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天人合一(下) [复制链接]

1#


4、生态伦理


1)仁爱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译:君子对于家禽野兽,看见它活着,就不忍心看见它死去;听见它的声音,就不忍心吃它的肉。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程颢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


译:有仁德的人,把天地万物作为一个整体,天地万物无不是“大我”的组成部分。既然认作是自己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关爱不到之处呢?如果自己没有拥有它们,它们自然与自己不相干。譬如,手和脚丧失了知觉,身体之气已经不能贯通,它们已不属于自己了。


2)正义


宇宙万象万物各自具有自己的价值,都是宇宙生命中平等的成员。而人类中心主义,则从人类的利益出发,将人类树立为价值主体,而将宇宙中的其他一切生命都视为价值客体,并运用价值规律,把万象万物区别为许多不同的等级,使之有贵贱之分,这就妨碍了在宇宙间建立公正。抛弃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就可以看到,宇宙万物平等地存在着,各自具有自足的生命价值。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三章)


译:所以能够以珍重自身生命去珍重天下人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以爱惜自身生命去爱惜天下人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秋水》)


译:从大道的立场上来看,万物无贵贱之分。


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礼记?孔子闲居》)


译:苍天覆盖万物,不偏私;大地载负万物,不偏私;日月普照万物,不偏私。敬奉这三者来为天下辛劳,这就叫做“三无私”。


3)节制


人的能力的无限发展,已远远突破了自然的限制,极大地改变了环境阻力,打破了人类同其他动物种类之间的平衡,成为地球的异化者。必须通过节制,使每一个人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


译: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译:表现单纯,存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周易?节彖》)


译:天地有节制,四季才形成,节制确立了限度,不伤害财物,不伤害民众。


4)和谐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礼记?乐记》)


译:恢弘的音乐,与天地一样和谐;盛大的礼仪,与天地一样有节制。和谐,所以万物不丧失;有节制,所以才祭祀天地。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


译:音乐表现了天地的和谐精神。礼仪表现了天地的秩序。和谐,所以万物都能变化。有秩序所以万物都有分别。


5、辅佑自然


人担负着“赞天地之化育”的伟大使命,推动自然朝着生生不息的方向发展。



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爱物,无徇物,天之道然。天以直养万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道矣。([]张载《正蒙?至当》)


译:大人,能够容纳万物而不抛弃万物,能够珍惜万物而不屈从世俗,天道也是这样。上天公正地抚育万物。代表上天来治理万物的人,以各种方法获得成功,不损害这种公正,这就是坚持正道了。(直:公正。徇:顺从。)


竭泽取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吴競《贞观政要?纳谏》)


译:弄干湖塘来捕鱼,不是捕不到鱼,而是第二年就没鱼可捕了。焚毁树林来打猎,不是得不到禽兽,而是明年就没有禽兽可得了。(畋:打猎。)


6、顺应自然


维护自然的原有形态,遵循自然规律,顺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人对生存环境的肆意改变和破坏,使得生存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产生变化,从适应于人生存的形态向不适应于人生存的形态转变,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扭转,终将形成一个完全不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老子的“无为”,就是要求人们戒除违反自然万物的天然本性、破坏自然状态的行为。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不敢妄为。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第五十一章)


译:万物无不是尊崇“道”而且推崇“德”。“道”被尊崇,“德”被推崇,没有谁来命令万物,万物保持着自然状态。


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庄子?知北游》)


译:是天地给你以形体。生命并不属你所有,是天地给了你和谐之气才使你有了生命;性命并不属你所有,是天地给你顺畅之气才产生的;子孙并不属你所有,是天地蜕变出来的。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庄子?骈拇》)


译:鸭腿虽短,如果给它续上一截,它就会忧愁;鹤腿虽长,如果给它砍掉一段,它就会悲伤。所以,天然是长的不去截短它,天然是短的不去续长它,哪里用得着替它们担忧呢。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庄子?列御寇》)


译:圣人安于自然状态,而不安于非自然状态;众人安于非自然状态,而不安于自然状态。



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王霸》)


译:农夫集中力量耕作,少有其他技能,就能够对上不丧失天时,对下不丧失地利,中间得到人和,众多农事就不会荒废。


自然之道不可违。(《阴符经》)


译:自然之道不可违背。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三国?魏]王弼《老子》第二十九章注)


译:万物以自然作为自己的本性,所以,可以遵循而不可妄为,可以疏导而不能阻塞。


物之生,必因气之聚而后有形,得其清者为人,得其浊者为物,假如大炉熔铁,其好者在一处,其渣滓又在一处。(《朱子语类》卷十七)


译:万物生成,必定是因为气聚集在一起,然后才有形体。得到清气的就成为了人,得到浊气的就成为物,就像高炉炼铁,好的汇聚在一处,渣滓汇聚在另一处。


无事在身,并无事在心,水边林下,悠然忘我。诗从此境中流出,哪得不佳。([]徐增《而庵诗话》)


译:自身没有事情,心中无事牵挂,在水边林木之下,悠然自得,忘却了自己。诗情从这种境界中产生,怎么会不好。


7、效法自然


遵守万象万物固有的规律,而不妄加改变;尊重万象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妄加改变;维护万象万物的自然存在形态,而不妄加破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译:人以大地为法则,大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庄子?天地》)


译:没有欲望,天下富足;不妄为,万物自然生长。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


译:圣人崇尚天地之美,通达万物之理。所以,至德之人不妄为,大圣人不造作,这是法取天地。


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庄子?徐无鬼》)


译:以自然待人事,不以人为的方式干预自然。


[删除:无以人灭天。(《庄子?秋水》)


译:不能以人为来破坏自然。]


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违也。([三国?]王弼《老子》第二十五章注)


译:道不违背自然,才得到自己的真性,这就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说,自然之物是方的,就效法它的方;自然之物是圆的,就效法它的圆,对于自然是不能违背的。



8、返朴归真


1)自然而然


宇宙万象万物,都是按其自身的性质而存在着,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运动着。外在强加给它的东西,只会扰乱它的存在状态。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译:我购买了三百盆梅花,都是带病的,没有一盆是好的。我为此哭了三天,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放开它们,顺从它们。毁掉花盆,把梅花全部栽在地上,解开束缚着它的棕绳。以五年为期限,必定使之康复,使之完好。


2)顺应自然


如果人背离自然,违背万象万物自身的特性,把人为的东西强加给自然,强加给人类,使得自然处于混乱状态,社会处于异化状态。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庄子?秋水》)


译:牛马四只脚,是天然的;给马套上马笼头,给牛的鼻孔穿进缰绳,是人为的。所以说:不要用人为毁灭天然。


3)去伪存真


要戒除虚伪,撕下人格面具,消除客观世界中人的妄为因素,恢复客观世界的自然本性。


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明]李贽《童心说》)


译:由此而用假话说给虚伪的人听,虚伪的人就会高兴;用假事说给虚伪的人,虚伪的人就会高兴;用假文章去同虚伪的人谈论,虚伪的人就会高兴。


4)回归自然


尊重并维护自然万物原本的存在形态,顺应自然万物的变化,遵循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山木》)


译:又雕刻又琢磨,恢复它本来的样子。


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三国?魏]王弼《老子》第六十五章注)


译:小聪明是指见多识广、乖巧狡诈,掩盖了他那纯朴的本性;愚朴是指无知无识,保守纯真,顺应自然。


5)率性而行


即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展开活动,尊重并维护自己的自然本性。感性是自然本性,德性和理性也是自然本性。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译:有道德的人,是没有失掉那种天真纯洁赤子之心的人。、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1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国有句名言:九九归一,意即从来处来,从去处去,又回到本初状态。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水流云物人非,人间万事云烟过,永恒只有人性真诚!真情追求人性真谛恪守,悲欢离合选择九九归一永恒。
TOP
3#

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天人合一乃是个人修养的高级阶段。人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提高觉悟,就是往天人合一的境界不断进步。
TOP
4#


我们都知道,只要做到内心的和谐,就能够做到在任何场合都泰然处之,但是,知道是一会事,但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就拿我来说,有时会有这样的经历,当自己说出一句话或者有什么举动时,自己都会想,我怎么会说出这样愚蠢的话,或者做出这样不可思议的举动。不知你们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经历。

TOP
5#

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活在自然中应该遵守自然中的规律,适应自然,不要无端改变自然。和谐和万物相处。这样可以归回到天真纯洁赤子之心,我们可按其自身的性质而存在着,真正享受生命。

TOP
6#

有一次在一个社团十年社庆的时候

第一任会长回来重释了那社团的宗旨

第一是 人与人和谐

第二是 人与自然和谐

第三是 自然与自然和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短短的三点却道尽了和所做到的...

TOP
7#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无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大人相应,或无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

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TOP
8#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人和自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人是自然的改造者,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应该尊重自然,用和谐的思想去指导人类的改造!
TOP
9#

  自从和谐社会提出来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讲我们在建立和谐社会或者是和谐什么的,我们要和谐相处,要和平待人。似乎,我们的行为规范因为这句话而有了理论基础。和谐,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我们的心灵上。为什么很多的明星在遭到感情纠纷时候会去自杀呢?是因为他们缺钱而无力生存吗?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文化吗?在分析很多背后的缘由时,我们总是感慨他们内心的贫穷,不会和自己妥协,不会和自己聊上心里话,不会和谐处理累积在心坎中的伤心事。结果因为处理不到位,心理素质上不那么和谐,就以结束生命来了结这种痛苦了。和谐,当我们的内心和谐了,我们对待其他事情也就和谐了,就会有一颗和谐的心。我们不会做出偏激的事情,不会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和出道德之轨的事情了。对我们周围的自然和社会也就会友好相待了。

TOP
10#

我爹爹最喜欢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我家最信这句话。如果家庭不和睦,那事业从何谈起?如果家庭不和睦,那国家怎么繁荣昌盛?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如果国与家都不和谐、和睦,那我没有面目是国家强大起来呢?在此同时,我们也要与万物和谐。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不能一体,保己是私未忘。([]王守仁《传习录》下)

和谐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社会走向和谐,天地万物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万物繁衍,一派繁荣景象。孔子的伦理思想,深入人心。所以,百姓也有应和的谚语,如:家和万事兴。百姓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在和谐中兴旺发达。祝福家庭和睦,已成民风民俗。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合之神就是象征和谐吉庆的神灵。和合之神的原型,相传是唐朝有缩地之术的万回僧,他能缩地万里,与亲人团聚,俗称万回哥哥。清以后,又以诗僧寒山、始得为和合二仙,一捧圆盒,一持荷花,取和谐好合之意。
      
当然,家庭和谐不可能从根本上清除才艺、志趣、爱好、习惯的差别。君子和而不同,要承认并尊重不同,差别不会也不应妨碍和谐。要乐于协调,善于协调。在一个家庭里共同生活,难免磕磕碰碰,千万注意,不可出言不逊,不提伤情之事,不发昧心之论,换位思考,为他人营造自由空间。

    
但是,和谐也不是主张一味忍让。宋代袁采讲得好,他说:人言居家之和者,本于能忍,知忍而知处忍之道,其失尤多。隐忍不发,一旦积之过多,发作起来,如洪流之快,不可收拾。所以,事情不要放在心里,记在心里,要随时交流,随时解决,更不可顺人之非,容人之过,要是非分明。敞开肺腑,光明磊落,这样的和谐,方能如蓝天丽日,永无阴霾。

和谐社会,其本质和基石是社会公正。和谐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人内心的要求。和谐之道,是成熟了的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五千年智慧,去创造一个年轻而伟大的新国家。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发展,不是单一力量所能完成的,而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谐之道,乃中国和平发展之道。

TOP
11#

天人合一我觉得讲的就是一个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反映到我们的文化特征里应该就是中庸和平.这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特征.也是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的特性.这种特性使我们的国家爱好和平反对斗争.这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利益.那么我们现在对于天人合一应该怎样做呢.近年来我们国家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那对于我们自己而言那就要掌握规律根据规律办事.还有要率性而行, 回归自然.

TOP
12#

[原创]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译:表现单纯,存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现代社会的人就是缺少这种清心寡欲的态度,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有抱负有追求是好事,但过于注重金钱名利,不仅会让自己身心受损,而且也会让周围关心你的人受伤。身体健康,也是一种和谐,是自身的和谐。少些欲望,多些朴素,身体也会好,如果因为看重权利,名利,金钱而整天陪酒吃饭找关系,活得太累,最后身体出了问题,还不是要用赚来的钱来拯救身体,得不偿失,所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自尊自信,也一样活得快快乐乐

TOP
13#

以和为贵竞争意识难道像鱼与熊掌一样二者不可得兼吗?不,以和为贵竞争意识就如同柔和刚,只有将两者兼有适当运用,一个国家才能昌盛,一个民族才能兴盛。

    我们的祖国曾经受过狂风扫荡,曾经受过冰雪打击,曾经受过霜雪封锁,曾经受过大火烧灼……但是都被我们国人拥有同一颗挚热的心所战胜,我们伟大的民族共同发展让我们的祖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回想我们那些烈士为了保护我们这只伟大的雄鸡他们抛头卢,洒热血勇于同那些敌人你死我活的血淋淋一般的竞争。和无寡,安无倾以和为贵的思想随着中华文明,流淌了千年;物竟天泽,适者生存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以蒋家王朝假求和为意,毛主席一声令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泱泱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各民族共同发展它使它壮大,共同维护它,使得我国成功举行了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是国人的骄傲啊!它显示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示了我们国人的高素质、显示了我们接待他人的热情,提升了我国在各大国中的地位。今之中国,发展之迅速,难道不是我们以和为贵竞争意识相互糅合中创造出来的吗?

华诞60周年,海、陆、空部队进行大检阅时,士兵们那高昂的气志,现代化军事的那种宏伟气势我们不难想象我们共同维护下的中国是如此的强大。这正是我国人民和睦相处、以人为善、和衷共济的体现,再一次证明了在安定环境的保护下,竞争意识使社会社会增加了活力。

以和为贵竞争意识水乳交融,奏出时代的最强音吧!

江海因为和,涓涓溪流而浩瀚无边;高山因为和,细沙尘土而巍峨连绵,蓝天因为和,彩霞明艳而美丽动人;田野因为和,曲折小路而妙趣横生。
    自然因和而绚烂,生活也因和而精彩。
    和是心灵交融的关键。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接济马克思一家在伦敦的贫困生活,宁愿放弃自己的理论研究,到曼彻斯特的纺织公司工作。正是因为他的和,才促进了两人的心灵交融。使得马克思对恩格斯也关怀备至。他们对和共同追求,铸就了他们坚定的友谊,也使得他们的心灵相互交融,共同促成了伟大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和是共同进步的基础。周建人曾评价鲁迅和瞿秋白道:“这两人的友谊的确是生死之交。”的确,他们之间极为坦率、开诚布公,没有一点虚伪,他们对各自和的追求甚至超过了生命。虽然他们两个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瞿秋白常常直言鲁迅写作或翻译上用字用句不当的地方。鲁迅喜欢这种开门见山的态度。两人经常整夜畅谈对局势的看法,交换各自的作品,互提意见,他们的和使各自谦虚、包容,更使他们共同进步,为理想而奋斗,共同进步,去不断向高尚的品德与修养靠近。
    和是成功辉煌的前提。清朝宰相张英与叶待郎与邻而居,因叶家无理霸占了张家三尺地方,张家写信告诉在外的张英,他写上回信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按信退让了三尺,叶家于是也惭愧地后退了三尺。张英的和的思想让叶家惭愧,同时又避免了两家矛盾的激化。在朝堂之上,便又多了一对互相支持的明星,共同促进了一时清朝的辉煌。试想,苦没有和的思想,和的力量,又会发生怎样明争暗斗的悲剧?

TOP
14#

天人合一,可谓是阴阳协调,万物归真,自然界大到一定的平衡,和谐而可持续发展。
TOP
15#

   据我所知.儒家认为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