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1#

中华十大义理  






陈杰思



  



传统国学分成辞章、考据、义理三个主要部分,相应地,在现代国学教育中,中文、中华历史、义理学作为国学的核心学科,可作为各类各级学校的必修课;而书法、国画、武术、中医养生、中华民俗、中华歌舞、中华工艺、中华园林建筑、中华音乐、中华戏曲、中华饮食等作为国学的一般学科,可设立为各类各级学校的选修课。中文作为民族精神的语言载体,“文以载道”,中文所载之“道”即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历史记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生命实践过程中展现的真实轨迹;义理学则直接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书法、国画、武术、中医养生、中华民俗、中华歌舞等国学的一般学科,则是以具体的、感性的、直观的方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当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民族精神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存在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实践之中,是对中华民族具有塑造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教化作用、协调作用的精神价值体系。管仲有“四维”之说,包括礼、义、廉、耻,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基本范畴,董仲舒有“五常”之说,包括仁、义、礼、智、信,宋代有“八德”之说,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ersonName ProductID="孙中山" w:st="on">孙中山ersonName>先生提出“新八德”,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解读,通过对中华民族生命实践的考察,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笔者认为十大范畴,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可以全面、系统、完整地表达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十大范畴的传统优秀内涵的整理,使民族精神教育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根基上,同时,“借旧瓶装新酒”,将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公平竞争、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等时代精神及现实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思想纳入十大范畴之中,从而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成为根源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


现将重新构建的十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阐释如下:    一、仁: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核心,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孔子明确指出行“仁”之方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达到程颢所讲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



二、义: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精神也可纳入“义”的范畴之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义”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三、礼: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我们可以将传统的“礼”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体现出仁爱、和平、秩序、优美等人性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封建礼教则是存在于封建时代,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特权、尊卑、奴性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四、智: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智”,他说:“知(智)者不惑”,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学》中讲“格物致知”。在封建时代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智”受到了极大损害,出现了迷信与盲从的劣性。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改革开放时代倡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回到“智”的正道上来。要坚持“仁智统一”,否则“智”便会流于狡诈。倡导“智”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重视文化、崇尚科学、尊师重道、求真务实的民族品格。



五、信:信即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同时,诚信又成为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六、忠:在中国古代,“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在现代社会,“忠”就是指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在历史上,有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的精神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违背道义的愚忠,对有权势的个人的绝对服从,个人崇拜等等,这些现象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



七、孝: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八、廉:一是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精神与节俭精神,二是指公众生活中的廉洁精神。《尚书·大禹谟》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物质欲望的膨胀是当代社会的顽症,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活的大敌,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廉”的精神。欲望不必完全断除,但需要合理节制。纵欲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行为均不符合中国国情。倡导“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的民族品格。



九、毅: “毅”的本义是意志坚强,“毅”的精神包括了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还有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精神。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中华民族应当大力弘扬“毅”的精神,克服奴性意识、自卑情结,纠正随波逐流的习性。“毅”的精神必须在仁义的前提下发挥,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倡导“毅”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



十、和:“和”有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等含义。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和”的精神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兼容并包的精神,也有人类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精神。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具体的内涵及实现途径是厚德载物、良性竞争、仇必和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抑强扶弱、和实生物、阴阳和谐、均衡互制、各安其位等。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坚持在建立和谐关系时必须坚持道义原则。在实践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投机、世故、圆滑、不敢坚持原则等问题。 倡导“和”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团结友爱、维护统一的民族品格。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华民族十大民族精神,又可称之为:中华十大义理、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价值观、中华人生哲学完全是一个不可割的有机统一体,是相互交错、互相重叠的。例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所规定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与中华十大民族精神是相统一的。我们没有必要分别开设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道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价值观、中华人生哲学等课程,而是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道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价值观、中华人生哲学、中华生存智慧整合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课程,称之为义理学,然后纳入国民教育之中。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是广大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实践出来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个人的生命实践和道德实践。核心价值更直接地通过文化产品的创造而表现出来,特别是历代思想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找回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不仅仅要从中华历代杰出人物的事迹中去寻找,更应当从流传下来的历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去寻找。个人的行为表现直接呈现着民族的核心价值,但如果离开了历代思想家的著作,我们就或许看不清、道不明个人的哪些行为体现了民族的核心价值,也不清楚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这些核心价值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接受教育。特别在现实生活中已背离了核心价值的情况下,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核心价值的光芒,只能到文化经典中去感受、去领会。因此,要重新树立中华核心价值,首先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推动中华文化经典教育,通过经典教育让广大民众领悟中华传统核心价值。



上述所列中华民族的十大价值观,实际上在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和《论语》一书中已有比较清晰而完整的表达。新文化运动时期,在高举科学、民主大旗的同时,忽视了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并且将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作为攻击的对象,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许多人从而对本民族的核心价值失去了认同和信仰。在我看来,民主与科学并不是天然地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相对立,而是可以纳入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中来的最具有时代色彩的价值观。全盘西化论者由于整体否定传统文化,中华传统价值观往往成为他们攻击或嘲讽的对象。当然,对传统核心价值危害最大的就是“左”的思潮。“左”的思潮将传统价值观戴上“落后”、“封建”、“保守”、“复古”的帽子,加以批判。“左”的思潮发展到最高峰就是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冲击。文化大革命中扩大化了的阶级斗争,毁弃了传统核心价值“仁”与“和”,迷信抛弃了“智”,家庭的内部斗争毁弃了“孝”,个人崇拜歪曲了“忠”,告发与诬陷毁弃了“信”,“破四旧”毁弃了“礼”,荒唐行为毁弃了“义”,盲从背离了“毅”,权力争夺毁弃了“廉”。在此情况下,作为民族核心价值倡导者的孔子,再一次成为批判的对象。所以说,文革不仅仅是对政治、对经济、对人民的生命的“浩劫”,也同时是对传统核心价值的“浩劫”。文革结束后,即开始了对传统核心价值重新确认并且发展的历史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社会”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到来,中华传统核心价值将会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同。在传统的价值观中,根据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根据道德建设的需要,“去除糟粕,取其精华”,重新确立优秀的传统核心价值,并根据时代需要,将体现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吸取进来,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核心价值体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7 9:16:40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创]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10点,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沉淀下来交我们怎么样做人的精华!要做到所有的方面,怕是太难了,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存在!不过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我们,应该尽我所能,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尽量提高我们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将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虽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不过我相信:一个人带动十个,十个带动一百个。。。最终,将使我们的全民素质得到一个大的提高。这对于社会的进步,无疑是针强心剂!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人本来是心存善意的,只不过生活在这样一个不是十分理想的社会,被同化了而已!要是一个新生婴儿,从一出生,就在有关心,有宽容,有理解,有谦让,有帮助。。。而且没有猜疑,没有算计的社会里长大,你还需要担心她或者他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吗?她或者他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或许他或者她会拥有上面十点中的所有优点吧!真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TOP
3#

我们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觉得十大义理也是依据这个提出的。在十大义理中,“仁”可以说是其它九个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经常看到这句话“无数仁人义士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仁”用来修饰一个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这个人对国家的感情。“信,忠,孝,廉,毅”可能更多的是针对个人修养来说,为人要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要忠,岳飞的“精忠报国”;要孝,“百善孝为先”;要廉,。《尚书·大禹谟》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要毅,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些是儒家的修身法则,而对于国家,天下来说,则要“义,礼,智,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维护社会正义,提倡社会道德,注重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当然,并不是简单的将十大义理这样分类,而是把他们看做一个整体,把天下和个人也看做一个整体来对待。

如文章所说,十大义理提出几千年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然多有发挥,但也无时不在遭受挑战,特别是在近现代,社会上的种种现象我们也是有所耳闻。一种价值观遭受如此漫长的过渡期是极为少见的,原因何在呢?我看到作者的意思可能是要通过接纳西方的民族等精神以改造我们的义理价值观,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即使失败了,也是对中华义理的一种锤炼,是义理价值观实现的重要一步!

TOP
4#

最初听陈教授在中华义理经典讲座中大致讲述中华十大义理时就有种很震撼的感觉,概括之全、之精辟无不叫人佩服。赞叹之余又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身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在学习了这么多年的中华文化后,却对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一个深刻透彻的了解。

仔细拜读完楼主和上面两楼同学的观点后,我也颇有感触。在我看来,中华十大义理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养成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它是我们个人的精神指导,行为向导;从大的方面来说,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目标。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涉及到了我们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做人处世、待人接物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更为我们整个民族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对此引起重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的。同时我们正确的言行也会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一点力量。无可厚非,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努力去做到的![em44]

TOP
5#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和我们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以后走向社会,从事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子曰“仁者爱人,”为仁 ; “见利思义”为义 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为礼 ;“知(智)者不惑”为智 ;
“朋友有信”为信 ; 岳飞“精忠报国”为忠; “百善孝为先”为孝 ; 包拯“为官清廉”为廉 ; 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毅 ; “家和万事兴”为和。 走向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做到这些。

TOP
6#

中华十大义理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大义理是其中的精髓。十大义理与过去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长期稳定和大一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兴起于奴隶制度瓦解时期的思想,与农耕文明精密联系在一起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对社会的稳定与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重义轻利的思想对于工商经济的发展潜在的和表面化的阻碍。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我们不仅要传承十大义理的精神,而更重要的是使其更具时代特点,形成儒学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TOP
7#

      

      人情义理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重新塑就人与人之间应对自如、进退有度的处事方法与态度。“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的传承

TOP
8#

‘义理’:1.合于一定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2.泛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3.自宋朝以来的理学称义理之学 4.文辞的思想内容 5.道理 ; 所有的这些解释中都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领域。这里的‘中华十大义理’中的‘义理’, 应该是指第一层意思。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所有的义理分支中,几乎都能看到儒家的经典辞藻,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认为它主要是指一门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对于上面的文段,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德的追求。
TOP
9#

我们生活得时代是新的时代,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而这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这是革命前辈在这伟大的“中华十大义理”的指导在创造出来的,而我们在享受这成果的同时要牢记为这生活贡献自己的前辈和尊重伟大的“中华是大义理”,同时我们在自己生活点点滴滴中发扬和传播中“华十大义理”。

TOP
10#

中华十大义理,对于华夏民族的优秀思想是具体的归纳,是中华名族的优秀、高尚品德的传承。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今天,正确认识理解中华十大义理,是行为处事的一盏明灯。中国曾经是世界强国,中国的古人更是有着无穷的智慧,更懂得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使得中华名族在历史上有着礼仪之邦的美名。中华美德源远流长,现在我们的着装虽然西化,但中华名族的传统仍在。相信只要名族文化不被摧毁,中华名族的复兴是必然的。

TOP
11#

我们分析 中国十大义理的内涵,对客观认识儒家学说是有现实意义的。有的人认为它包涵了中华名族很多的优良道德传统,但也有的人认为,这些理念是孔孟之道,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包含着大量的封建糟粕,也有一定的道理。  那我们现在到底还要不要讲讲究中国十大义理呢?现在提倡中国十大义理,我认为不会过时。如果一个社会,撒谎骗人不再丢人;走私贩毒受人景仰尊敬;公平正义受到抑制,社会信用付诸流水。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们要坚持以中国十大义理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学习发扬它的合理方面,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被过去的种种束缚。所以我们要合理挖掘儒家文化内涵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利国利民的思想武器!






我们就以”孝”来举例吧!我们要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一个社会老有所养,这不也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吗?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现在的很多儿女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去看望一下父母,有些人只是送点礼表示一下,甚至人都不去,其实父母只是希望和儿女们多聚聚,别无他求。古人非常强调孝道,但是有些还是过于极端,譬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3 13:09:39编辑过]

TOP
12#

礼仪感想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em01]
TOP
13#

学习了中华义理,我很受感动,这不是我阿谀出来的,它使我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了,使我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看得更加清楚了。是啊,正如《和谐拯救危机》说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了,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愿意看见我们民族完全抛弃我们的过去,试问,如果我们民族没有了过去,那我们还有什么呢?但愿我们的政府和教育部门能够逐渐引导国民的价值观发展,回归到传统,不做一个跛脚的巨人。当然,学习修养是对内的,是自己对自己的道德束缚,不是一种说教,因此我能够做的,也就是不断学习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TOP
14#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可以全面系统的表达中国传统精神,因为这是历史长河的沉淀,是经得起考验的。不单讲一方面,而是系统的讲,“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十大义理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补充,从而实现其真正的内涵。还有,一切科学不管是人文的还是自然地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更新,我们应当融入新的有用的积极的思想于十大义理中,更好的弘扬中华文明。

TOP
15#

中国十大义理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学习发扬它的合理方面,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被过去的种种束缚。所以我们要合理挖掘儒家文化内涵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利国利民的思想武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