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536373839404142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586#

仁有讲究,仁的对象也有讲究。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需要用“仁”来维持。
首先,”仁“是对自己的仁义。爱护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以己度人,真正实现对别人的”仁“,这是实现仁义的基础条件。
其次,“仁”对亲人,对朋友,都是有必要的。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只有心中保持着“仁”并对他人实践“仁”的思想,相信大家都可以和平共处,开创美好未来。
TOP
58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的对象,我认为不止是自己、亲人、人民和自然,更多的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正如文章中所说四海之内,合敬同爱,只有每个人都做到了如此地步,同样才能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仁爱。只有每个人的思想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达到这样的局面。
TOP
588#

仁的对象,我认为不止是自己、亲人、人民和自然,更多的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正如文章中所说四海之内,合敬同爱,只有每个人都做到了如此地步,同样才能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仁爱。只有每个人的思想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达到这样的局面。
TOP
589#

仁的对象主要是自尊自爱的人,爱亲人的人,爱人民的人和爱自然的人。而在这四个对象中,我认为第一个是最重要的。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汉]扬雄《法言?君子》)
译:人必定是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自爱,这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
只有学会自尊自爱才会得到别人的爱和尊重,如果连别人的爱和尊重都无法获得,那何谈仁。有些人高举仁的旗帜,却又做着违背仁的事情,表面上光鲜亮丽,其实却从未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样的人是不能谈仁的。而有些人披着仁的外表,其实真实的他不孝敬亲人,不爱护自然,更不把人民放在心上,这样的人更不配谈仁,只有在自尊自爱的前提下真正的做到爱人民,爱亲人,爱自然才是真正的仁。
TOP
590#

孔子的仁还不是,也不可能是无差别的人类之爱。他主张亲亲,所以仁爱必定是有差等的。最爱的是直系亲属,然后是旁系亲属,然后才是九族以外的其他人。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的深度从亲到民再到物是在层层递减。因此儒家坚决反对墨家的兼爱,孟子认为墨家讲兼爱即是“无父”,即否认宗法,否认父权,而“无父”也就是“禽兽”。按照儒家思想,仁爱施于普通百姓身上的已经不是很浓了,但毕竟还是有,比起“刻薄寡恩”的法家是大不相同的。
TOP
591#

这一篇“仁的对象”,便是讲的对谁仁。其实这些我们从来没有细究过仁的对象有哪些,看到这篇帖子以后我随即思考了一番,想到的是儒家经典《大学》里面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所能想到的层次便是如此。然后看到陈先生的答案,虽然感觉差别不大,但我却忽略了最后一点,或许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要爱自然。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TOP
592#

这些古籍中强调了仁的对象,表明仁心应当扩展到各个方面:
1. 自尊自爱是仁的开始,只有自爱和自尊,才能感受到他人的爱和尊重。我们应该珍视自己,保持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
2. 爱亲人是仁的基础,对待亲人要以亲爱之心,而不应该忽视亲人而去爱他人。这样做才符合道德和礼仪。
3. 爱人民是推行仁德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将仁爱之心扩展到整个社会,视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共同追求天下人的富裕和和平。
4. 爱自然则是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认同天地与自己融为一体,使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心家人、尊重他人、保护环境等行为来体现仁的对象。同时,也要警惕自己的私心,避免因私欲而损害他人或破坏自然,保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现仁德的境界,让仁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影响和帮助他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TOP
593#

兼爱vs仁爱:
1.爱的范围和程度:儒家依据宗法伦理,承认有亲疏远近之别、贵贱差等之分。墨子则坚决反对宗法伦理,主张爱无差等
2.爱的先后顺序:儒家主张先爱自己之“亲”,然后再推及别人之“亲”,是谓“推己及人”。墨子则相反,要求人们首先去爱利别人的父母
3.在爱与被爱的关系:儒家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伦,不过问自己的权利、墨子则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了对等互报的原则。就性质而言,儒家的仁爱学说是一种彻底的义务论,墨子的兼爱论因对实际利益和后果的重视而呈现出功利主义的色彩
TOP
594#

  何为“仁”,韩愈认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焉之谓道”,孔子说:“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仁应该是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自尊自爱,四海之内合敬同爱。仁的前提应该是自尊自爱,王安石说:“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人首先做到爱自己,才能有资格有能力去爱身边的人。现代社会,很多人言语中表示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父母,却因为一时的迷惘,一时的错误又或是遭受不了生活的打击,选择轻生了结自己短暂的生命。殊不知,这样既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又给爱他们的人带去无法挽回的伤痛。因此,人应该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才有能力去保护身边的亲人。

  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倡统治者以仁治国,宽厚待民,以民为本,对人民有同理之心。而这些思想也运用到了现代中国的发展体系中,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忧,真真切切地爱人民。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古时人们就希望天下应该是大家共有的,不应该有国家之间争霸的战争,世界应该和平相处。今天,我们积极推动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自身发展经验为基础,以世界的共同价值为原则,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TOP
595#

  何为“仁”,韩愈认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焉之谓道”,孔子说:“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仁应该是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自尊自爱,四海之内合敬同爱。仁的前提应该是自尊自爱,王安石说:“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人首先做到爱自己,才能有资格有能力去爱身边的人。现代社会,很多人言语中表示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父母,却因为一时的迷惘,一时的错误又或是遭受不了生活的打击,选择轻生了结自己短暂的生命。殊不知,这样既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又给爱他们的人带去无法挽回的伤痛。因此,人应该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才有能力去保护身边的亲人。

  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倡统治者以仁治国,宽厚待民,以民为本,对人民有同理之心。而这些思想也运用到了现代中国的发展体系中,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忧,真真切切地爱人民。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古时人们就希望天下应该是大家共有的,不应该有国家之间争霸的战争,世界应该和平相处。今天,我们积极推动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自身发展经验为基础,以世界的共同价值为原则,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TOP
596#

这篇文章探讨了爱的不同层面,包括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和爱自然。文章强调了个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自尊自爱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学会自爱、自尊,才能够获得他人的爱和尊重。这种自尊自爱是仁德的基础,也是礼仪的至高境界。
其次,爱亲人是人与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方面。孔子强调了对待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的重要性,以及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的道德观念。
然后,爱人民是关注社会全体成员的态度。文章提到了推行仁爱之心,将道德观念推广到社会各个方面,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社会发展。
最后,爱自然是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将自己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这种普遍的爱是将个人关怀和关注延伸到整个自然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观念。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强调了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个人的自尊自爱、家庭的亲情、社会的关怀到自然的和谐,展示了爱在不同层面的作用和意义。这些爱的观念对于促进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保护自然环境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并实践这些爱的观念,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TOP
597#

仁的对象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要用亲爱之心对待我们的亲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我们会经常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亲人看,我们在用最坏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亲人,我们可以随便地对他们发脾气,只要父母和祖辈有一点不顺我们心意的地方我们就会对他们大吵或者是看不起,但是我们自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或许是知道不管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再怎么不好,他们也不会改变对我们的爱,或许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我们才会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但这与孔子所说的“亲亲”是相违背的,我们不该如此。
TOP
598#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和关怀。在儒家思想中,“仁”的对象包括:自己:儒家认为,“仁”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有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家人:儒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孝”是“仁”的基础,要尊敬父母、关爱家人。朋友:儒家认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要有“义”。社会:儒家强调社会的和谐,认为“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天地万物:儒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总之,“仁”的对象是广泛的,包括自己、家人、朋友、社会和天地万物。我们应该做到对自己,亲人,朋友,社会,国家和自然万物的“仁”,做到对自己和亲人朋友仁爱,做到对社会和国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自然万物有爱护和敬畏之心。
TOP
599#

儒家将家庭视为仁的重要对象。在《论语》中,孔子提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表明在儒家伦理观中,仁的实践首先体现在对父母的孝道。孝顺父母不仅是对亲情的回报,更是对仁的最基本表达。通过关心家庭成员,培养和谐的家庭关系,个体得以实践仁的价值。
仁的对象延伸到社会关系。在儒家看来,仁不仅体现在亲情中,也应贯穿于社会各层面。对友情、师生关系、乡里乡亲之间的关系,都应有仁的表现。孟子指出:“仁者爱人之亲,爱人之亲则能有安乐。”仁道通过社会关系的建构,推动社会和谐、共荣。
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仁的重要体现。儒家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要求个体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谦逊、理解和关怀。通过在朋友、同事、邻里之间的交往中,实践仁的态度,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仁的对象并非局限于人类关系,还包括对自然界的关怀。在儒家思想中,天地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存在,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孟子提到:“人之于物也,鲜不能爱人。”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尊重和爱护,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TOP
600#

“仁”的对象是人,这一点可以从孔子及其后学对“仁”的解释和实践中得到证明。他们认为,实现“仁”需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互相帮助和遵守社会规范等。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