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一种博爱仁慈,对象并不单一,“仁”的精神是以亲亲尊尊为基础的,后超越血缘关系而普遍的爱他人,是人的自我修养和理想人格的完美,也是一切德行的总和。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儒家文化无疑是相当重视“道德”培养的,历代的儒学大师都强调了“德”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强调做事要从仁义出发,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哪怕与人相处也要有所选择,要与有仁义之心即有道德的人相处,他们讲求严格的道德 约束与道德自律。这也是中华文化不断延续发展的关键点。我们所追求的也是以仁爱之心对待万事万物,传播仁爱,洒下仁爱的种子。
仁做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特别要求每个人都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博爱的理念才能变为现实,就会做到既尊重上级,又爱护下属;既热爱志同道合者,又能容纳持不同意见者;既能使用优点特长者,又能热情帮助错而能改者;既能学习先进模范者,又能接济贫穷落伍者等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5 22:34: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