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义是大义,舍身取义之义,这种义才值得我们去欣赏,值得我们去感受,值得我们去体会。而那种江湖义气却可不屑,为人要处事谨慎理解义字,不然就沦为江湖义气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爱是一种强烈的语言,这种大爱可以让人学会逾越那些看似不可能逾越的鸿沟,也可以吞噬掉世界上那些已经慢慢变得丑陋的恶习。仁,却不是人人皆可做到的,我们可以少时仁,常常仁,却无法做到事事仁,即如此,我们何不为那些仁爱之人所敬畏呢!
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是君子之义,大义。
义,就是正义,非为空泛至极的大道理,也非他人谋利的借口,公道自在人心。
义,就是尽量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尽量是自己的行为符合大的利益。
义,就是扶弱制强,人人平等
“义”是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之一。儒家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孔子的中心思想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为“义”。西汉董仲舒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
“义”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
什么是“义”?它是判断一切是非的准则。这种是非准则必定是公众接受的、能够说服人的。《尚书 洪范》有言:“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无偏颇、无好恶、不结党营私、不违犯法度,这些都是如何规范社会行为的问题,或者说如何纠偏匡正的问题,王道荡荡、王道平平、王道正直,则是一种政治与社会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是人人所期望的,如此才成为公共的准则。
除了以“宜”和“正”来训“义”外,还可以以“礼”和“则”来训义。荀子说:“义理也,故行。”朱熹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它首先是一种人伦之理,同时亦被上升为一种天理即天下之通义。“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义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意义、价值取向,也关系到社会的混乱。这种理有时也不仅被看做看作是人心、民心,不仅是人道、王道,而且也是天道。
义是正义、义气,行为的最高标准。
现代人们的理解是哥们义气,有事叫一声马上就来,这样的义气并非儒家所讲的‘义’。我们现在所要真正做到的义是一种大义,它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