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829303132333435»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466#

回复 127楼张艳苗的帖子

汉代的杨雄曾说过:“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虽是简单明了的话语,内心却被深深的触动。无论是自爱还是自尊,我们都要首先从自己做起,似乎无论是什么事,只有从自己开始,才能延续到别人,才能延续到许多事情甚至是未来,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做不好,他有能做成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不爱,那有又能指望他爱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不自尊,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他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TOP
467#

回复 156楼普子莉的帖子

谈到仁的对象,大多数人都自然的想到对父母、对朋友、对自己的爱,
但其实仁的对象还包括对大自然的爱。
这是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却又不得不重视的方面,
只有自己身心和谐,才能更好对热爱大自然。
仁的对象广泛,即为博爱。而一个懂自然、爱自然的人,一定是一个“博爱”的人。
TOP
468#

回复 190楼湖大周著的帖子

我觉得 一个人要有仁爱之心,就必需爱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珍惜,不自爱的人,怎么会去爱别人。要学会仁爱,就必须学会如何爱自己。但爱自己的同时,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所谓的“博爱”其实就是从这种爱自己的心态中,逐渐的升华到去爱别人,对一切你认为值地去爱的人,放开自己的胸心,使他们认为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仁”的真正对象其实就是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自爱,那么整个社会就形成一种“仁”的风气,此时“仁”已经变成一种很自然的行为,它的对象也就是所有有仁爱之心的人。同时“仁”只能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言,至于其它的一切事物,我们只能用遵循自然规律的说法来解释.
TOP
469#

回复 202楼登高望远的帖子

仁爱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可是我们不应该对所有人都仁爱。记得小时候上过一片讲小羊就狼,最后却不行被狼吃掉的故事。老师告诉我们,应该对好人仁爱,而对坏人果断、坚决。可是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呢?虽然我的年龄不大,可是也初步形成了自己为人出事的一套方法。一般的,我对很多人都很仁义。如果我发现了很不 仁义的人,我就会对他不仁义。
TOP
470#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平时待人处事学会仁,才能心境平和,与人友善,生活如意,若是每日吝啬鄙薄,则众叛亲离,人生失去意义。
TOP
471#

回复 261楼唐琨的帖子

首先,我们必须要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会懂得如何

去爱别人,所以,我们要自尊自爱。一个人先爱自己了,别人才会爱他,先尊敬自己了,别人才会尊敬他。我们要爱自己的亲人,亲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所付出的最多,所以爱护亲人是我们必须的。爱人民,天下一家,我们存在于共同的空间,为共同的社会做贡献,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每一位人。爱自然,自然就是我们所在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所居住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也要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植物与动物。
TOP
472#

回复 273楼高飞的帖子

仁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爱人,爱自己,同时也爱自然,爱世间万物。仁者,存于心。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博爱之心,世间将会永远的发展下去。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世界万物都处于对立统一当中,有好就有坏,有爱人就会有恶人。儒家的“仁学”思想告诉我们要爱人,爱自己,爱亲人,爱自然,爱周围的一切,你爱人人,人人才可能爱你,人人都有仁,做到天下太平,互利、互爱。不要做令人厌恶的人,留得千古骂名。
TOP
473#

回复 291楼杨美娟的帖子

“仁”的对象是广泛的,自己、他人、自然都是。可是很多时候,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却不知道“仁”的思想还有没有必要。比如,当我遇到坏人,他对我做的事情是会威胁到我的生命的,此时,我还应该对他表现出“仁”吗?还有自然中的一些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植物,我们是该彻底铲除它们以保全自身,还是以“仁”的心态对待,让它们自由生长?
TOP
474#

回复 305楼杨彬的帖子

1、自尊自爱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汉]扬雄《法言?君子》)
译:人必定是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自爱,这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必:一定。诸:作宾语,相当于“之”。至:相当于“极”。)
TOP
475#

回复 318楼李盛娟的帖子

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TOP
476#

回复 352楼财管一班梁伟燕的帖子

仁,爱人,包括自己、他人和人民,是一种对人生命的崇敬,是本该做的,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与做到的。然而,爱自然应该是“仁”升华的部分,是它更确切地想要表达的深意,即要对万事万物怀有一种珍爱之情。由与自己平时交往的人的范围,扩展到与自己联系较远的范围,向学者更清晰地表达仁的真正之意,以达传意授识的目的,感染每一个人的仁爱之心,将“仁”升至一个更高境界。
TOP
477#

回复 383楼独上西楼的帖子

仁爱应该先爱人,而后推己及人。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常常叫我们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友人 、爱祖国甚至爱那个给予你善意的陌生人,要爱的东西太多,却单单忘了要爱自己!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子也说,父母惟其疾之忧。爱自己,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手手脚脚,更要照顾好自己的思想和头脑。爱自己,才是仁爱的第一步!
TOP
478#

回复 426楼孙洁v的帖子

我赞同“仁”是“博爱”的意思,因为博爱的对象就是万事万物,是以爱的眼光对待自己、亲人、人民以及自然。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仁是不仅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爱每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博爱。这也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继承和发扬博爱的精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TOP
479#

回复 454楼杨凯丽的帖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中国儒家传统仁爱思想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仁者, 人也。人和外在的事物相比,人贵于物, 天地之性人为贵。这是古人的基本认识。《论语》记载说:有一次马棚失火了, 孔子不问马, 只问伤人了没有? 孟子也指出,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可以说, 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家的仁爱文化就是人伦文化。仁爱的核心是对人的价值、人格尊严的尊重。这也是我们今天强调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 就是要确立人是目的的价值观,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 就是强调发展必须围绕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进行, 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才是科学的发展, 违背人民根本利益就不是科学发展。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 就必须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TOP
480#

回复 16楼张顺仁的帖子

汉代的杨雄曾说过:“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虽是简单明了的话语,内心却被深深的触动。无论是自爱还是自尊,我们都要首先从自己做起,似乎无论是什么事,只有从自己开始,才能延续到别人,才能延续到许多事情甚至是未来,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做不好,他有能做成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不爱,那有又能指望他爱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不自尊,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他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