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541#

说到仁的对象,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爱自己。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人也必须要先学会自尊自爱,才有可能推己及人的去爱别人,否则,连“仁”的本义都不了解,就更不用说去爱他人了。在学会自尊自爱后,则应当去爱我们身边的亲人,他们是在生活中对我们最为照顾的人,也是我们最应当去回报的人。这种推及的顺序,有些类似于从个人推及到家庭,再推及到社会和自然。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那么,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
TOP
542#

仁,即是能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一种内在的思维;忠、孝、礼、善等美德,都是仁所衍生的,因应用的对象、层面不同而有所区分。在生活中很多美德都是仁的外在体现。仁,二人也。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我们每一个都要有人际交往,从家庭到工作,最后扩展到全社会,都是与人打交道。正确认知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然后用正确的方式去交流,就会得到最佳的效果。比如我们与父母,正确的关系是亲,正确的交流方式就是尊敬,最后得到的自然是家庭幸福。如果我们不用尊敬,而用公平呢?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亲情单薄了。所以仁就表明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正确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抓住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处理人际交往,生活就会一团和气。
TOP
543#

孔子的仁爱对象并不只限于家人,是泛指相对于“己”而言的所有“他者”,既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非亲人的外人;既可以是贵族,也可以是百姓,甚至奴隶;既可以是“中土人”,也可以是“夷狄”,因为孔子讲:“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所以孔子的仁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博爱主义思想,对此孔子明确解释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要求弟子爱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众人。这种超越了民族、种族、等级、身份的博爱主义精神,至今都可以被看作人类解决人际矛盾乃至国际争端的不二法宝。
TOP
544#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仁爱的对象必须首先是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无法自尊自爱的人,我们很难相信其具有仁爱他人的能力。自尊自爱既是仁爱的道德约束,也是内在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自尊自爱是一个人知仁守礼的基础,在我们广泛要求一个人可以做到对他人的仁爱之前,我们必须先反思这个人是否做到了自尊与自爱;如果这个人做不到自尊自爱,那么仁爱他人就成了虚伪的封建礼教。当今社会上存在着很多擅长“道德绑架”的人们,他们普遍要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过分仁爱,而这样的行为实质上是侵犯了这个人的自尊自爱,希望社会少少一些道德绑架,多一些仁爱宽容。
TOP
54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人必定是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自爱,这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许多人只为讨好他人,却丢失了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讨好型人格,这并不是真正的仁爱,只是胡乱的爱人,没有自己的定位。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意义,思想和情绪都由他人掌控,甚至被坏人利用。
       因而只有先自尊自爱,方能开始爱他人。
TOP
546#

“克己复礼”,仁的对象为“己”,自爱被视为爱他人的前提,而自爱的准则在于“克己”,克己的结果为“仁”,于是乎孔子认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亲亲之爱”,仁的对象为“亲”,若尚且不能做到以亲爱之心去对待自己的亲人,那么仁便不复存焉;“四海同爱”,仁的对象为“人民”,也就是要求我们于普天之下,做到互敬互爱;“万物与我为一”,仁的对象为“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自然万物便成为了我所要施加“仁爱”的对象。由己到家,由家到人民,由人民到万物,仁爱之心层层递进,爱己便推演为了爱他人,爱天下,爱万物。
最后编辑云南财经大学陈芳玲 最后编辑于 2020-11-17 18:39:21
TOP
547#

仁看上去和人有关,比如,“爱人”,又比如“忠恕”。忠,是己欲立而立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应该不仅于此,人也不是必要条件。人只是张大“仁”的用处的一个表现罢了。不然为什么说“为仁由己”?为什么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能可以长处乐”?为什么把花生的核心叫做“仁”?把桃子、李子的核心叫做“仁”?因为仁是内心的品德,有没有外面的人,都可以是仁。颜回没有钱没有官,帮助别人的能力有限,但一样可以三月而不违仁,比有钱有权的做的还好。有了这颗仁心,就好像桃核有了“仁”,那么有条件的时候,阳光雨露下,桃核就可以发芽,成长为大树;人心有了仁,那么有条件的时候,能力所及范围内,就可以做到忠恕。但是仁是自己的。儒家讲究反求诸己,讲究慎独,就是讲究自己的德行。有了这个仁,心底就宽阔。所以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这个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就是仁,如此广大,处于仁的人就不会猥琐;精气神既然充足,心里就不会怯懦,所以“仁者不忧”;心里有仁,在哪里也不觉得狭隘,就好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有了仁,人就可以明白清醒地感受外界,所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但仅仅感知是不够的,还要可以明白清醒地回应外界,所以仁者可以知,可以勇,可以以德报德,可以以直报怨。仁绝不是老好人,而是明白、清醒、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态、规范自己的行为、恰当地做出应该做的事情。不清醒不明白的是麻木,麻木是不仁。只做到了清醒,而外界需要帮助、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却不去做,也不是仁。那是为富不仁。所以仁固然要自己情醒,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实现“仁者,爱人”。既然是力所能及,那就从身边做起。先把自己照顾好,然后把关怀推广到亲人身上,再推广到乡里邻居,再到国人,直至天下人。能做到多少,就尽力帮助别人,这就是“忠”,己欲立而立人;不愿意自己被别人强加的,也不强加给别人,这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依着能力所及,做到忠恕,也是仁。
TOP
548#

仁的对象
可以说“仁”的对象是极其广泛的,大到万事万物,小到沧海一粟。首先,自尊自爱。“爱人先爱己”,这是仁的首要对象,如果连自己的事情都不能管好,又怎么去爱他人。其次,爱亲人。亲人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爱身边人,然后再去爱万事万物。再次,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与原则,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应该将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最后,爱自然。《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一起生长,万物与我融为一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现在地球母亲受到越来越多的破坏,如:气候变暖,乱砍滥伐等等,这最终将威胁大人类本身,因此爱护自然亦十分重要。
最后编辑云南财经大学王雨晴 最后编辑于 2020-11-22 17:34:24
TOP
549#

仁的对象不拘泥于自身对他人的喜恶,仁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善意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式来将与他人的交流方式进行意向化,从仁本身出发,不去特意设定仁的要求和处理行为,仅仅只是在实践的行为中去尽力贴近仁的意义。首先对自己的自爱要把握住仁的基本点,从自己的角度上审视自己的同时也去对自己进行客观的仁的评判,先从自己的自仁出发,才能对他人达到仁的要求,否则仁的体现方式一定是有缺陷的。
TOP
550#

对谁应以仁相待呢?首先应对待自己以仁,要做到自尊自爱,这也是孝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人需自爱,方能爱人。仁者自尊,方可受到他人的尊重。其次是对亲人以仁,仁爱之心首先是对自己的家人亲人以仁,若是不仁于亲人,怎会仁于天下他人呢?要看这个人有没有仁爱之心,首先看他是否对自己的父母亲人报以仁爱关爱。再次便是对天下人加以仁爱,仁于自己、仁于亲人都不是难事,但仁于天下却需要宽广的胸襟与兼爱的品行。墨子曾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爱天下人而不是互相争斗,天下的人就如同自己的姊妹兄弟一般,在这样的仁于天下的思想下,社会也会更加的和谐。最后便是要仁于自然,仁于自然是人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石,若是愧对于自然,人终究会自尝其果。当看到澳大利亚火灾中数不胜数的袋鼠被烧伤甚至烧死的新闻时,我十分痛心,面对山林火灾,澳大利亚政府没有积极补救,反而放任大火愈烧愈大,致使国内浓烟四起,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人对自然的不仁,最后都会反噬到自己身上,看到袋鼠无助的神情,我十分的羞愧自责。随着人类的利益需求,自然成为了人类奴役的对象,这是大不仁的现象!
仁需要自尊自爱、关爱亲人、兼爱天下、珍护自然,如此这般才能促进人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TOP
551#

仁的对象是谁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我看来,仁面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小朋友,还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心怀仁义,以仁对人,以仁待自己,才是社会应当走向的正确方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论是多大年纪的人都应该接受任义的教育,这样,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形成。
TOP
552#

“仁”首先要自尊自爱。一个人要先学会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他。一个人要先学会自尊,别人才会尊重他。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自尊自爱,我们应该首先要学会自尊自爱,这是“仁”的志高境界。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爱他人。
TOP
553#

仁爱以人的良知为核心,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将自尊自爱放在第一个层次,可见其重要性。孔子的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一个人只有学会自爱后,才会懂得什么是仁,才会以爱己之心去爱他人,推己及人。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自己,才会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孔子的仁所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层关系要从己做起,只有对自己仁才会对他人仁。尤其在当今社会我认为自尊自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当你意识到对自己仁是正确并且有意义的,你自然也会有恻隐之心对他人有仁义之心。
TOP
554#

人仁爱的对象有很多。首先要自尊自爱。学会自尊自爱,然后才会尊重别人和爱戴别人。其次要爱亲人。遵从伦理纲常和内心道德修养来对亲人有仁爱之心。第三是我们要爱人民。四海之内皆同胞。以仁爱之心来对待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民,则会收获人民之爱。第四,我们要对自然有仁爱之心。自古中国便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们是融为一体的,我们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存。
TOP
555#

“仁济天下”,那是圣人的活。能仁济你周围的人,就是仁人了。真心、细心、耐心、时时刻刻将心比心地关心爱护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就是仁。我们容易犯的毛病,是往往“胸怀天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世界,热爱地球,积极做义工,却没有关心爱护身边的人,那就不是仁。子贡问仁。说,如果能广泛地施惠于民并且能赈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仁人了吗?孔子回答,那岂止是仁,那已经是圣了! 仁是孔子思想的最高道德,孔子这样说,圣是不是比仁更高呢?不是,圣和仁的本质和运用都一样,但仁,是人人可为,仁,要有德还有位,仁道大成,方可称圣。仁是发心,发愿,践行,修身齐家,推己及人。圣是治国平天下都完成了,那才叫圣。所以子贡问仁,好高骛远,只看远处,不看近处,孔子就教导他了。其实在我看来,“仁”,就是你怎么对待你身边的人。“能近取譬”,“譬”,譬如;“近”,就是我自己。别人就譬如我一样,我想要的,也是别人想要的,那我就要帮他。我想得到的,也帮助别人得到;我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所以儒家的仁,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反过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