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二、见利思义 [复制链接]

151#

孟子在孔子基础上阐综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TOP
152#

对于当今这个人情淡薄,以利而聚,以无利而散的,充满着酒肉鱼臭的社会氛围下,家长正不断的教育着孩子如何让自身利益最大化(排除个别还留有优秀道德基因的人),人情越加淡薄,再加之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便是娇生惯养,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利益远大于礼义,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无论是谁都会觉得无力面对,更不必说解决了。而当今也在不断的弘扬孔孟之道,可是效果那!?老奶奶到在马路上几人敢扶,这种无利只是,反倒会倒宰一笔的事,谁又会做,信任危机,道德缺失,种种社会问题下,怎么没人说加强地方文化素质礼仪教育那,又有谁敢站出来说一句!为什么只做口号啊!形式主义再好看也只是形式主义,我们要的是落实,还我一个两千年前的中国!!!
TOP
153#

见利思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见利思义”,出自《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意思是说:见到财货利益能想起道义,危亡关头不惜献出生命,长久处于困境而不忘记平生的诺言,就可以算是正人君子了。由于孔子“见利思义”的道德观点,恰当地处理、准确地概括了义与利这一社会生活伦理的本质关系,所以,被后世奉为基本道德规范,传承至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何为“利”

所谓“利”,一般是指物质利益或物质功利,其中包括公利和私利,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主要是指私利,就是能满足人生欲望的东西。人有多种欲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有五个层次的需求:1、生理需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2、安全需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未来有保障等;3、社交需求:亲情、友情、爱情、信任、温暖;4、尊重需求:自尊、他尊、权力、地位;5、自我实现:事业成功、获得荣誉、成为名人。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能满足人这些需求的东西,无非金钱、物质、名誉、权利、地位、美色。这些都是人生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或精神追求。“见利思义”中所说的“利”,主要指物质利益。

       何为“义”

所谓“义”,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解释中,是指与“宜”相通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即行为的适宜或应当,一般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合乎正义、公益的举动。孔子在《中庸》云:“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说:“行而宜之之曰义”。他们所说的“宜”,权威词典的诠释是:“适合、适当”,“应该、应当”,“本来应该这样”的意思。这就是说,“义”就是维护人与他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之间合适的、应有的和谐关系,即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做对他人、对公众、对社会有好处的事。因而孟子说:“义者,人之正路也。”

“义”作为社会公益性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它的具体内容是有阶级性的、与时俱进的,现阶段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义”的主要内容是:1、坚决拥护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拥护“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2、维护国家法律、民主法治,遵纪守法。3、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公民道德建设。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倡爱国亲民、孝敬父母、诚实守信、谦恭礼让、团结互助、勤劳节俭、环保卫生、民族和睦、见利思义、见义勇为、克己奉公、自强不息等道德规范。

总之,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政策、法律、道德原则,都属于“义理”,维护这样的“义理”的行为,都属于“义举”;反之,则属于不义之理和不义之举。

TOP
154#

        “见利思义“与”以义制利“有异曲同工之处,面对如此之多的诱惑,如何坚守道义不动摇?答曰:舍小利以就大义也。《吕氏春秋》载:孟尝君是逐利好手,派门客冯谖替去讨债。冯谖假托孟尝君之命,烧了地方契据以买义。次年孟尝君被贬回封地,离地百里便见百姓上前相迎,不禁感叹:先生替我买义,真重于利百倍啊。可见”见利思义“之功大矣哉。
TOP
155#

想要利益,必须考虑其中的害处,想要成功,必须考虑失败的可能
TOP
156#

见利益便能想到正义,遇到危险而愿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中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人了
TOP
157#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集体和个人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的问题,主要说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指的是呵护正义和公益的道德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义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但无非有三种状态:重义轻利、重利轻义、义利并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倡导“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是孔子对义利之争的态度;而“仓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以管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推崇的重利轻义;墨子则取前两者之中,主张义利并重,吧爱私利、道德和礼仪结合起来。无论是“重义轻利”,还是“先义后利”,关键是作为原则、标准的“义”必须正确。在阶级社会里,由于阶级利益和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不同,“义”的具体内容往往也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在封建社会,贫苦农民不堪压迫,揭竿而起,从来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义”的,所以称“起义”、“义军”;但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那是“造反”,是“反贼”。
        所以,在当今见义思利教育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应该明确见义思利的内涵,自觉坚持“以义制利”、“义然后利”;其次,明确义利观的阶级性;最后引导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社会主义的“义”,自觉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取利,拾金不昧,而对有损国格、人格的利不能沾边,对那些见利忘义,巧取豪夺,坑、蒙、拐、骗的现象应当有一个正确认识,勇于批评,敢于抵制,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25:51
TOP
15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义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重义轻利,主要代表是孔孟的儒家学派。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义以为上,“义以为质”、“见利思义”(《问宪》)、“见得思义”(《季氏》)孟子同孔子一样也是重义轻利,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TOP
159#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见到财力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以为完美的人.教育青少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坚持社会主义的“义”,自觉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取利,拾金不昧,而对有损国格、人格的利不能沾边,对那些见利忘义,巧取豪夺,坑、蒙、拐、骗的现象应当有一个正确认识,勇于批评,敢于抵制,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TOP
160#

看到这个词,我就想起昨天看到报道有不法商家为了个人利益,用鸡饲料来制造降血脂的药,完全置他人性命于不顾,这样的人最终是会被制裁的
TOP
161#

见利思义,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涉及利益的时候,扪心自问,这利益来路正不正,是否违反道德原则,是否经得起自己内心的拷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社会上尽是些见利忘义的人,那得多恐怖。
TOP
162#

见利思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处理利与义的一项基本准则。见利思义并不是一味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该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先义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反观十八大之后落马的那些贪官,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不顾百姓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自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把权力当成了敛财捞钱的工具。

究竟是见利思义还是见利忘义,应该是每个官员沉重反思的问题,给出了正确答案,才能带领百姓,共同致富。
TOP
163#

古人尚能舍生取义,“去留肝胆两昆仑”,义气重于天,因为心中无畏,无欲则刚。
TOP
164#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仁人君子奉行的道德准则。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赵柔卖铧、杨震拒金、甄彬还金等等的事例不胜枚举,都成为千古流芳的美谈。反观十八大之后落马的那些贪官,许多都是背离了党的宗旨,秉着“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的“真理”,把权力当成了敛财捞钱的工具,到头来,轻者损害干部形象和威信,重者不仅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毁掉了个人前程和家庭幸福,还给党的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给党的形象带来恶劣影响。在实际生活中要能坚持社会主义的“义”,勇于批评,敢于抵制,自觉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取利。
TOP
165#

“见利思义”的精神境界,在其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消解了义与利之间的对立,人的欲求获得了道义的强有力的支撑,在对义和利的不断追求中不断升华。利给人以强壮的身体,义给人以崇高的精神,使人获得强大的生命活力,去追求的新的发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