人礼仪等。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学会谦让:坐车要给老人让座,有好的东西要跟朋友分享,不争不抢。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

TOP
289#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生活中只要我们心目中时刻有礼,做事时候看清楚,听全面,脸色温和,举止恭敬,说话忠实,做事认真;多向别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获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回更精彩。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重视一个人的礼仪,礼仪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礼仪让人们可以更和睦地相处,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大家何乐而不为。

九思九容要求我们要多思考,多为别人考虑。

TOP
290#

回复:(陈杰思)[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读完“礼的规范”让我想到了“程门立雪”的典故。这则典故出自《宋史·杨时传》,故事说的是杨时去拜访程颐,刚好先生坐在厅堂中打盹。但是杨时不想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空又开始飘雪,也不知过了多久,程颐一觉醒来发现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中国“礼”中尊师重道的典范。懂得礼数规范、尊重师长的行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TOP
291#

回复:(陈杰思)[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二))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行为和思想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自身素质和形成良好礼仪风范的基本前提。作为社会的独立个体,我们每个人只有首先具备了勇于战胜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识,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行动中才可能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自觉克服自身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从而自觉抵御外来的失礼行为。与此同时,不断地努力学习中华礼仪规范,不断地自我积极进取以及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使个人礼仪的规范深入本心!

TOP
292#

尊老爱幼的意义:

尊老爱幼,指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修养。

现代社会我们只有尊来哎呦才能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TOP
293#

彬彬有礼

现代社会中,人们好像普遍的都缺乏礼仪方面的知识。虽然大家都晓得一句“礼多人不怪”,但“多”也总得有个度吧,另一方面,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合适使用什么样的“礼”都是有很多学问的,这一方面人们也不知很多。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大潮的冲击下,人们对传统礼仪显得更加淡漠了一些,或许是因为人们认为这些属于封建的东西,本身就不应该去理会。这时就需要学校,家长的重新审视,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教他们如何区分传统中的精华与糟粕。
TOP
294#

作为礼仪之邦的大国,我们有着规范的礼仪,在各方面都有着礼仪的约束,就像一个特有的法则或者是公式让我们套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所以规矩是礼仪得以实行的一个前提和前奏,但这也是有必要的,作为礼仪大国的前提就是有礼仪规矩的束缚而得以练就的,只有对自己规范了,每个人都这样做到了,那么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礼仪,这就是一个礼仪的大家庭了!

TOP
295#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我们尤其要反对那种借婚丧庆典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反对那种认为仪式越隆重越好,越豪华越合乎礼规的做法。如:当今不少新婚夫妻为使婚礼够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搞到债台高筑,造成巨大浪费。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不顾影响,为子女以权谋私,收受大宗贺礼,助长奢靡之风。这既不符合我们优良传统,又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民情。

TOP
296#

礼,本身就是一种规范,由仁,义,信,忠,孝,廉等衍生,又独立出来的,因此对于礼的规范,小可到个人的生活,大可到国邦的交际。礼本身所包括的范围也极大,由人及物,由实到需,方方面面,可以说世界便是由礼组成,即使是最混乱的区域,也一定存在特定的规则。礼,既是规则,又被规范。
TOP
297#

遵守礼节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尊老爱幼开始。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修养,它有着她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我们一直延续下去。我们从小受到尊老敬幼的教育,几乎每个人都有被呵护的童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家庭、孩子,社交圈子。我们仍然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与奉献,在我们无时不在得到默默的关爱的时候,我们也要常回家看看。其实我们孝敬父母的方式也是从小处开始的,不管是不是节假日里,我们都应该常和父母沟通,离得很远也要常常打电话联系问候。在自己工作学习空余的时间要多回家看望父母,与父母一起吃顿饭,聊聊天。


在社交场合我们要保持个人的形象,要体态端庄,容颜端庄。穿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职业,切忌随心所欲。要保持脸色和悦,与人交谈要言谈顺畅,表现的落落大方。

九思九容对我们的要求是各个方面的。要善于倾听;举手投足要恭敬文雅;做事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要谦虚,不耻下问;要克己复礼,不随意的发脾气;要见利思义。在自身行为方面要做到脚步要稳重,手势要恭敬,眼睛不要斜视,嘴巴不要乱动,不要高声喧哗,头要昂直,态度要严肃,举止要有气质,面色要庄重。其实我认为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要表现的如此严肃,有时候严肃会给人留下刻板的印象,和蔼可亲会更能让人接受。

生活中的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餐桌礼仪。在入座进餐道最后离席都是有规定的。遵守餐桌的一系列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些礼仪,更要好好在实际中体现。

其实礼仪很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要认真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我们更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彬彬有礼之人!

TOP
298#

礼仪在我国影响深远,甚至可说,礼仪渗透了我国大多数的时间段、空间段。礼仪对我国的人民更是影响深远。我国有君子之美,何为君子?笼统来说,就是在某方面的礼仪做到让人赞美,为其培育了好的名声。当然,真正地君子在礼仪方面必然有其让人敬服的一面,譬如,君子往往有谦谦之风,待人谦逊,“彬彬有礼,然后君子”。大多数情况下,礼仪和儒学是分不开的,究其原因,大抵是在中国的所有的流派中只有儒家倾力推崇礼仪,并以此立说。

TOP
29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帮,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致使有人质疑身为礼仪之帮的我们,怎么能有那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把发扬“礼”作为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以消除质疑。同时礼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懂礼仪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好感,礼仪让你在交际中更出色,赢得更多赞许的目光。
TOP
300#

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也就是说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不能当作绝对不变的僵化的内容而一味复古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