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汉]扬雄《法言?君子》)
译:人必定是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自爱,这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必:一定。诸:作宾语,相当于“之”。至:相当于“极”。)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译:天地与我一起生长,万物与我融为一体。
这已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仁义是美德,但是这美德的传播应该有条件。
没有原则的仁义,有时候是不负责任的。
不讲对象的仁义,有时候是不公平的。
仁义应该是相互的,不能换来仁义的仁义应该减少分量,或者干脆改变对象。
这是一个讲规矩的世界,规矩第一,仁义第二。仁义下的规矩没了方圆,规矩下的仁义才事进人安。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由家庭关系出发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仁”由礼和乐相辅相成,礼区别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乐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认为,孔子的“仁”带有很强烈的心理学感情色彩,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现实感。就其本身而言,“仁”是人格中“情”的一面,即“爱”,是出自于诚恳的爱心。“仁”在德行上的表现是爱人的能力,因此,在儒家看来,仁爱无疑是所有品质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