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76#

而良知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形成的,唯人类所独有的。良知可以四个词概括“赞扬 同情 尴尬 内疚”。树立良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反复地做。当我们做自己独立对一件事作出正确的判断时,说明我们的良知已经形成。
TOP
77#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我们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良知。雷切尔.卡森曾经说过:“我们必须与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现在我很惋惜的说:“人类你也是一种动物。”当达尔文开创“进化论”,人类仅是动物界物种之一,人类的自负心理的确受到了科学的重大打击。因为生命并不是由上帝创造的,人类并非是什么圣物。只是为了适应自然界而渐渐演变,从而成为今天的高等动物。就这样人类靠着较为发达的头脑自大的认为‘地球属于人类’竟不知却是‘人类属于地球’。
TOP
78#

人有了良知才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至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有了良知,才知道自己该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仁,需要我们对大众的爱,需要我们对社会的责任,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却不知道什么是对错的话,那么我想有他也只是一个祸害,有了良知才会让我们知道该如何纠正自己的人生路线,该如何去做事,去判断。是创造的利益而不是祸害!

TOP
79#

良心被人们理解为道德心,这是不对的。其实,被直观到的良心,它作为本体,不仅仅是伦理性的东西,而是为一切存在者奠基的本原性的东西。

TOP
80#

良心,是道德评价的内在形式。它以内心自觉自愿的方式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品质,调节自己的行为,作出道德行为的选择。良心,决定人的行为的取舍。每一个有良心的人在从事道德行为时,良心就如同一盏指路灯,照明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高尚的人无论走向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良心,起着控制、监督人的行为的作用。
TOP
81#

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

  良知是善的根本,是心灵的知觉,心若做到有道义,就发现良知,指导着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世,一个有良知的人,必也有义,有道义之仁的人也有良知,良知与义士相汇相通摆正心的位置,做个有良知的人,能够为身边的朋友,亲人着想,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用善念去发动心中的良知,用良知权衡自己做的事,做个心安理得的人。

TOP
82#

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且良知。——朱熹

通常我们说某个人心地善良、有良心、有仁义之心,说的就是这个人有良知。日常生活中,有一颗诚恳的孝敬父母的心,尊敬师长的心,爱护幼小的心……这就是良知。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并不是由外界赋予我们的,而是我们本来就有的,只是没有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
    人之所以丧失良心,不是因为它本身恶劣,是由于后天积累的恶果。现如今,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与日俱增,这是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受家庭的影响,有的是受教育导致的。因此,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就必须培育良知,除掉恶念,留存善念。
      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已经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它贯穿于人的一生,自然 尤其不可磨灭的作用。良知作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他教会我们怎么样处世、做人。
TOP
83#

……

什么是良知?我认为良知就是自己对自己做出裁决的道德判断力,良知就是切勿冒不义的风险做任何事情,或者,只做那些确定并非不义的事情。


良知也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一个完全没有良知的人,将会被社会,乃被众人所唾弃。想想,社会上所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惨剧,有多少!只要我们能够在有一点良知,那些惨剧就能够完全避免!一些人之所以会作出一些我们所说的:天理难容的事,归根结底,真是“良知”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培育良知”刻不容缓!良知往往可以使人厌恶恶念,远离恶念;然而,“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何乐而不为?

TOP
84#

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不是虚幻的存在,漠视.

TOP
85#

良知,“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知”,朱熹《续近思录》卷五)这样解释。良知,有个更通俗的称呼就是良心吧,用来判断行为是否适合的最低道德标准。



在先贤的眼中,为人有良知,是理所应当的事吧,时至今日,却是奢侈了,不得感叹世风日下呀!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个没有良知的群体会构成什么样的社会。对于一些恶性暴力事件,为一点蝇头小利,不惜伤人性命,我想说,那时良知去哪儿了?诚信本是立身之本,于商人尤甚,但是发生的“毒奶粉事件”,震惊国人的“三氯氰胺事件”,在此,已不想讲什么诚信,什么违法犯罪,只想说哪怕制造商有一丝良知,也不会做出如此勾当,那是婴儿呀,泯灭天良!



殊不知环境对人后天的塑造作用,这样的社会,让国人情何以堪?这样的环境,如何教化后生?“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是呀,如果得到滋养,没有一样东西不成长;如果失去了滋养,没有一样东西不消亡。其实大家不必针尖对麦芒,事实算计,社会也可以不用这么功利,物质的极大满足并不等同于精神的满足,任何事需要有个限度,这样才能有个喘息的空间,要不得心力交瘁。就像歌词所传唱的那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做人得有起码的良知,为别人,为社会,更为自己,否则凡事不择手段,就真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人与兽又有何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9 20:09:30编辑过]

TOP
86#

      “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知”人做了不对的事,心中就会感到不安,这就是良知。这是一句通俗易懂的话,却说明了什么是良知。孔子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这也从中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得本性是友善的,人得恶性是在后天才养成的。良知也需要在后天的不断培养才能体现出来。

        良知遍布整个世界。首先从我们的身边说起,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只要讲一个心,并使这个心没有私欲,诚恳的对待每一个人。诚恳的对我们的父母,现如今的我们都要诚恳的对待身边的同学,当以后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关心你身边的人,无论他是你的朋友或许是你以后的伴侣。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这样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她们用她们的美貌去骗着一段感情,是因为私欲占据她们的内心,她们失去了良知,也会失去她们曾经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良知。64楼

       良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社会的那些成功人士、经商贤人就是应用他们的良知——诚信获得成功的基础。

       良知,不但体现着作为中国人的一种信念,也是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

TOP
87#

人性的良知包括知耻、知愧、知恩、


知耻,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耻,礼义廉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知耻,是道德的自觉。有羞耻心,人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于心不安,自觉不做会招人瞧不起的事。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无耻,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不可救药。这就是俗话说的“人无廉耻,无法可治”。



知愧,就是知道惭愧,知道内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知愧而忏悔,知愧而努力。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也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个大字:问心无愧



知恩,就是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人性的一种证明,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反省和成熟。日月生辉,雨雪滋润,大自然哺育了万物生灵;父母养护,师长教诲,亲朋们扶助着我们成长。人生在世,谁能够离开社会而生存,谁没有受过别人的恩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倘若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若非自大狂,便是愚陋不堪了。



  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就叫有良知。良知也许与生俱来,但保持良知要靠自觉磨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30 13:52:08编辑过]

TOP
88#

孟子说,人性本善,我们的良知从出生就先天拥有,但是后天的发展影响了那颗纯真的良知之心……

良知是天性,是我们生而具有,有良知,要做到知耻,知愧,知恩……

怀有一颗良知的心,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道羞耻,有羞耻心,人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们要自觉磨砺良知,使自己的良知无愧于心……

TOP
89#

仁者爱人 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作为时下年轻人 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精神财富不计其数 仁作为孔思想的第一要义 也是我们心中良知的最好阐释!
TOP
90#

良知是指人所不虑而知之事,是心之本体。阳明发挥了孟子“是非之心”的学说,他明确指出,良知应当是判断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并且这个标准又是先天地存在于人心之中的,而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是每个人的“自家准则”,而不是外在性的东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