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复制链接]

286#

“义”,应该说是和“仁”、“信”、“礼”等其同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孟子十分重视“义”,其发展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义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合乎正义,大义;还是一种情谊,我们说的义气;也可指人对事物认识的内容,像含义。当然,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义就是适宜的意思,调理事物使之适宜。正义,在个人层面其端正行为,符合道义。在社会层面,其建立公正公平道义的制度。

《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水浒传》里的江湖义气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义”从古至今贯穿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义的故事很多:朋友间的友情、敌人间的宽容、对手间的鼓励……我们心中需要这种精神,是它架起了我们彼此间的桥梁,拉近了我们的感情。

然而,谈到“义”,我们就要说“利”。古人云:义与利,人之所良友也。不能离开“利”来抽象的议论“义”,因为“义”正是用于调整利益关系的,谋取公众利益,谋取自己的正当利益,正是“义”的要求。“义与利者,人之所有也。“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离入害,人用不生。”利益有不同种类,但凡是符合正义原则的,则取之;凡是不符合正义原则的,则弃之。因此,在倡导“义”的精神时,要做到必要时候舍利取义、由义取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等。在这里要谈到“见义勇为”,义与利发生冲突的情况。我们都清楚,这是一个一分为二的问题,在我们自身的安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义是必须的。如果我们自身难保,义便要从长看待。

可是,现今社会,由于生存压力加大,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需要而忽略了义的取向。“义”在很多时候多以讲义气的形式存在,而且只是和亲朋好友讲义气,与陌生人连“仁”都不谈,义将我们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圈子里的人拉的更加紧密,而圈子外的人排斥的更远。我们也要正确看待现今社会的哥们义气,如果我们结交了良友,义就凸显了它原有的大义、正义之意。如果结交了损友,便要小心处之,这时候的义气多半是不义的。

       多看一些正义之事,多学一些正义之风,做一个正义之人。
TOP
287#

        我认为:义也可分为大义与小义,小义是更多是一种草莽之类的义,大家在一起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为朋友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它有它的局限性,往往会被一时的是非困住自己的头脑,而至于头脑发热,不计后果.
        大义,则可理解为民族大义,例如大宅门中的三叔,这个人平时为人实在不怎么招人待见,但是在日本鬼子面前,他怎么样,宁死不做卖国贼,这就是大义.
TOP
288#

义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的基本理念是:扶助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任何个人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善应当远远大于恶。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方面可纳入“义”的范畴之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假“正义”之名以行其私,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义”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等等。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TOP
289#

文言中的义气      

 1.节烈、正义的气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仇牧 、孔父 、 荀息 之死节, 公子目夷 不与 楚国 ,此皆执权存国,行正世之义,守惓惓之心,《春秋》嘉义气焉,故皆见之,复正之谓也。”《宋书·沉庆之传》:“泣血千里,志复深逆。鞠旅伐罪,义气云踊。” 唐 柳宗元 《唐故特进南公睢阳庙碑》:“惟公与 南阳 张公巡 、 高阳 许公远 ,义气悬合,訏谋大同,誓鸠武旅,以遏横溃。”

  2.谓刚正之气。 宋 欧阳修 《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3.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水浒传》第五一回:“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结交重义气》:“於此可见前辈结交重义气,不以贵贱贫富易其心,诚可敬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虽如此说,然当时的交情义气,断不会败坏的;所以我写封信去,一定肯来的。”

TOP
290#

基于崇尚周代礼制,孔子特别强调统治阶级要大力教化百姓,使他们努力做到“义”,并认为这是聪明的具体表现。《论语·雍也》记载:“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义”,严肃地对待鬼神,但不打算接近他,这才可以算是聪明。在孔子看来,劳动人民是那些“后知后觉”的下层阶级,需要统治者的不断教化,才能使之行为不断趋于“义”的标准(即“礼”)。

TOP
291#

义,以我的理解,就是指义气,中国人历来重视人与人交往的义气,这种“义气”可以是兄弟情义,可以是君臣之情,也可以是师生之情,但绝不是朋友之间不顾是非的两肋插刀,不是盲目随从、盲目相帮的弟兄义气。

中国人交往最看重“义气”二字,你对我有情我对你有义说的就是一个“义”字。今早复习语文,看到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里的一个故事:豫让为人主赵襄子报仇,不惜自毁容貌、损伤身体,豫让死知己,重义而轻生,树立了一个舍生取义的典范,倒不是说提倡他的做法,为了报仇不顾一切,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社会,如果多了几个豫让,社会便不安定,但他这种“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大义,却值得我们赞颂。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胜于一切的时代,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事频频发生,因此,面对利与义要如何取舍,就成了我们必须慎重抉择的问题,是要选择有可能违背良心的方式生活,还是保持内心平衡、完善道德,就看我们如何看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了。

TOP
292#

所谓“义”,我觉得应该是一种气度,一种感觉。“义”的对象应该是广泛的,不仅要对自我进行一种义的约束,也要对集体,对他人以义相待。哥们义气是小义,社会团结发展,才是大义。义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观念,这种“道义”需要我们无时无刻不去坚持,去揣摩,去发扬。

TOP
293#

真正的朋友在你有困难时不会离开,而是会伸出援手。“义”是表现在对的,正义的事情上;如果是对不好的,错误的事,那就不能说是“义”了。能坚持的“义”才是真正的“义”,如果“义”如墙头草一般,那就不是“义”了。

TOP
294#

[em04]浅谈中华文化之中庸思想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他已经深深的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只剩余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重要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的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运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起到何种功效?我认为,尽管孔子谈中庸的时候远不如谈仁、礼多,但中庸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特别是中庸思想所具有的变通功能和稳定功能使孔子的思想具有难能可贵的创造性张力,并成为孔子儒家思想区别于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内在特质。

从现实角度来看,发源于山东的“中庸文化”是孔孟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于“中庸”的概念, “‘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作为传统文化,我认为“中庸精神”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庸是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把握准确的度,既不要不到位,也不要太过份,“过犹不及”。中庸之“中”,的确要求事物出现平衡状态,但它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犹如一杆秤,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轻重而在秤杆上移动,才能找准平衡点,从而把秤杆摆平,把重量搞定。假如中庸之“中”固定为折半以取中,那就犹如把秤锤固定在秤杆的中点,那你这杆秤就只能添乱而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当然,处理矛盾交错,情况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做到准确把握一个度,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礼记·中庸》)在这里,孔子明明白白把中庸与平均主义对立起来,可见决不是“折中”的意思;再则中庸如果只是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那是任何一个蠢才都会干的,怎么会比上刀山还难?怎么会断言“不可能也”?当然,中庸虽然很难很难,但如果不要求把握绝对准确的度,而只要求处理问题大致把握一个度,这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有度”总比“无度”更能促成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我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在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目前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所以,我们要强调与传统接轨,兼容其他文化的优秀精神,而没有必要一味盲目强调与国际接轨。

   因此,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处理各种复杂矛盾与冲突,更必须具有“度”的意识,注意把握分寸。假如事事处处都趋于极端,态度绝对化,做事没商量,一味任性妄为,那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很不利的。所以中庸应是人类的明智抉择,对解决世界上各种矛盾冲突都是很有用的。

TOP
295#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义”的最根本最中心的意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义。“义” (义) 本来由“善”(省)和“我”构成(上下结构) ,其意思是一种在自我之上的善,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一种普遍的善,一种自己必须服从的善。“义”这个字直接告诉我们,应该从普遍的和超我的善的意义上来理解正义。什么是善呢?善就是能够直接为人们所掌握、所利用的符合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的一切,因此善的现实的形式就是利益,而利益在公民社会或政治社会的现实形式就是权利,即得到政治社会承认的可以由权利主体直接支配的利益。由此可见,“义”是对于政治学中的“正义”一概念的最好的表述,它表明正义是与权利密切相关的。它表明没有权利的正义是空洞的,而没有正义的权利是虚幻的。



    孔子说:“政者,正也。”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就是理性地致力(“攵”)于社会的正义(“正”)。秦汉以来,作为先秦思想文化的一种幸运的遗产,我们的社会还比较关注私人领域内的正义,但是,作为秦汉以来的思想文化的一种不幸的遗产,我们的传统社会不太关注公共领域内的正义,这样在本来应该是展示人类最卓越非凡的智慧和美德的公开场所的公共领域或政治领域内,在很多时候,人们几乎使政治和正义脱离了关系。对于政治家们来说,政治变成了不择手段的阴谋和暴力的代名词,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政治变成了无情无义的欺骗和镇压的代名词。人们习惯于从实际存在着和运行着的权力来看待政治,而不是从政治本身来看待政治。我们完全忘记了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公民身分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身分,我们也完全忘记了政治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参与的一种利益分配、权利分配和权力分配的活动。



    孔子把正义视为最高的行为规范。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活,他既不去盲目地服从一切,也不去盲目地反对一切,他只把正义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并因此而去服从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正义的事物,反对这个世界中的一切不正义的事物(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也把正义视为君子追求的最高和最本质的价值。孔子说:“君子把社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价值”(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把社会正义这种普遍的善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本质的价值,并以合理的方式去实现它,以谦逊的言语去表达它,以诚信的态度去完成它,这才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堂堂正正的君子伟人啊!”(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认为,君子最基本的品德就是正义的品德,君子最高的追求就是对于正义的追求,君子最大的勇气就是追求正义的勇气,君子与一般人在智力上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君子能够理解正义这种最高的社会价值— — —没有它,一切与每一个人的自由与幸福密切相关的利益都将荡然无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19:52:54编辑过]

TOP
296#

义即正义,正义的基本含义要求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这里的公平,我想发表

一些个人看法。公平,即公正,不偏不倚。一般是指所有的参与者(人或者团体)

的各项属性(包括投入、获得等)平均。但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而对现今社会,公平的定义,我觉得是这样的。人们因为感到不公平而不断努力,

达到各自心里所认为的公平,即达到自身认为与之相比不公平的人相同或者更高的

水平,最后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

TOP
297#

义,有道义,正义,仁义等。道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人的约束,规范,规矩。道义本身就是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准则。正义即公正的道理,与公平、公道、正直、正当等相联。仁就是爱,是大爱,对天地万物存有一份博爱之心就是人。这种爱具有普遍性。义是一种责任,说通俗点就是对得起别人,对于对自己有恩的一定要报,对于自己有仇的也一定要报。义不具备普遍性。不论是坚守道义,正义还是仁义,我们都必须以“义”为出发点,不能盲目地讲究“哥们义气”“江湖义气”等。我们要明辨是非,做到真正的“义”。

TOP
298#

“义气”是个美好的词语,每当想起就会觉得温暖。“义气”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然而如今在不少人眼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狭义地成了“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应该讲法讲德,而不是讲“义气”,“义气”时下的解释应该理解为: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是一种封建社会的道德意识

但是若是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作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萎缩在某个角落,无论结果如何!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这里义气并不只是兄弟,也是朋友,亲人.义气也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

其实以前我并不相信义气这种东西,但在我这边也发生过讲义气的事,有以上所述的盲从无知,也有真正的义气。真正的朋友,他从精神上引导我,在生活中帮助我,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为我掌灯,他累的时候会在我身旁休息,他有困难也会毫不犹豫的找我帮忙。不掺杂男女感情,我知道这就是义气,这样的朋友就叫兄弟

TOP
299#

   自古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男子讲“义”,小到兄弟之情义大到国家民族之义,在我看来女子更须行“义”,无义女子无义比男子更可恶,更可怕。在我生活的周围,有的女子为金钱所诱甘做“小三”,有的女子为权利所惑弄虚作假有违公平正义,有的女子为现实所迫出卖理想,凡此种种皆为不义之举。

   在现代社会,女子的作用越来越大:学界女教授女博士独领风骚,商界女CEO气度不凡,政界女元首更能独挡一面。所以女子行义更能体现社会的进步,女子立“义”无需豪言壮语,无需气壮山河,只需做好该做之事。对居家型的女子来说“义”就是每天让家人有暖衣,有饱食,让在外奔波的人无后顾之忧;对事业型的女子来说“义”就是每天用心工作,有新的进步,为社会注入活力是社会竞争减少死板。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若女子行义﹑爱人﹑有善心还会“难养”之说吗?社会进步的一个特征就是尊重女子,而女子的自重自爱在促进社会不断的进步。女子重修养行义举当是现代社会所应关注的话题之一。

TOP
300#

       以前看过的电影,无论是那些江湖上的各门各派,还是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都会在大堂之上挂着一个大大的“義”字,先不说他们对义字的理解是否全面,已足以看出义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孟子所推行的义是一种大义,是一种超越了生死的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不就是朱自清先生的那种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的傲骨精神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