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436#

说到“仁”,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及根本,孔夫子将其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及标准。仁爱的对象涉及自然界的万物,爱自己、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爱自己是仁的开始,自爱才能身处爱的包围圈,才能由己推人,爱别人。最近看到大学生自杀的消息,唏嘘不已,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爱的延续,受过这么多年的教育,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放弃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这可能是个人的解脱,但也是不爱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说到爱亲人、爱人民,想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爱护比自己年长年幼的人,比如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这是一种爱意使然,但也有老人讽刺或大骂别人不让座现象,让座不是义务和责任,同样是交钱乘坐,为什么不能享受同样的权利呢?所以,爱别人是一个相互的沟通,互相爱护才是真正的目标。
TOP
437#

提起“仁”这个字,最先想到的就是孔子思想中的“仁者爱人”。想要成为仁者,就要爱人,可这个“人”又指什么呢?“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所以要爱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爱,对自己好一点才会有那份心那份力对别人好。
TOP
438#

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仁,就是对他人的关爱。当然这是一种建立在自尊、自爱、自强基础上的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它的核心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
这就要求我们要爱自己、爱亲人、爱他人、爱自然。在这之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私,只是只有自尊自爱才能被人诸爱。
TOP
439#

《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慎独”,这句话适用于仁可以理解为要自尊自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但是只有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够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自尊自爱,成为一个心中有仁的君子。
TOP
440#

        陈淳在《北溪字义》中说:“仁是此心生理全体,常生生不息。故其端绪方从心中萌动发出来,自是恻然有隐,由恻隐而充及到那物上,遂成爱。故仁乃是爱之根,而恻隐則根之萌芽而爱又萌芽之长茂已成者也。观此,则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自可见得脉络相关处矣。”爱在仁中萌发,孔子认为“仁,爱人也”,但孔子眼中的“仁”不只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他由“爱人”推己及人,即可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所倡导的不是盲目的爱,而是一步步成熟的爱人,这也正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甚至是对这个世界的负责,正如韩愈《原道》所说:“博爱之谓仁”。“自爱,仁之至也”,修身成己可谓是仁所追求的境界了,仁本于心,是自我人格升华的实践,仁的实践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的爱,而凭借这种爱的力量,人类得以构建良好的生命环境,从而使得生命得以在理想的生命状态中存在成长,正是“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由此可见仁包含了极为广阔的概念,只有经过很长时间的诚心自我修炼,才可能达到达到“仁”的境界。
TOP
441#

        我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就能强烈地感受到“仁”的精神的存在。《诗经》中本身所蕴涵的“关怀民生”思想就是“仁”的精神的体现,不管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婚恋诗,还是表达兄弟之义、孝子之情其他人伦关系的诗篇,以及各种批判暴政,渴望仁政的诗篇,都可以体现《诗经》对“仁”的追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能否认,《诗经》对孔子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并促使他对其不断地研究整理,并形成自己对《诗经》的独到见解。《诗经》的力量与智慧对其“仁”的思想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孔子曾说“温柔敦厚,诗教也”,通过学习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经》,我们同样也可以感受到“仁”的精神力量,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和理想人格的形成,创造人类社会有序进步的环境。
TOP
442#

回复 92楼王吾磊的帖子

仁的对象是广泛的,普遍的一切事物。但仁的首先的对象是自己,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尊重自己才能推己及人,去爱他人,尊重他人。然后去爱身边的所有事物,包括国家,他人,自然,动物等。作为祖国子民的一员,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能做违背祖国的事。作为社会中人类的一员,我们要爱护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作为地球上自然界的一员,我们要爱护地球,爱护生态系统,爱护自然界。作为地球上的生物之一,我们也要爱护其他的生物。这就是广泛的普遍的爱,也就是“博爱”。
TOP
443#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TOP
444#

仁的对象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更是包含自己,人民以及自然。
在被教育仁的过程中,我们总会下意识直接想到周围的人,总是将自然与自己忘掉。然而仁必须得从爱自己开始,只有会爱自己才会懂得如何爱亲人,人民以及自然。有人会说爱自己还不容易嘛!每个人都做得到啊,每个人都能爱自己。其实不然,爱自己并不容易,爱自己是指自尊自爱,懂得并能做到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需要我们学会自律,克制自己的私欲。只有会爱自己了,做到爱自己了,懂得自律,学会克制才能做到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关爱他人,担忧别人的疾苦,否则就是不彻底的爱。
爱自然也极具现代意义,万物与我为一体,我们应当善待自然,不肆意掠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当然自尊自爱才能做到善待自然,这在环境被破坏,温室效应不断加剧的今天十分有价值,值得我们反思。
总之仁的对象除了亲人和人民外,自己与自然也不容忽视。
TOP
445#

仁是一种精神,当我们用仁去衡量事物的时候,就出现了对象。我认为仁可于己也可与彼。对于自己,更多的是用仁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体现。对于他人,仁更多的是如何用仁去帮助他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是君主的做法。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君子的做法。仁因为行驶的主体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行为,但是同样是仁,行驶的主体不同会让同一个行为对被施加者产生不同的影响,想要做到仁,这也是应该考虑到的。
TOP
446#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说,一个人,若是学不会爱自己,那么别人也不会爱惜他。是啊,一个人,若是不能自尊自爱,又凭什么要求别人去爱他呢?所以仁的对象,头一个就是自己。至于之后的皆是一种推己及人,用一颗包容万象的心去接纳世间万物,才能去理解仁的真正含义。
TOP
44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亲人、人民、自然。对自己,要自尊自爱;对亲人,要爱惜孝敬;对人民,要一视同仁;对自然,亲近融入,这便是仁。不同的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但不论情况如何变幻,对象如何复杂,最终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本意,才真算作仁。
TOP
448#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爱自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类的发展依靠自然,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依靠牺牲自然来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倡导可持续发展。
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他人。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尊自爱,独立成长,才能发展自己,更好的爱别人。
爱亲人,也称孝顺,对亲人要尊敬,热爱自己的亲人,一个不孝顺的人,对别人也不是真心好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关爱亲人,热爱自己,关怀他人。
TOP
449#

十分同意,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 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 不禁想到之前微博上的一则消息,说是有一位母亲,不管自己的孩子反而收养了很多孤儿…负债累累…第一眼看到就觉得恶心,你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爱还去管别人的孩子?
这跟平常开玩笑地说”亲爹、亲妈"是完全不一样的
TOP
450#

仁的意义是很宽泛的,爱自身,爱亲邻,爱他人,爱国家,爱自然,爱这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属于仁。只是这样宽容万物的爱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很难以做到,自私是人无法避免的劣根性,我们不是圣人,也不需要强求自己去违背本性,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自己的利益不会收到损害或者损害范围符合我们的承受范围时才会选择对他人,尤其是陌生人施以善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只是就算如此,我们依然要倡导在力所及之处爱他人,爱万物,不能因为自身达不到最高的理想要求就选择不去做,一点的进步都是进步,而每一点付出都有着它自身的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