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复制链接]

541#


义有很多,有关羽的义薄云天,有岳飞愿意为国家大义而死的精忠报国,也有普通人互相之间的情义。义是我们行为规范的最高标准,是我们与人相交的桥梁,有了义,我们才能信任彼此,才能在行为上适宜。君子行侠仗义,抑强扶弱,先人后己,这是我们所敬仰的人,也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可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有些显得太过于高大上,还不如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做应做的事,或许这是另一种义,一种平凡的义。义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把他传承下去。
TOP
542#

我们经常说见义勇为,那么什么是”义“呢?义就是正义,在行动上是适宜的,符合道德的要求,就无往而不利。孟子提倡“舍生取义”,义比我们的生命还要重要,宁可牺牲生命去践行义,也不能为了苟活下来违背义的标准。
TOP
543#

一撇,一捺,一点,这就是义。义,它的主要含义当然是义气,这个义的前提是,没有任何利益。“义”,它在于不出卖朋友;不作为被朋友的事;朋友有事不做任何推辞;是关键时候帮你说一句话;是知道你有难处自己四处借钱却难以启口要你还钱;是钱包掏出大把大把钞票心在流血嘴上说“不过如此嘛”;是把你曾经和他说过的某件事情牢记在心念念不忘经常提起。这就是义,但这义的前提是,你要“义”
TOP
544#

义,就是由合宜、合理引申指人之间在感情、言行方面合宜的联系、情义。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义气”,“桃园三结义”“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是其中代表。义,我认为最多的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哥们义气”体现了一种朋友之间的信任和真挚。可是不得不说,“义气”往往也包含了冲动的成分。我所理解的“义”,在自己能力的基础范围之内,帮助他人,回报他人,重视朋友感情,就是对“义”的践行。
TOP
545#

“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深明大义”、“正义”,“义”是一种浩然正气,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事实上我也认为,“义”做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现代社会中非常需要“义”也非常缺少“义”,缺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缺少伸张正义,为什么会如此,值得我们深思。
TOP
546#

义是正义、公平,是适宜,是锄强扶弱,是一个国家内部团结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做事讲道义,而非凭所谓“义气”,它是是个公正的概念,而非一人私情能左右的。
TOP
547#

义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的基本理念是:扶助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任何个人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善应当远远大于恶。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方面可纳入“义”的范畴之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假“正义”之名以行其私,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义”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等等。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TOP
548#

讲到义必然要涉及“义”与“利”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儒家虽然重视“义利之辨”,但并不一概反对群体或个人对利益的合理追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荀子说:“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但是儒家强调,工追求利,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应该有个底线,这就是义与不义,不能以不义的手段追求利。
TOP
54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在我看来,相较于说明在各个社会领域的“义”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现在更为紧迫的任务应该是为我们为什么要行“义”之事做一个理论上的奠基。为我们行“义”做了一个强有力的奠基起到的效果一定要比一些关于“义”的道德说教大得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了解国学关于“义理”的所谓大师依旧在做着一些道貌岸然的事,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文化没有很好的给出我们为什么要行“义”,以至于导致我们有的人并没有把这种“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TOP
550#

虽然义的定义是一种正义或者说是做事要适宜,可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义仿佛越加的扭曲和强迫了。义是一种行为的最高标准,可是社会并没有要求人人必须要事事都按照最高标准去做,不必做到每一件事都要求自己一定是“义”的——因为这种情况鲜能做到。可是一旦有人发现一些社会事件中的人的行为没有做得足够好足够适宜,他们就会去批判去讽刺当事人没有按照“义”来做事。这就使得义渐渐变成了人人时时刻刻都要完成的标准,没有达到便会被语言暴力,这是不可取的。
TOP
551#

在儒家对“仁爱”的诠释下,仁者之“爱”通行于天下就不太现实了。又有几人够资格爱天下人而不侵权,又有几人能把爱延伸出乡里之外呢?所以人们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发扬爱,这就成了“义”。如果说“仁”是一种广博的爱,那么“德”便是一种相对狭隘的爱,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义”,是一种更加狭隘的爱,它爱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甚至会为了爱这一小部分人,而去攻击和伤害其他人。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绿林好汉们义字当头的原因,因为他们是在通过“义”,来互相抱成一团求生存。因此“义”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小的爱,要求在“义”的统领下的小团队成员互相贯彻的一种道德行为标准。
TOP
552#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仁”结合最紧的是“义”,人们总是将“仁义”合在一起说。如果泛泛地去谈,“仁”就是“义”,“义”就是“仁”,不过,如果细分起来,“仁”与“义”还是有所不同的。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义”是从“仁”的品德出发所遵循的办事原则。现代汉语中有“舍生取义”这种说法,说明义是超越物质的利益,超越眼前利益的值得追求的崇高理想。处事不可只看利而舍弃义,我们在当代更应该弘扬这种高尚的传统品质,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家园。
TOP
553#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是说,在孔子那里,比较提倡“仁”,在孟子那里,比较提倡“义”。比较有名的是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见,孟子非常的重视“义”。义到底是什么,孔孟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基本的可以理解为是行为处事的原则。这种原则既有其刚性的一面,又非常的灵活,比如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都显得非常具有随意性。所以,对于义的理解,可以用这句话说明“义者,行而宜之,合于道则谓义。”,也就是说,在恰当的时候做应该做的事,合乎道理,就是义。
TOP
554#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释义】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见义勇为。②情意:义气|信义|情义|无情无义。③意思:意义|含义|字义|定义。④抚养或拜认的亲属关系:义子|义父|义母。⑤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⑥姓。
TOP
555#

义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仁是君子内在的德性基础,义是君子外在的行为准则。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以利。”义利之辩从古至今都是争论的话题,从利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与君子都会追求个人利益,但是小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是不择手段,而君子会考虑是否符合义的原则。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大环境中充斥着过于物质化的世俗气氛,近年来随着校园贷的曝光,这种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风气,引起了社会的波动。孔子曰:“宜者,义也。”社会良好风气的建立依据于义之正当与适宜而进行。义不仅是君子的行为准则,而且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