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106#

在千年的锤炼下,生命实践中,中华民族以精辟简练的十字涵盖了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核心,它们字字如惊世梵音,无时无刻不在涤荡着中华儿女的心灵,然而,在这十字箴言中,即仁、义、忠、孝、廉、毅、和,我认为仁当仁不让的是其基础、核心。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它就如我们前行的明灯,不至我们在形形色色中迷失自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一种仁者的表现,先学会爱己,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仁者一味的仁不为仁,那是一种助纣为虐,一种教条,我们要拥有一颗理性、反思的头脑,做到由己及人,在内部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身边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推及身边的人。爱人民,热爱祖国,爱天地万物………这样,一个仁字,它无形的涵盖了其他几大精神核心,有仁者方能有忠、义、孝、廉、礼、智、信、和等,仁,作为民族精神核心,无疑已是其他精神的导航者

TOP
107#

TOP
108#

中华十大义理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集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义理独领风骚,指导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影响世界;简单的十个字,涌现出了一批批的英雄任务,他们深深的影响着后世的人民。

TOP
109#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十大价值观似乎就是与十全十美相呼应,人们常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应该就是说没有完备这十种品质的人吧。说明这十种品质被人们认为是做人的最高的准则。这十点涵盖了一个人的心境、信念、为人、品质、与人相处的技巧、处事态度以及对待家人的态度等等,可以说涉及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在不得不概叹古人思想高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习古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中华十大义理事值得发扬的,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块,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和它的提出和存在密不可分。
TOP
110#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现代教育向《论语》提出了挑战:如何不成为知识的对象而成为学生成德成己的途径。反过来,《论语》也向现代教育提出挑战:如何保持教育传统培养教化人的功能,而不至于蜕变为职业培训。这里涉及的显然不仅仅是在现代教育体制中如何教学《论语》的纯粹方法论问题,而是教育的根本理念问题。这才是《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TOP
111#

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又可以称之为: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生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亿万生命践行的成果,并由历代圣贤表述出来。

科技与人文,是中华民族的腾飞的两翼。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上,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文明成果,即是十大义理。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果。
TOP
112#

中华义理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啊,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儒家,有道家,也有来自印度中国化的佛家,希望介绍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6 13:03:58编辑过]

TOP
113#

陈先生说得很好,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而对于什么是中华民族文化则个人有着不同见解,儒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根源之所在。陈杰思先生将其概括成了中华十大义理,旨在找回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但我想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乃是在几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有好也有坏,这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而从书中所挖掘出的,则是那些本不该抛弃,却被我们抛弃的思想。诚然,“读书可以明智”,但更重要的则是身体力行,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不再孤立于地球之上,其文化思想必然要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这是不可改变的。有人担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壁垒就此沦陷,其实大可不必,自然法则优胜劣汰,当某一天人们在进步的路程中遇到困惑之时,他们自然会停下脚步,寻觅先哲的足迹。

我们需要做的则是保护好先人留下的思想。陈先生说“中华十大义理是精华”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我要说精华也罢,糟粕也好,照单全收。文化是一个整体,糟粕没了,体系崩塌,精华便无所依存,成了孤零零的稻草,更无从彰显。

而儒家思想本身作为近千年来帝王权术的工具,也不是适合所有的人,中国文化的兴起时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朝独尊儒术后则渐渐有了由盛转衰的迹象,魏晋之时儒释道河流,文坛开始兴盛,李世民开始以道治国,才有了盛唐之气象。儒家学说,乃是修身之道,处事之道,而绝非治世之法。并不是贬低儒家思想的价值,只是不希望以偏概全,让中国民众之心智又陷入浑浑噩噩之中

TOP
114#

辞令华美,便容易失之于空言,不如实例。在下闻之,今仅贵州一省,就打响了一场抗旱之战, 贵州的山山岭岭中,在地方党委政府组织下为居民的送水、帮居民找水,力保不让一个人断水;西部大开发中山区新建的公路上,草绿色的军车送水车、红色的消防车、环卫部门的洒水车、各种满载着桶装水的货车、农用车、挂着水桶的摩托车,一辆又一辆,成千上万辆,向着灾区,向着极度缺水的深部山区飞奔;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媒体发起春雨行动,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打井送水,为灾区民众捐赠急需的水、粮食等生活物资及善款;在各地同胞的帮助下,截至三月底,只云南全省就一共接收社会各界向干旱灾区捐款达六亿元人民币之多;更有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五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除此之外,各地市民们还自觉地加入到节约用水的行列中,用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身边邻里众人,是否都在讨论着如何省水?在马桶的水箱里放可乐瓶,洗澡时将盆浴改为淋浴,植物改养耐旱的……这些节水方法是否早已悄悄走入我们生活之中?答案是肯定的。

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很难出现的,然而,正是中华传统义理近年来在国内的缓缓回复,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人民,使得人们的行为越来越遵循道德指引,可喜可贺。

TOP
11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还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 ,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曾经最发达的文明 ,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TOP
116#

一个民族的道德观的形成,就象地下大溶洞的形成过程一样,要经过千万年的历史过程。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基础,道德建设永远不可能成功。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去除传统文化的糟粕,已是我们的共识。如果我们把精华错当成糟粕,把糟粕错当成精华,那么,“继承精华,去除糟粕”就会在实际中变成“继承糟粕,去除精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辨别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地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人民中间发扬光大,并且把传统文化的糟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清除出去。

中华义理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精华。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价值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丰富、最全面、最有价值的精神价值体系,是由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在其数千年的历程中,通过无数的生命的践行而形成的。当今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期盼着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横空出世,制造一个伟大有理论来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道德是历史形成的,道德是广大民众践行出来的,不是像某一科学定理一样,是由某人发现的。我们应当看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是他们个人的主观意见,而是对业已在现实中存在的中华传统精神价值体系的阐释、整理与传播。中华传统精神价值体系尽管在现实中已趋于瓦解,但我们仍可以借助他们留给我们的文献,重新发现中华传统精神价值体系。

TOP
117#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古人推崇的共德。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关爱别人叫“仁”。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TOP
118#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TOP
119#

《南风窗》记者在采访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时,周先生曾讲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人们发现,文化大革命就是大革文化命,中国既不要西方文化,也不要苏联文化,也不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变成了一片没有文化的荒原。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人就呼吁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化。这是一个好事情,可是怎么样弘扬呢?问题很复杂。因为弘扬有两条道路,一个是复古,一个是创新。我反对复古,我提倡创新。”周先生的话讲的非常中肯,我们的儒学之所以传承之今天,就在于它的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十大义理就适应了我们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创新,我们坚持学习这十大义理,就能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民族精神。
TOP
120#

                                    仁与爱

现在,大家都喜欢谈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核心是什么?“仁”!当代人喜欢西方的“爱”,然而,这伟大的理念很快就变味了——“爱你一回!”这还是真正的爱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

比方:对日本俘虏,对敌人,我们会善待,这是“仁”,不是“爱”,我不可能去爱他们的。对丑恶而有毒的科摩多巨蜴,我怎么也爱不了,可是,我会容忍它的存在,不让它灭绝,这也是“仁人之心”。      

人与人,人与万物,第一要义就是“仁”,“爱”就狭窄多了。

真正的仁,是不会变的,而爱,常常会变的。时过境迁,可能就变了。司马相如爱过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卓文">卓文ersonName>君,此时此地的爱是真的。若干年后,这轻狂才子又爱上了更年轻漂亮的女孩,早年的爱变了!“爱你一回”,比这更短暂,实质是玩玩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