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5 17:30:24编辑过]
中华义理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精神财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5 18:44:27编辑过]
现在有很多的社会现象表现得我们很忘本,忘记了我们一直都遵循的规律,但是,我们也应该很庆幸,我们还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前几天发生的“天价捞尸”事件,一开始,没达到他们索要的价格,他们不打捞,后面因为舆论的压力,确实是没有收费就可以打捞,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国人还是没有失去我们的文化,我们一直所要尊循的东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来传承,不管它有没有被我们遗忘,或是正在消失,我们都要尽全力来把它继承下来,中华民族传承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需要我们将其发扬光大。
通过对本论坛的学习,让我们对中华十大礼仪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有仁爱之心,对人有礼貌且诚信有佳,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为人廉洁清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
中华十大义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髓所在,无论是对整个社会还是我们每个个体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的不说,就个人而言,中华十大义礼涉及到了我们生活和思想的各个方面,为我们的为人处事都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但是只嘴上说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把理论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行动,使之更符合社会的规范,真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十大义理,确实是涵盖了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爱国爱人民爱亲人,博爱、仁爱、自爱。在利益面前,我们要有集体意识,当国家,名族,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提倡“义”的精神。在人们的社会交际中,也许一些细微的礼仪就决定了事业的成败,所以有一定的礼仪修养是必要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智者生存,要是不掌握一些技术,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学无止境,注意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绝对利大于弊。诚信为本,说到做到的人才是真正赢得认可的人,人们喜欢实在而不是空头支票。在这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社会,我们要始终忠于国家忠于党。“孝”是每个受到父母养育恩惠的人必须做到的基本品德,若没有父母的养育怎么会成就今天的你,不要吝啬对父母的爱。保持节俭的生活习惯,保持廉洁的精神,这个社会才会顺利运转。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注重个人修养,才能有涵养。当这个社会真正做到“和”的时候,也是这个社会最和谐最完满的时候。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我国灿烂的文明史中蕴涵着深厚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它们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起到过非常大的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仍是不可偏废的重要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要吸收中国传统道德的合理内核,活化传统思想道德资源,塑造民族共同价值观,同时又注入时代精神,体现传统继承性与时代创造性的统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论语更是精妙之极,但是我认为现实与过去不能概一而论,正如论语中孔子说的“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就是说,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那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的话,那么虚设礼仪又有何用呢?
千百年来中国一直秉承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等思想,我们学义理,背论语,崇孔孟,其目的就是传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修身养性。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口中所谓的什么仁义道德到底有多少呢?
事实上,我认为我们对于中华义理的理解实在是不够,因为中华义理的实质应当是实践,而我们却总是圈囿与理论之中,没有和实践相符。我认为,现在的我们对于礼仪的学习应当加入积极进取的思想,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说“谦让”吧?在古代,这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原则,诸侯们立国时,既是是武力豪夺或是阴谋篡位,在登位之前都要经过一番谦让,人们称之为“德行”——是一种美德,但这样的“美德”我认为是不应该提倡的。尤其是当今这种竞争的年代,我们讲求的是与时俱进,而与时俱进应当有“度”。我把握“度”应当是我们在学习中华义理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