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421#

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们谈论的话题十分广泛,涉及修身处世和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但纵观全书,其全部思想内容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应该说,“仁”是贯穿《论语》的一条红线,无论是关于政治的论述、经济的论述、法律的论述,或是伦理的、哲学的、教育的论述始终都体现了“仁”的精神。“人者,仁也”,在孔子看来,“仁”是人最高的精神追求,是做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者,就是爱人。所谓“博爱之谓仁”(韩愈)。仁,就是对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建立在自重、自爱、自强基础上的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其核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孔子关于“仁”的说法是很多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了恭、宽、信、敏、惠、义、礼、智、忠、孝、廉等等。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又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即恭、宽、信、敏、惠。他又进一步解释:“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以后,孟子又把这五句话简要地归纳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TOP
422#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提出,主要是针对西周末年那种礼崩乐坏的“乱世”而开出的一副济世良方,目的是希望实现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他主张在政治上实行仁政,与人相处要施行仁爱,个人修身要具备仁德。“礼之用和为贵”,“礼”作为仁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旨在实现人们相处的和谐。孔子十分重视礼的作用,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一个君子首先是懂礼、知礼的,并且要时时处处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又强调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孔子认为,要真正施行于仁,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要真正成为一个仁者并非易事,他应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应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应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如此,方能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境界。
TOP
423#

孔子认为,天地是在成就自己的基础上才成就了万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真正的仁者,首先是成就自己,因为只有在成就了自己之后,才能成就他人。“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正如《中庸》上说的:“成己,仁也;成物,知(智)也。”成就自己,是仁德;成就万物,才是智慧。
  如何成就自己也成就万物呢?换句话说,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呢?这就需要智慧(成物,智也)。而人的智慧从哪里来呢?答案就是:学习。所以,孔子历来十分重视学习,把学习作为成就自己唯一可行的途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是把学习作为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修养,增加自身智慧的重要途径。
TOP
424#

实行“忠恕”之道,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承认人人有同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能够“尽己”以及人,“推己”以及人。这所谓“同心”,就是人人所具有的仁心,不是个人的一己之心。如果就一己之心而言,则“人心如面”,千差万别,无所谓“忠恕”不“忠恕”。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总有些什么共同的东西。人人都
    有“思”的认识能力,但是这还不能说明一切。孔子认为,人所以为人,在于人有仁心,“恕道”不过是实现仁心的方法,即互相尊重的交往过程。全球伦理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定为黄金规则,作为“最底限度”的伦理规则,是人人都能遵守的。这被认为是从不同的宗教伦理中所能找到的“共同点”。但是,从“文明对话”的角度来看,这一规则涉及道人类是否有共同情感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设一个“底线”而已。孔子所提倡的仁学,正是从人类有共同情感即“移情”这一前提出发的,他深信,人是有尊严的,人的尊严是建立在道德人格之上的,而道德人格是建立在仁这种德性之上的,仁这种德性则是由情感决定的。情感是内在的,又是由自然界的生命创造而来的。
TOP
425#

仁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正如帖子最开头提到的,第一个仁爱就是爱自己。在我看来,人的本能之一便是爱自己,但仁爱绝不仅限于重视对自己有利舒适的事情,而是尊重自己的很多行为从而达到一种规范正直的结果。用一颗尊重的心来对待和重视自己,也会从而促进人本身的思想和行为的进步。爱自己是美好的开始。再就是提到了爱父母。感触很深的是楼主提到爱别人却不爱自己的父母。反思自己,虽然爱父母,但却在有时候对父母的耐心还不如对待陌生人多,这太令我羞愧,将对父母的爱用行为表述出来是我需要继续去学习做到的。
TOP
426#

仁义是美德,但是这美德的传播应该有条件。没有原则的仁义,有时候是不负责任的。不讲对象的仁义,有时候是不公平的。
仁义应该是相互的,不能换来仁义的仁义应该减少分量,或者干脆改变对象。
这是一个讲规矩的世界,规矩第一,仁义第二。仁义下的规矩没了方圆,规矩下的仁义才事进人安。
TOP
427#

“仁”的内在核心是爱人,表现到外在的行为就是仁的实践,而仁的实践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何为礼?在孔子心目中:“人而不仁,如礼何?”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么就不肯能有礼。
TOP
428#

我赞同“仁”是“博爱”的意思,因为博爱的对象就是万事万物,是以爱的眼光对待自己、亲人、人民以及自然。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仁是不仅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爱每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博爱。这也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继承和发扬博爱的精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TOP
429#

爱祖国,不是每天拿着手机听着外文歌迷醉然后转身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甚至一味挞伐。我认为的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比现在的一些日韩的流行文化低俗。相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传承。
微博曾经有一个博主发起关于方言的话题,评论里的人大多数人对方言表示排斥甚至厌恶,认为方言应该被取缔,全中国都说普通话才好。这些人应该是有说家乡方言经验的人,而他们对自己生来接触的第一种语言却是厌恶。他们看不到方言的价值甚至想要销毁它。这种对本土文化没有认同感,崇拜外国文化是大多数人的特点。
热爱祖国,不仅仅是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胸中热血涌动,还有爱这个国家的一切,爱它的语言,爱它的文化,包容它的缺点并且为它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希望每一个喜欢其他国家文化的人都能以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为前提,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认同自己的文化,别人又怎么会接受呢?
TOP
430#

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儒家提及推崇,诸子百家也有提及。关于仁的对象,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侧重与不同,当别家都在讲述对人民、亲人或者朋友的仁时,庄子的”至仁“思想显得尤为独特,庄子的”至仁“思想主要是讲”至仁无亲“、”忘“之为”忘“”道法自然“等思想,而对象则超越了父母亲人,转而上升到自然宇宙万物,主张将仁化转到生活行为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这种仁拓宽了我们对”仁“的定义的理解。
TOP
431#

首先,仁的对象不止限制于对人本身,二更要有对自然的仁爱。其次,仁对于人本身的范围更应该拓宽至广大人民。更有对于父母的仁爱,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二要做到以上对于自然、人民、父母的仁爱,在我看来,最根本的是源于对自己的仁爱,自身道德品德的修养。
TOP
432#

仁的对象
孔子的“仁”,爱人、利人,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民主与理性的光芒。然而,从政治角度来进行深层分析,孔子的阶级立场决定了他的仁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他的一系列思想的提出都是为了维护周朝的礼,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由此,他所要实现的对奴隶制政权的维护,必然要建立在残酷的剥削与压榨的基础上。孔子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他认为庶人根本就谈不上仁义理智,只有奴隶主才有高尚的美德。他们这种被伪装了的仁,甚至成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枷锁,束缚了广大人民的思想,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TOP
433#

爱人者,人恒爱之。同样,对世间万物皆有情,自然才能给你最好的馈赠。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从一朵花看到整个世界的美妙,从一片叶子想到整棵树的伟岸,用一颗词心去善待身边的万物,生命是不是会更加灿烂呢?保持自我内心的明媚,也是一种仁。
TOP
434#

“仁”的最低要求是“爱人”,最高境界是“惠施于民而济众”。
首先“仁”思想启迪现代人设身处地的体贴人,关爱人并付诸行动,明白“仁”其实是一种对他人的无私付出与爱。意味着我们对别人的好是不求回报的爱,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者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而且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必须对自我的情感和行为加以规范。
TOP
435#

所谓仁,其对象之一就是爱自然。
作为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物种之一,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世世代代。
因此,爱护自然也是我们应尽义务,也是作为高级生物我们应该体现出来的仁义。之所以说人类是世界的奇迹,就是因为人类不同于其他的生物,具有思想。“仁”自古以来的儒家思想就是一种表现。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所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天地与我一起生长,万物与我融为一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