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复制链接]

241#

“ 义”是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之一。在中国,人们讲救忠孝义,其为,对国家、君主要忠,对父母、长辈要孝,对朋友要义。这些事古代中国人做人成事的基本。而现如今,利益越来越成为人们做人做事的准则,一切向“钱”看齐,“义”被提到最多也只是“哥们儿义气”。它越来越失去它的本意。义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表现的一种正义的精神,它更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要为社会做出积极一方面的贡献,而不是不分是非的冲动行为。

TOP
242#

   “义”是儒家基本道德规范的五常之一,而“常”是永恒不变的意思,所以“义”也是是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一种普遍社会价值范畴。“义”是一种人内在的道德约束,人们做事都要遵循它。正如《中庸》上说的“义者,宜也。”大哲朱熹也说:“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人们做事之前先在内心反省一下,深思熟虑之后,应该做的就去做,不该做的那就放弃它,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可以维护人心的纯正。其次义还是一种人决事取舍的普遍标准,有子曾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而孔子也说“见得思义”,“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生悠悠哉数十载,各种生活抉择纷繁庞杂,如何才能“出淤泥而不染”?如何才能不做后悔之事,于人于己皆无愧于心?唯有以“义”标杆,以“义”为“砝码”才能明达事理,去妄辅正。“义”对于国家民族,上升为一种牺牲精神。如孟子所提倡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当一国一民族面临危机时,每一个个体都不能以身家性命为念,“皮之不存,毛之附焉”,都应以国家民族存亡大局为重,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独续五千年的文明,“义”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TOP
243#

五常,是儒家学说的价值准则。儒家认为即宜也,应当、应该之意。由这基本出发点,儒家又把它延译为大义,正义、公平、公正。明朝大儒刘宗周说义也者,天下之公也;利也者一己之私也。即所谓就是与个人利益相对立的公共利益,在处理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先义后利,见利思义 当然,儒家的义利观并不排斥或鄙视利,只是罕言利,其基调与主流是既尚义又求利。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做到义然后取利,利己不损人,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合法权益。在另一层面上儒家还把解释为,即友谊、正气。古人义结金兰桃园三结义均受儒家影响而为之。也就是古人在单体之间要讲,不损害或出卖他人尤其是朋友来换取一己生存和利益。有使友谊友善长久。这是交友做人的基本原则。

TOP
244#

什么是“义”?就是公正的、有利于社会大众的道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的道德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类型:一是身居庙堂“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二是身在江湖“位卑忧国”、“匹夫有责”;三是待人交友“与人为善”、“信守诺言”;四是对待金钱“舍利取义”;五是对待生活“知足常乐”;六是对待家庭“遵行孝道”;七是坚持原则“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八是对待邪恶“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九是报效国家“杀身成仁”;十是对待人生“达则兼济”、“穷则独善”。
TOP
245#

一个具有“义”的品质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能够懂得感恩,懂得包容,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懂得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并且能够付诸实践。否则,一个人最终只会自作聪明,自取其辱!!
TOP
246#

什么是“义”,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
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义”,而是小集团的私利,为谋取小
集团的私利,就有可能损害更大范围内的公众利益,造成“不义”的结果!
TOP
247#

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TOP
248#

义是交友之本,做人之本!是真正的君子之道!
TOP
249#

      看了许多武侠小说,拿金庸的封笔小说《鹿鼎记》举例。

      可以说书中的主人公韦小宝是一个绝对讲朋友之义,但是,在讲“义”的同时,他也违背了道义。

朋友茅十八在反抗清廷的运动中被捕,判处死刑。小宝巧施妙计将其救出,这于茅十八言自然是遵守

了“义”,但是,另一方面,他则欺骗了他的另一位朋友——康熙帝(虽然一切尽在康熙掌控之中),

这样的“义”是对还是错,谁都说不清。

      在现实生活中,“义”的实现何尝不是一条悖论呢?

      人活在人际关系中,朋友自然不止一两个,则不能避免的事是朋友之间出现矛盾或者矛盾衍生的

厌恶仇恨,作为中间的这个人,站在任何一方都会违背另一方,真是处在左右为难之际。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谁还能保证绝对遵循“义”呢?

TOP
250#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公平原则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地获得利益的权利;第二,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取利益;第三,抑强扶弱,先人后己。 现在提到义,人们就会想到意气用事,易激动,没有原则等等。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应该讲法讲德,而不是讲“义气”,“义气”时下的解释应该理解为: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但是若是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做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萎缩在某个角落,无论结果如何!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这里义气并不只是兄弟,也是朋友,亲人.义气也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 但更多的是说义就是适宜。君子见到这事应当如此,那事应当怎样如彼,只要处理得当而去做了,就无往而不利。

TOP
25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由此,我认为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再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意思是说: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

TOP
252#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

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我们不能碌碌无为的虚度一生,而是要做一个心存正义的仁,要用短暂的生命去追求一份永恒!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说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也没有说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惟有依从义来行事。

仁是人的安身之所,义是人的正确道路。

一个普通的工人可以在他平凡的工作中怀有一颗前进的心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那不正是他心中的义吗?

所以在人的一生中你可以平凡但决不可以平庸,用我们短暂的生命做一个堂堂正正心怀正义的人。

TOP
25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专业:10文秘

学号:10311027

姓名:彭涵

电话:13678735475

日期:2011-3-18

卷二、义

(一)义的定义

   人是正直的,正直就是义。义是什么,义是公正,所以一个义人他是公正的人,在他处世的态度,待人的外延里面,我们看见义人第二方面的表现,就是以公正来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义人的眼中就没有贫富、高低、贵贱这些的其他物质因素,来影响他怎样以公正处理人的事。义人是存心正直的人,义人是态度公正的人,这是义的第二方面的意义。所以你把这个字和[]连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公义,就是非常正直的意思。所以义第二个层次,就是外延方面的态度,叫做公正。因为义是正直的、义是公正的、义是圣洁的、义是威严的

TOP
25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俊鹏

学号:10311041

时间:2011年3月20日

电话:15025113953

卷二:义

三、义的定义

          “义”既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而正义就是扶助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而在现代社会如果想达到正义,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这六个方面都在“义”的范围内。而正义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古人有言:“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就是说义就是适宜的意思,调理事物使之适宜。可见“义”的重要。                                    

TOP
255#

说到义,人们到想到是正义。从小到大我们时刻都会听到看到有关正义的事迹,和许多英雄伟人。可内心真的具有这种精神吗?我相信有的有也有没的。我们该有正义的精神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和爱的人。你做出贡献,别人获得帮助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虽不是多了不起,可你已有一颗爱心和具有正义之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0 20:44:24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