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3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76#

初学义理,网站上起!
TOP
77#

孝心是每个儿女对自己长辈的一种爱,尊重,要是加上“标准”的话,那就更谈不上孝了,孝是发自内心的爱,孝心的定义就是自己的父母生活开心,安心,舒心,这是最好的孝心,因为父母的爱发自内心的,无求回报的,最无私的.孝顺孝顺,孝和顺是不一样的,顺是顺从父母,做父母希望做的,而孝是做自己认为对父母好的,自己认为父母需要的,其实也就是尊敬老人,赡养老人,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尽可能的幸福.

TOP
78#

古今孝顺最大的不同在于,古代的孝顺是封建法制下面一种产物,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非常不合理的一面。背后有着男尊女卑、君权为上的里面存在。现在主要就是单讲家庭之间的了,而且妇女地位提高
TOP
79#

孝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TOP
80#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TOP
81#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TOP
82#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TOP
83#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TOP
84#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TOP
8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当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民族精神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存在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实践之中,是对中华民族具有塑造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教化作用、协调作用的精神价值体系。管仲有“四维”之说,包括礼、义、廉、耻,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基本范畴,董仲舒有“五常”之说,包括仁、义、礼、智、信,宋代有“八德”之说,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孙中山先生提出“新八德”,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解读,通过对中华民族生命实践的考察,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笔者认为十大范畴,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可以全面、系统、完整地表达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十大范畴的传统优秀内涵的整理,使民族精神教育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根基上,同时,“借旧瓶装新酒”,将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公平竞争、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等时代精神及现实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思想纳入十大范畴之中,从而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成为根源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

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提高人文素质、改良社会风气、提高汉语水平。

  从这六方面概括的讲,这就是新社会对新一代的要求,回顾中国的历史传承,文化的精深,精神的博大。面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的凌厉精致,作为当代社会的接班人,我们要树立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努力改良社会风气。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汉语水平,在交流上,在国际交谈交流中要流利自然大方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语言上体现自己的名族气节。
TOP
86#

仁者爱人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古人推崇的共德。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关爱别人叫“仁”。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你自己要有所作为,也要帮助别人有所作为;你自己要实现理想,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了。中国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传统道德。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这种“和”,体现在接人待物中为“和气”,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体现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自我修养。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不管这个人多么年轻,他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表示对这些人的尊敬。孔子在其他场合也是这么做的。《论语·乡党》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其斯出傩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乡亲们一起行乡饮酒礼,仪式结束后,孔子总是要等柱手杖的老人出门后,自己才走,绝不与老人抢行。乡亲们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孔子一定要穿着朝服,恭敬地站在东面的台阶上。

TOP
87#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留下中国悠远的传统……

     古老的文化,如同茶散发的诱人的香味,清新怡人却日久弥香。

     隽秀的文字,如同个个跳动的音符,普出五千年来激昂的旋律。

     悠远的历史如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引人入胜。

     中国就是这样的神秘而博大,深深地吮吸着五千年的文化,仁、义、孝、义……络刻心中,耳濡目染,体味他的芬芳。

    “天人合一”的精神,“贵和尚中”的理念,无不彰显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

      人、木、建筑……烙下的是“中华大印”。

      所有的所有,只为她独特的深刻——中国传统文化。

TOP
88#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十点完美诠释了中华传统核心价值。它是先贤哲人思想的结晶,也是后世无数仁人志士毕生追求的目标。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奉行拿来主义,要理性的吸收时代观念,达成正确的中华核心价值观。
TOP
89#

《中华十大义理》一书则是让历代圣贤自己站出来讲述他们的思想,把他们的种种看法直接呈现出来。 本书确立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十大主题,就各主题的内涵作了系统阐释,并正确区分出其精华和糟粕。同时,从上百部文化经典中选择经典语句,按一定顺序进行编排,并加以解释。主题鲜明,取材广泛,结构合理,系统全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条认知中华文化精华的捷径。
TOP
90#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有: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忠厚、勇毅力行。
     这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具备的美德,无论世界怎样转,都不应丢下这些美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