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节制欲望 [复制链接]

166#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物质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我们要向经营人生一样,经营自己的欲望。


一谈起欲望,我们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贪欲、淫欲、权欲等等一些不好的欲望,它们可能会是一个人走向堕落的深渊,但是欲望不仅仅只有这些。渴了有渴欲,饿了有食欲,在身陷险境时会有求生欲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人一生当中有各种欲望,有些是无可避免的,关键在以怎样去处理对待,就像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 克里希那穆提说的“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人活着不可能已无所求的,有所求,就有了欲望,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正视欲望的力量,向经营人生一样经营自己的欲望。正确的欲望,是人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想吃好和好玩好,想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想有车有房有存款……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努力打拼,甚至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梦想。有时有了某种欲望,就有了某个梦想,只要通过正当途径,凭借自己的努力去一步步实现,是值得认可的。



但是,实现自己的欲望,不等于放纵,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那些被权欲钱欲驱使的黑手,早晚都会被抓,那些不正当的手段,都是要受法律的制裁。过分追求权欲,钱欲,物质生活享受,反而被它们所累,难以得到内心的安宁。




所以,经营自己的欲望要有度。




每个人的欲望不同,经营的方式也不同。曾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樵夫上山打柴,看见一个人在树下躺着乘凉,就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打柴呢?”那人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去打柴?”樵夫说:“打了柴好卖钱呀。”“那么卖了钱又有什么用呢?”“有了钱你就可以享受生活了。”樵夫满怀憧憬地说。
乘凉的人笑了:“那么你认为我现在在做什么呢?”
这真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想清楚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后,如果我们节制并经营自己的欲望,不当物质的奴隶,不当金钱的俘虏,追求恰如其分的物质生活,享受恰到好处的生活质量,不也是美好人生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9 17:19:21编辑过]

TOP
167#

欲望,是一柄双刃剑,不加节制,则会伤己伤人,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那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正所谓的“无欲无求”。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显得很重要了。“知足者常乐”,让欲望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我们幸福的敌人。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愿欲望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美满。
TOP
168#

      


       “廉”,从广从兼,许慎《说文解字》中将“廉”释为“堂屋之侧边”。堂边的廉石平整峭立,所以也将廉引申为人之高行。廉洁、清廉、廉明,廉是气节清高、品行峻洁的高尚德行;廉是节俭朴素、节制恶念的行为操守。


      “廉”最大的敌人是“欲”。荀子的“欲望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欲望的,在《荀子•性恶篇》中他指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焉”。在他看来,欲是性与情的真实反映,是“无侍而然”的。他认为人的欲望范围广泛:人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欲望要求。在满足欲望方面,荀子提出用理性思维对欲望本身加以判断,而合理的欲望就应当得到满足。他反对所谓“无欲论”,认为这种大刀阔斧地对一切欲望的决断是不合理的。综上所述,荀子承认合理欲望的存在,同时提倡用理性思维来调节欲望,节制欲望。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人不能没有欲望,“无欲则无求,无求则无为”。没有欲望社会就不能进步、不能发展。“廉”不能等同于禁欲,然而人也不能任由欲望无限膨胀,欲望过大而自身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罪恶便会产生,清廉、廉洁便会受到威胁,其他的伦常德性也将不复存在。如今的人们过多的追求奢侈的享受,尤其是一些国家干部,买名牌、开名车、包二奶、住洋房,为了物质与欲望的满足而贪污受贿,至人民与国家的利益于不顾,成为国家的蛀虫


      “知足常乐”是一种懂得适度欲望、适度满足的生活态度。有些人认为“知足常乐”就是不求进取、不求发展,就是禁欲的委婉表达,把它与“固步不前”画上约等号。然而在廉与欲的纠葛与选择中,“知足常乐”未尝不是一种解决之道。“心足则物常有余,心贪则物常不足”,在满足适当欲望的同时,对于过分的欲望加以控制、加以调整。懂得知足,避免“过犹不及”。


      每个人都有欲望,“无欲无求”不应该是我们社会生活的理想状态,适当地拿捏欲望的尺度,合理地运用欲望,可以增加我们的幸福指数、提高生活质量。凡事应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保持清正廉洁、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将“廉”的精神融入于言行之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8 11:15:41编辑过]

TOP
169#

欲望作为一个兼性词,好的一面,欲望是创新生产的不竭动力,坏的一面,鲁迅早在《科学史教片》和《摩罗诗力说》等作品中谈到,这些论文写作过去快一百年了,现在读来还是那么的具有时代感,仿佛就是针砭时弊。鲁迅曾说:物质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会加速加强人的欲望,如果不加注意,就容易出现一种通病,人文精神、人性的关怀可能会遭到破坏。欲望的膨胀所带来的人文衰落,是一种“通蔽”,是普遍的,是时代病或者文明病,通病的出现导致环境生态问题、诚信问题、道德底线的突破问题以及安全感的缺失问题,而且这种欲望导致的通病出现后将很难控制。很不幸,这些在多年之后的今天出现的问题都被鲁迅言中了。

而如今我们国家也正处于一个发展方向的转型期,身为这个国家的一个最小单位,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也是最有用的无疑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把握住自己,坚持自己的信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TOP
170#

凡是谈论治理而主张去除欲望的人,是没有办法引导人们的欲望而被欲望所困扰的人;凡是谈论治理而主张减少欲望的人,是没有办法节制人们的欲望而被很多的欲望所困扰的人。有欲望和无欲望,是不同的,是人的生死所决定的,并非是治理混乱的借口;欲望的多少,是不同的,是人的情感数量所决定的,并非是治理混乱的借口。欲望并不是等待就可以得到满足,而是追求者跟从他所认可的心思。欲望并不是等待就可以得到满足,所秉受的是自然的天性。追求者跟从他所认可的心思,是秉受心的支配。所秉受的自然天性的单一欲望,会被由心支配的多种欲望所控制,当然难以与所秉受的自然天性的单一欲望相类比。
TOP
171#

欲望是人之常情,“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但是欲望要有所节制,过度的欲望是害人又害己的,我们不能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反而应该以一定的欲望为基础奋发图强。

TOP
172#

知足者常乐。这个社会是缤纷复杂的,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奔波中,却没有停下脚步来欣赏一下身边的风景,有些人在一直苦苦追求幸福,但是他却忘了幸福很简单,只是与父母在一起吃一顿热乎乎的晚饭,只是与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这就是幸福,但是人们一味的追求,无节制的疯狂追求,难道幸福就来了吗?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TOP
173#

人都是有欲望的,这是人之天性,无可厚非。但如果到了为实现内心欲望而不择手段的地步,那就需要节制欲望了。我们常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太少,但实际上是我们的欲望太多。虽然简单的衣食就足以养命,但我们仍期望能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住海景房。这是因为我们不知知足常乐,没有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已经足够了。要节制自己的欲望,有两法,一为德,一为勤。内心的境界提高了,明白事理了,就知道自己所追求,有了目标了,内心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多劳作,多做事,就减少了胡思乱想的时间,就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欲望了。

TOP
174#

知足常乐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人活得似乎并不快乐,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做到知足,所以不光要常说,也要去努力做到。
TOP
175#

就像一篇文章中说的那样:人的欲望过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权钱争到手了,幸福不见了;名声争到手了,快乐不见了;非分的东西争到手了,心安不见了。也就是说,你绞尽脑汁,处心积虑,甚至你死我活争到手的,不是快乐,不是幸福,不是心安,只是烦恼,痛苦,仇怨,以及疲倦至极的身心。”欲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需要有一个度,恰当地克制自己的欲望,才会使欲望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TOP
176#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过分的爱惜自己的名位必然会使自己的身心交瘁缩短寿命,过多的积累财富必然耗费相当多的生命。人如果知道满足就不会觉得自己低贱或屈辱,知道对荣华富贵的追求要适可而止就不会有什么祸患临身,由此也可以保得生命的长久。在此老子谈的是如何看待人生追求的问题。老子认为:人的最高追求应该是生命的长久,追求名位、追求财物,巧取豪夺等都要耗费人的精力,从而损伤人的寿命。因此为人要学会知足长乐,学会适可而止。
TOP
177#

这让我想到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他认为欲望是人痛苦的根源,人要想得到最大的幸福就必须得禁锢自己的欲望。就像老子在《论语》里面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以没有欲望作为所要做之事的行事宗旨,跟随在众人之所踩着众人的脚印走。以任凭万物之自然发展作为行动准则,而不敢妄图去改变它们。人为要妄图用自身的主观意志去改变事物的客观属性,而不是什么事不做。能够不把自身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行为之中,也就做到了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事变少,少事变无,以德报怨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妥协和调和的世界观。
TOP
178#

学院/FONT>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 文秘

学号:11311021

姓名:岩沙上

时间:201257星期一

电话号码:13759139960

第八卷

节制欲望(知足常乐)

就是人要知足,凡事适合而止.假如知足了不再有奢望更高的心那肯定很快乐。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这就说明了知足往往不能满足物质的需要,这与人类的第一需要是温饱有关。

人生在世名利财物,都是身之物,就算你就是时时刻刻永不停息、永不此景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会满足的时候。相反,它还会给你带来无尽地坎坷和烦恼。有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幸福,不快乐,多半是由我们的不知足。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需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大观与开脱。

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们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它让我们心地坦然。无所求,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在知足的心态下,一切都变得合理正常,坦然,我们还会有什么不切合实际的欲望和要求呢?

有信心得人不能因诽谤和名誉而改变,知道满足的人不能因权势和利益而被诱惑。心理知足,常感财物有余;心理贪婪,常感财物不足,衣食就足以养命,酒食罗绮才能生存下去,等到有财物,才想着有财物如何风光。

学会知足,我们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力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解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得升华;学会知足,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神疑气静,做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执着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会知足,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些感觉,不必为过去的得失而后悔,也会为现在的失意而烦恼。摆脱虚荣,庞辱不惊,看山心静,看湖心宽,看树心补看星心明亮,生活需要知足常乐。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常言道,三十而立。叹悲自己生于斯,已万日有余,未曾“立”何?时有友人偶夸几句,“浩子的文章,还是值得一看的。”心里的满足一如剃须膏破裂一般,瞬间充实了内心。可转瞬想想在这个文人低廉的衣食窘迫的年头,会涂鸦点小文,也只能为生活的空间增添一丁点情趣而已。那怕你疾书一宿,为浅博红颜一笑。我看都很困难。

记得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村上树曾说过“你再怎么才华横溢,也未必就能填饱肚皮;但只要你拥有敏锐的直觉,就不必担心混不上饭吃”。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定位了文人的“劣”性。敏锐的直觉告诫我,要好好做人,本色做人。

静心思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清醒的认知我们的“过”并加以‘改’之,我看未尝不可。端端正正做人,安安心心写点小文。也是人生的幸事。

TOP
179#

  欲望是无底的沟壑,永远也填不满,有时,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并不是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是我们贪图的太多,积重难返。其实,机会来临时,我们只要把握住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行了。人要学会知足常乐,顺应自然。
  一个人,只要学会知足,快乐其实就在你身边。因为知足常乐是一种感觉,一种愉悦,一种品德。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不学会知足常乐,你的生活将出现许多累赘。只要懂了“知足常乐”,你就在阴暗中能感受阳光的灿烂;你就可以在雪中读出温暖的春意;在夏日里可以体悟一丝丝清凉。太多的追求,只会让你活得太累;太多的牵涉,只会让你日渐憔悴;太多的梦想,只会让你太过于自卑;而好高骛远,贪慕虚荣,令你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得到的只是无尽的怨悔。你只要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就可以轻松、自在、快乐的生活,因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你尽了力,你将问心无愧。
    
TOP
180#

节制欲望

1、欲由心生,心里想要的东西多了,欲望也就多了,这是一个人不容易得到满足的表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又想着去得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终而复始,一直循环着,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心中的欲也就越来越深,这容易是一个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的人走向极端偏激,甚至不惜手段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2、人应懂得知足,懂得满足,这不是所谓的停滞不前,只是在让我们心中无限膨胀的欲念稍微有所缓解,等到我们自己调整好了自己以后,再去追求新的东西,这样的追求是有分寸和度的,不是无节制,毫无目的的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