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361#

仁的对象很广泛,不仅对他人,还要对动物,自然。爱亲人相信每个人都不难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真正的仁讲的是大爱,大仁,这对我们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TOP
362#

仁的对象很广泛,不仅对人仁,还要对动物,对自然。爱亲人相信每个人都不难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正的仁讲的是大仁,泛爱。今天我们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仁众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TOP
363#

仁的对象,那自然是人了~ 但这里的人还应该从阶段方法上加以区分。
TOP
364#

爱之发用,由近至远,必依一定理路,此理路便是血缘或地缘。朱熹在《论语集注》 中说:“仁主於爱,爱莫大於爱 亲,故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决不意味著,仁爱并不仅仅是爱自己的亲人,把其他人都排斥在仁爱的对象之外。孔子是把爱亲作为仁爱扩大的基础,他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论语·雍也》)孔孟并不是叫人们完全停留在爱亲上,如果仁爱被限定於此,就 摧折了仁爱。仁爱的本质就决定了仁爱必然要得到无限的扩大,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这就是“善推其所为。”(《孟子·梁惠王 》)最终达到的境界是:“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若将仁爱停留於血缘或地缘亲情上,则又会陷入小集体的自私当中。故又有“忠恕”之道,将此爱心推向全人类,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 ,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
TOP
365#

人要仁,首先要爱人,要做好爱人,就要确定好爱人的对象,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亲人,爱人民。爱己爱人爱自然爱万物,这是一个不断递升的修养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TOP
366#

儒家追求的“仁”,是由己及人,进而及他人,及社会,及万物的,是一种博爱的概念。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皆应以“仁”的态度和胸怀对待,哪怕对于犯下罪过的人,仍应当以仁义教化。
TOP
367#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讲究的仁,由己及人,讲究孝悌之道、讲究以友辅仁。西方世界一直在推崇着大爱——上帝爱世人——圣经上告诉我们基督耶稣降生,彰显了神对人类的爱,上帝将他的荣耀带到世界上,基督耶稣降世是为了拯救世人。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大爱在孔子的眼中是向仁靠近的方法。而仁的最高目的,每一个儒者的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仁政中享受清明的政治带来的安逸幸福如尧舜之世的生活。由大爱习得仁再用仁来爱世人。基督是在拯救人们的灵魂,在“未知生焉知死”和强调“学而优则仕”的儒家世界里,还是用仁去爱你身边的人,爱你的人民。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一个人只有做到自敬自爱,首先来提高自己的修养,然后推己及人,这样别人才可能来爱你!假如一个连自己都不爱自己的人又有什么里由期望别人来爱你?爱己爱人爱自然爱万物,这是一个不断递升的修养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仁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广大的。正如韩愈所定义的“仁”,应该是“博爱”。表面的解释就是博大的爱。因此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爱亲人,爱周围的一切,更要爱人民,爱祖国,爱天地万物。也许爱自己或者爱亲人,很多人都做得到甚至做得很好,但是要做到爱一切,爱天地万物却寥寥无几,因为要做到这一点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是不会有任何回报的付出。不过我相信我们中华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坚信博爱的力量!
TOP
368#

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TOP
369#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关于人自身及人与人关系的最一般的价值原则,其重视自省、慎独的德育方法,遵循知仁、求仁、成仁的德育生成规律,可以融通于我们当代德育中,为我们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基础和保障。本文在阐述了孔子"仁"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仁"的当代德育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为我们当前德育提供新的思路。
TOP
37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暂时没有能力,那先修身又如何?有人学仁礼,为了更好地去爱这个社会,他泛爱众以对社会做贡献;有人学孝悌义信,知道应该怎么面对自己,怎么与身边的人相处,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得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
最后编辑莫知之 最后编辑于 2015-06-21 19:04:53
TOP
371#

       子曰,先学习孝、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先,在学习之前,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学习?这是一个几乎人人都在问却仍困惑着许多人的问题。盲目地学习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于丹教授在品论语中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也就是说人只有明白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才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子女,学生还是公民,只有明白了自己的这些身份应该完成哪些任务,有哪些权利与义务,才能更加明白,更有目的得活着。有人学仁礼,为了更好地去爱这个社会,他泛爱众以对社会做贡献;有人学孝悌义信,知道应该怎么面对自己,怎么与身边的人相处,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得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而我们若是不学习仁义礼信,做人就没有明确的原则,就很难明白为人的意义。那么,只知道学习课本中那些纯粹的理论知识,而且有些甚至是明知道自己不喜欢,一直不明白其用途的知识。我们却任然无时无刻不在强迫自己,告诉自己必须学好。似乎以不明白学习的目的却仍学得很好为荣,如此类似于行尸走肉之人,学不学文又有何差别?
TOP
372#

        仁的对象分为四种,一是自尊自爱,二是爱亲人,三是爱人民,四是爱自然。“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 人必定是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自爱,这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自己心存爱意,关心关注自己的身体与精神的健康,常在心中微笑,这是自爱。一个自尊自爱的人,才会心中常常充满自信与爱,看重自己的尊严,也尊重他人的意志。“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他人。因为自爱,才能推及至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关系比血缘关系更亲密,亲人是至亲至爱的人,不曾想起却永远不能忘记的人,是只懂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亲人之间,彼此依靠,彼此帮助。在危难中,亲人可以倾家荡产助你渡过难关;亲人是可以舍命相托之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兄妹,亲近同辈,帮助幼小,这就是爱亲人。爱亲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一种感情的寄托与延续,是爱的体现。
        自然广义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每个人都存在与自然中,爱自然,就如同爱自己,保护自然,就如同保护自己。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最终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一起生长,万物与我融为一体,没有他我之分,爱己爱他人,爱世界,爱自然。仁的对象是不计其数的,包含了宇宙间的一切。
TOP
373#

对于“仁”的“爱人”,还有一点就是要爱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一起成长,万物与我融为一体。人与自然是一体的,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生存。所以一个人的“仁”,也体现在他对自然的态度上。
      我们会在很多新闻上看到很多破坏自然生态的新闻,如开山取石,大规模砍伐自然植被等等。对自然的取用要取之有度,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求创建生态文明。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他把天下视为一家,把全国视为一人。同时,“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是其人与草木而为一体也”,就是说见到草木被摧折有怜悯之心,这就是他的仁性和草木融为一体了。如果一个人是真正的“仁”,也一定会是个爱自然的人。
TOP
374#

“仁”用儒家孔子的话来说是“仁者爱人”,意思是一个有“仁”的人应该爱“人”。那么这个“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具体来说可以粗略分成四。先来说说前两类。一是爱自己。宋代王安石说:“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他人。这就表示,一个人不爱自己如何谈爱别人呢?重视自己,别人才会重视你。二是爱亲人。《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以亲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推及到以爱惜之心对待万物。“仁”的对象从小到大,这两类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两类。
TOP
375#

博爱之谓仁,仁的对象有四类,接下来的就是宽泛的。第三类是爱人民。《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他人的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他人的家庭,就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人人互爱,才能将“仁”发展传承下去。第四个是爱自然。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盖其心学纯明,而有以全其万物一体之仁,故其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间。”这句话告诉我们心地纯粹明达,保全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所以,仁的精神流溢贯通,意气通达四方,而没有别人与自己的分别,没有万物同我的分隔。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的境界,才是仁的真正体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