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义利相依 [复制链接]

256#

义利相依是一种价值观,它强调道义和利益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价值观认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符合道义和道德原则,才能实现长期的利益最大化。在现代社会中,义利相依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商业领域中,企业应该注重诚信、公正和责任,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从而实现商业的成功。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应该注重道德和良心,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声誉,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义利相依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建立一种可持续、健康的社会关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注重道义和道德原则,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福祉,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和进步。总之,义利相依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它强调道义和利益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健康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谐和进步。
TOP
25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福祸相依,义利同样相依。
对于义和利的取舍,很多时候都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好像义和利从来就不可兼得,但是正所谓“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只有坚守“义”,“利”才会到来。所以说,在生活中,我们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一定不能超出“义”的底线,这样才能义利统一。
TOP
258#

“义利相依”是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想,强调道义与利益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统一。我们要理解“义利相依”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一理念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义利相依”认为,道义是追求利益的指导原则,而利益则是实践道义的物质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实践中,追求个人或集体的利益时,应考虑到道义的要求,确保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在坚持道义时,也应兼顾实际利益的合理追求,避免陷入空泛的道德主义。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道义,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义利相依”提供了一种平衡的视角,指导人们在商业活动、职场竞争、社会交往中,既要追求合理的利益,又要坚持公正、诚信、善良的道德原则。通过这种平衡,可以促进个人品德的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
最后,“义利相依”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教导我们在追求个人和集体利益时,不忘道义的指引;在实践道义时,考虑利益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义利相依”的理念,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以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TOP
259#

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重视道义与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君子义以为上”,到“义,利也”,再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继承以义为先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维护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整体利益。中国提供的援助,有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TOP
260#

孔子在《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宜即适宜,即应该不应该。“义”是孔子君子人格价值取向的重要原则,因此孔子又说:“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甚至将重义轻利作为君子的优秀品质之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前提。《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信,是做人的根本,《谷梁传》中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孔子讲“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五常之一,是为人处事的最根本规范,但信的核心则是义。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义是礼仪、谦逊、诚信的核心,礼仪、谦逊、诚信是义的外在表现。
TOP
261#

读完这段关于“义”与“利”的深刻论述,我深感中华传统文化对于道德和利益的辩证思考之精妙。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义”与“利”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正义并非空洞的抽象概念,而是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是调整利益关系的准则。
从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的智慧,到“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的论断,再到“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倡导,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原则。这种平衡和协调,不仅是个人的修养之道,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的观点,更是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了仁爱的精神。这种仁爱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上,更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上。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这种“义利并重”的精神。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TOP
262#

“义”并非孤立存在的道德原则,而是用于调整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而“义”正是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指导人们如何公正、合理地分配和协调这些利益。因此,“义”的实质就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和平衡。
TOP
263#

“义利相依”,道出了人生哲理的精髓。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道义的力量;而在坚守道义之时,也需明白利益是生活的基础。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正确的态度应是,以义为导,利随义行,让利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正面力量。在义与利的平衡中,我们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富足与安宁。
TOP
264#

在学习与成长的征途中,我始终铭记“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箴言。作为学生,我深知,追求优异的成绩和未来的成功是理所应当的“利”,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遵循正义、明辨是非的基础之上。

记得在一次团队合作的项目中,面对紧张的截止日期和复杂的任务,团队内部出现了分歧,有人建议采取捷径以快速完成任务。然而,我坚持认为,我们应该坚守诚信与原则,通过正当的努力和团队合作来达成目标。最终,我们不仅按时完成了任务,还因为过程中的团结协作和诚信态度赢得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的尊重。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结果的辉煌,更是过程中对正义的坚守和对正道的追求。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以正义为舵,以正道为帆,努力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失为人的尊严与价值。
TOP
265#

回复 4楼马灿芬的帖子

段话讨论了“见利思义”和“义利统一”的道德原则,这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如何处理道德和利益之间关系的重要理念。它要求人们在面对利益时,首先要考虑是否合乎道德和正义,即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应损害他人的、集体的或社会的利益。

“见利思义”意味着在看到利益时,应该思考它是否符合“义”的标准。在这里,“义”通常指的是公共利益、道德原则或正义。这一原则强调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利益是否与更大的集体或社会利益相一致。

“义利统一”则进一步阐述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根本上,道德和利益是可以统一的。这意味着,当个人或团体追求合乎道德的利益时,他们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周易》中的“元、亨、利、贞”是描述宇宙和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其中“利”指的是对万物有益的公利。这里的“利”是正当的利益,是对整个宇宙和社会都有好处的利益。因此,“保合太和,乃利贞”表明,当天地运行和谐时,能够普遍地利及万物,这是宇宙的自然法则。
TOP
266#

达到了正义,那么就会有得到利益的正当性和自信,能量则会为正向发展和扩散,更加飞速的获得利益。而当获得利益,则需要回归正义,否则能量则会发生变化。
TOP
267#

孔子对义利相依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对于“义”与“利”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平衡把握上。以下是对孔子义利相依理解的详细阐述:
义利关系的基本认识:
义为先,利为后:孔子认为,在道德和行为选择上,“义”应该始终置于“利”之前。他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合理的利益,但强调这种追求必须建立在符合道义的基础上。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表达了对“义”的推崇和对“不义而富且贵”的鄙视。
义利统一:孔子并非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而是认为在符合道义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是合理的。他主张在义利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统一,使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得到兼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