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930313233343536»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48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欺人者,人恒弃之;辱人者,人恒辱之;古之圣人爱人,非有求之爱人,皆因爱己而爱人,爱人方能为人爱,方能爱己。万物如是,爱天地方能为天地爱,爱众生方能为众生爱。若众生皆以爱己之法爱人,皆以敬己之心敬人,则吾以为古之道可复也!
TOP
48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TOP
48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一个人推及到爱另一个人。就像我们平时坐公交车,看到了老人上车,就会想到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怎么能忍心让他们站着。似乎在现代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担心受骗,让每个人竖起了高高的栅栏,阻挡了别人的靠近,完全忽略了生活也带给我们那些小小的感动。还是要做一个温暖的人。
TOP
484#

仁的对象有很多,首先就是自己。人必自爱而后爱人,爱自己才是仁的开始。然后是爱亲人。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去爱别人的,叫做“悖德”,不敬自己的亲人而去敬别人的,叫做“悖礼”。三要爱人民。对待他人的国家,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别人,就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凡是人,就都应该去爱,也值得去爱。最后要爱自然,与万物融为一体,相互通达。
TOP
485#

仁的对象首先是自己。人必自爱而后爱人,爱自己才是仁的开始。其次要爱亲人,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去爱别人的叫“悖德”,你尊敬自己的亲人而去尊敬别人的,“叫悖礼”。第三要爱人民。对待他人的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他人的家庭就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凡是人,就都应该被爱,也值得被爱。最后要爱自然。天地与我一同生长,万物与人融为一体。
TOP
486#

爱己到爱人  
        仁者必自尊自爱,不懂得自尊自爱的人是不可能真正爱别人的,爱己不同于自私。充满仁爱之心的人,爱由己至人,是为爱人,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仁德之人爱敬其亲,儒家讲求亲亲而仁民,爱人从爱亲人开始,然后推广开来,这是仁爱之心的表现,亦是对礼的遵循。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不爱亲人先去爱护他人,不符合德礼 ,不可能为常人所理解,也不能称之为仁爱。
        备受推崇的圣王贤者皆为以仁者之心爱民之人。孔子提倡泛爱众;孟子提倡王道,他提出“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建议侯王爱民、宽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又如那些心系天下的圣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百姓,以民生疾苦为先,以百姓心为心。孔孟之经典义理等,可以警醒当今文人志士等仍要以仁爱之心,宽以待民,心怀天下人,不以一人一家之乐为乐,以天下之乐为乐。
        仁爱之心推及万物可以算得上最高境界。心存仁爱,与万物为一体,人皆具仁爱之心,天地万物实为一也,爱人为爱己,爱万物亦为爱己。
TOP
487#

仁的对象有四者:自己、亲人、人民、自然。
“自爱,仁之至也”([汉]扬雄《法言·君子》)自爱是仁的最高境界。也有学者说“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宋]王安石《荀卿》)于二者说,我的想法是,自爱与爱人是仁之两端,自爱而后可以爱人,而爱人,然后人爱之,又能促使自己自爱。二者似是循环往复者,一方为另一方的滋养者。
爱亲人。儒家讲推己及人。人的成年独立过程一般有二十多年,在这期间,都是在亲人师长的关照呵护中成长起来。情深恩重。只要为人者都对亲人师长的付出不能无动于衷,此心感,自然生发出对他们的敬爱亲切之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经》)“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这只是不可靠之“爱”、“敬”,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此之人也是不可信的。
爱人民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的氛围会影响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家庭。儒家讲推己及人,能爱亲,然后讲这爱推到他人(人民)身上。而爱人民,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在爱己、爱亲。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不是相互隔离的,是有互相交往的,自然会互相影响。而且于一个仁者来说,仁者此心柔弱,爱人只是心之自然之情。
当今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人们非常的关注。如今人口众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需要使得人们向自然大量索取。还有一些浪费情况让自然更易不堪其重。资源的不足与自然的报复使得爱自然成为当代生活的应有之义。同样,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爱自然也是爱自己。
    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从分别上说各自表现不同,但实际上具有其统一性,自爱也即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了。任举其一,已含其他三者。
TOP
48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同人同音,想做到一个有作为的人,就必须有一心向仁。

常言道:仁者无敌,仁者之所以能无敌。只因为仁者能包容一切,也因此仁者能收到所有人的包容·

仁是无限大的,它包含了一切,也包容了天地万物·

这就是我的“仁”
TOP
489#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提出了孝悌作为处理亲属间关系的道德要求,仁义礼智信则是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我们可以看到,“仁”提出了许多具有很强实用性的道德规范。“仁”发端于每个人的本善,儒家说,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仁便可以促进个人的幸福,进而促进集体的幸福,究其根本,仁的本质在于尊重。
TOP
490#

自尊自爱,是小学生都知道的最基本的道理。不懂得自爱的人不会知道爱别人。人们常说一个人要自尊自爱自重,不要给人轻浮之感。现在社会,不知是我太成旧,还是社会发展太快,走在哪里都会看到许多“没有骨头的女孩子”在哪里都不自觉地要靠在男孩子身上不论人多人少都是自己不懂自重自尊别人怎样尊重你?
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也是爱自己
TOP
491#

仁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广大的。正如韩愈所定义的“仁”,应该是“博爱”。表面的解释就是博大的爱。因此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爱亲人,爱周围的一切,更要爱人民,爱祖国,爱天地万物。也许爱自己或者爱亲人,很多人都做得到甚至做得很好,但是要做到爱一切,爱天地万物却寥寥无几,因为要做到这一点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是不会有任何回报的付出。不过我相信我们中华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坚信博爱的力量!
TOP
492#

在我们对别人表现出善良的行为之前,首先应端正自己的行为,以防让自己的坏行为影响到自己真正想要表现或给予别人的东西,从而破坏了自己的本意。因此我们需要自尊自爱,只有给对方一个好的印象,一个好的评价,在当你要表现善意的警告或是提醒时,别人才不会误解、怀疑你是何居心。与此,别人同样会表现出自己的善意。反之,一个连自己都不自爱的人别人也就更不会去爱他了。
仁的对象有亲人、人民和自然。爱亲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亲情予以亲人以关心。爱人民,我们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让他们的心灵感受温暖。让人与人之间更加的互敬互爱。爱自然是当今时代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臭氧空洞、飓风肆掠的洗礼下,让人们真正的清醒了,知道了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因为它赋予人类生存的意义。因此,爱自然也是爱自己的一种具体的体现了。只有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合为一体,才能让世界达到真正的和谐,才能让人类创造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环境。
TOP
493#

一句话,要爱一切,就像说天下没有天生的敌人一样,我们说的敌人,其实只是认识上的差异而已,或者说是我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或者别人认识上的不足。
当他们或者我们自己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愚蠢时,哪里还有矛盾,哪里还有仇恨。爱不应该是自私的,应该是符合义理的。
TOP
494#

正如上面同学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该善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应该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说我们要先反省自己的行为,好好了解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以免弄巧成拙,自己做的事情没有顺应自己的本意。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编辑勿忘今样 最后编辑于 2017-12-20 13:11:54
TOP
49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仁爱是一种人格情怀,它应该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仁爱不是一个单人的状态,一个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是你旁边一定有别人,只有在人和人之间才能看出是否仁爱。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算在他身边的只是一个路人,他的脸色也是温和的,有一种暖意。如果他心中没有仁爱,就算是面对他的父母、孩子,他也会经常和亲人发生冲突,甚至开口就骂,举手就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