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义利相依 [复制链接]

121#

人活着就需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为自己谋取利益。这里所说的利益是合理的为满足自身需求发展而取得的正当利益,这时的利益是人们所应该有的。然而,如果追求的利益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野心以伤害他人合理利益为前提的,这样的“利”就成了一种“恶”。这时就需要“义”来矫正这种不正当的“利”,“义”可以是多种形式,正义、道德、良知、责任感等等,让人们在面对“不正当的利”与“义”的选择时能够做到“舍利取义”。
TOP
122#

道义和利益是一对双胞胎,它们谁也离不开谁。毕竟每一个人都要依靠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存活于世上,只有自身保暖,才能伸张道义,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才能忧国忧民,精忠报国。这个世界有穷人也有富人,有锦衣玉食也有无米下炊。道义的存在就是要我们实现百姓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即让社会的利益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自身利益的满足,对于道义和利益的处理和分享能够源源不断的延续下去。即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身的利益,每一个人都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才能使道义之火永不熄灭的传承下去。只有永恒的利益,才有永恒的道义。
TOP
123#

[讨论]孔子的义利观


这里说到的是孔子的义利观。义利相依,与从小被课本宣扬的舍身取义似乎有些矛盾。义利观是孔子的经济思想,有以利生义和见利忘义两个方面对义。利的获取要以义为准则,两者关系最终归结为贵义贱利论。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实现真正的义。但是这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提出了“礼义以为纪”来抑制人们的欲望,达到义和利的和谐统一,社会相对安宁。但是由于阶级矛盾,贵族阶级不劳而获,广大劳动人民徒劳无获,富贵和贫贱的尖锐对立,这样的社会有什么义利可言呢,因而有了“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把义和天命结合起来,让广大人名安于被奴役的现状,维护贵族统治。孔子的“仁”也是有阶级性的。孔子的义利观影响深远,形成了宿命论。其消极作用也很明显。孔子重义轻利,这确实符合现代社会的义利观,市场经济使得道德和金钱之间关系明突出,孔子的见利思义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TOP
124#

见利思义,义利统一的最根本的实质是,要人们正确处理好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即私利和公利的关系问题。公利代表“义”,凡不以公利为重者便是私利。在《周易》中“元、亨、利、贞”之“利”是指宇宙、社会的公利,所以乾卦《彖辞》说:“保合太和,乃利贞”,天能保合太和之景象,就能普利万物,是天运行的正道。《文言》说:“利贞者,性情也。”天的“利”德就是利物。天的“贞”德是有其规律之正。这是天的本性及其表现。在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中,十分推崇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美德,大公无私则是更高的道德境界。
TOP
125#

义利和合论

  要注重义理二者的辩证统一,既要追求利益,又要保证道义,这是义利观的终极思想。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同时注重精神境界的锻炼。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才能真正实现以利和合。
TOP
126#

义和利是相互依存的。因为有了义产生的回报便是利,因为利得存在我们有了正义之感。没有了功利何来道义之说。

正义与利益,都是我们同需要的。人的立身之道是正义,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是利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更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立足立身。对于利和义我们要懂得取舍,明白什么是我们需要的,什么是我们缺少的。要知道长远的处事方法,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蒙蔽了双眼。懂得延迟回报是很重要的。

TOP
127#

义利相依


“义”和“利”是相互依存的,离了其中的一个去谈另外一个就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只有在“利”面前才能显现出“义”的价值。只要我们平衡好“利”与“义”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利义双收。

TOP
128#

义”与“利”是相对应的一对关系:言义必及利,言利必及义;义需要利的承认和支持,利也需要义的认可与制约。“利”乃“义”之本,取之有道即为义人,反之则不同。所以说各人有各人的利义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TOP
129#

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见利而忘义者,谓之小人也。面对社会的抱怨 人们的斥责 亲人的远离而面不改色,行不摇晃,言不更调。只源于问心无愧,上不愧于天,下不有违地。而纷繁复杂的社会,物欲横流。利与义的相撞,到底谁占主流呢?见利忘义者有之,才有朋友的背叛,亲人的欺瞒,官场的势力等等不公的现象。但大公无私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者,愤世嫉俗者也大有人在。而我们似乎也只有在既得自己利得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TOP
130#

不少人认为君子应当追求孔颜之乐,安贫乐道,这实在是一种偏见。
对于充足的物质生活,谁不向往呢?可是有些人却走向极端,一味追求物质而忽视自身精神修养,久而久之,成为物质的奴隶;有些人以此为戒,一味压制自身内心的正常诉求。这些都是不符合人性的。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只有两种都得到满足,一个人才是真正正常的人,所以每个人都有追求充足的物质生活的权利,当然,高尚的精神也应是一个人的正常而必须的追求。义和利关系密切。首先,只有当一个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去追求高尚的精神,但是在基本要求得到满足后,却贪婪无比,不顾法律、道德二追求利益,那就是不正常的了。再次,义对于利有巨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贪得无厌,违背义,那么他不仅会遭受内心的痛苦不安,而且,社会道德以及法律也会阻止其不正当追求。如果一个人遵循道义,那么社会会给予他一回报,他想着他人,为他人行方便,这样的人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而他的正当利益诉求也会得到积极回应。
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了道义的存在。

TOP
131#


义利相依,不可分离,义与利也是人共同需要的。 谋取公众利益,谋取自己的正当利益,正是“义”的要求。 要有正义,就是有利于他人,如果不谋取利益,就谈不上什么正义。在我看来,义利的联系也代表了自我与他人间的奉献和索取,义和利互为目的和手段,只讲义不讲利,只能是虚伪的道德说教;只讲利不讲义,就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我们是义利观的统一论者,人既要讲利,更要讲义。有意义的人生,应当是义与利相统一的人生。我们要确立正确的义利观,在辩证中把握义利观,在结合上实践义利观。


要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要正确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精神追求。要正确处理好大利与小利的关系,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要正确处理好合法利益与非法利益的关系,做到以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劳动报酬。

义,由善和我构成,本义是一种在自我之上的善,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后来被引申为义气,即具有报恩之心,就是义举。为正义而牺牲自我,则是更高意义上的义举。本柱上所刻的介子推所言之义以及他重义劝君退避三舍的故事,早已成为历代义士的楷模。在这种传统理念和传统道德的熏陶下,我国古代出现了无数为正义而牺牲自我的义士仁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和中硫抵柱。在近现代史上,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追求民族解放,许多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无数革命先辈献出生命,才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

在当今倡导的“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整个社会都应自觉坚持的道德理念。实践这个理念,每个公民就会自觉崇尚正义,做到轻利重义,知恩报恩,见义勇为,舍生取义。每个单位就会自觉地执政为民,服务至上,以人为本,优质高效。每个企业就会诚实守信,质量为本,不断创新,科学发展。整个社会就会法度公正,分配公平,扶贫帮困,共同富裕。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到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5 22:36:17编辑过]

TOP
132#

义和利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通过做正义的事可以附加的谋取利益,而利益又可以使人富贵。但同时不可忘记义,不能只为了谋利益而不顾义的存在。正义和利益是人共同的需要,一定要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万不可偏移到一面,要保持利与义的平衡,有些时候甚至要义大于利。
TOP
133#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五常之中,除了儒家核心提倡的“仁”,第二就是“义”。“义”简单来说就是责任,是一个人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所应负的责任。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义”常常被用来作为朋友之间的“义气”,最受推崇的当属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但“义”字不是只有这么狭义的定义,它有更高层次的含义,这种含义包含在对于国家的“家国大义”中,包含在对于“正义”的坚持之中。“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

    作为伦理学范畴的“义”,是指一个社会里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义”的原则往往也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也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前提。关于“义”的起源,孟子认为出自人固有的“有所不为”的“羞恶之心”,荀子认为源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群”与“分”的需要。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说明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义”,人不能不讲“义”。完全不讲“义”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无法维系的。尽管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义”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义”也有其共性和延续性。随着人类交往日益密切频繁,人类在道德原则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共识,那些被人类普遍认为是“适宜”的道德原则,就是“天下之公义”。

  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确立一个社会的“义”,并且培养公民对“义”的自觉和信念。今天,我们一方面要赋予“义”以新的具体内容,例如社会公平、公正、公益等,另一方面要重新唤起人们“义”的自觉和信念,也就是要树立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当今社会,许多腐败堕落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等外部原因,另一方面,当事人内心丧失起码的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不把“义”当回事,不辨“义”与不“义”,也是重要的内因,腐败其实就是对正义和道德原则的践踏和破坏。

  讲到义必然要涉及“义”与“利”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儒家虽然重视“义利之辨”,但并不一概反对群体或个人对利益的合理追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荀子说:“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但是儒家强调,追求利,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应该有个底线,这就是义与不义,不能以不义的手段追求利。

  儒家的“义利观”,与市场经济社会以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驱动力的基本原理之间,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但它其实恰恰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补充和保障。如果没有基于“义”的道德、法律原则作为底线,人们对利的追求就会是不择手段的的,最终受到损害的必然是所有人的利,这样的市场经济决不可能是完善的市场经济。

TOP
13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会选择义,而小人会选择利。那么,你是君子还是小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物质时代,金钱,利益,名誉在时时的诱惑着我们,我们面对也很难做出选择。因为自己的欲望在作怪,一不小心就会被利益所蒙蔽。

有人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也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说明钱真的很重要,但是没有钱你就真的一无所有?在调查的百万富翁中,几乎一半以上的人都感觉自我孤单,心情忧郁。因为他们除了钱没有别的。如果是这样,你还会为了钱做出很多的牺牲吗?

做一个快乐的人,淡化很多物质的东西,你会成为世界上幸福、快乐的人。

TOP
135#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五常之中,除了儒家核心提倡的“仁”,第二就是“义”。“义”简单来说就是责任,是一个人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所应负的责任。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当今社会,许多腐败堕落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等外部原因,另一方面,当事人内心丧失起码的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不把“义”当回事,不辨“义”与不“义”,也是重要的内因,腐败其实就是对正义和道德原则的践踏和破坏。

讲到义必然要涉及“义”与“利”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儒家虽然重视“义利之辨”,但并不一概反对群体或个人对利益的合理追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荀子说:“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但是儒家强调,追求利,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应该有个底线,这就是义与不义,不能以不义的手

段追求利。儒家的“义利观”,恰恰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补充和保障。如果没有基于“义”的道德、法律原则作为底线,人们对利的追求就会是不择手段的的,最终受到损害的必然是所有人的利,这样的市场经济决不可能是完善的市场经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