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义的价值 [复制链接]

451#

义的价值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仅是表象的人们的敬仰和赞赏,还有精神的自洽和自我成就。义气是人类所崇尚的良好美德,是从古至今的未曾改变过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要学习的。
TOP
452#

孔子对“义”的定义和阐述,不仅对于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他人的关爱和社会的责任;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正义原则;在与人相处时,要秉持公正、合理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孔子对“义”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概念体系,它涵盖了言行符合礼法和道德、公正合理、见义勇为等多个方面。这些思想对于塑造个人品德、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TOP
453#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强调的是公正、正直和道德义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义被视为“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的一部分,体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
在现代社会,义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1. 个人修养:个人应当追求正义,做到公正无私,这有助于提升个人品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 社会和谐:义的实践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国家治理:在国家层面,坚持法治就是坚持义的体现,公正的法律和制度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4. 国际关系: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国际正义,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义的实践不仅仅体现在大的方面,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诚信交易、公正裁决、助人为乐等。在当代中国,弘扬义的价值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TOP
454#

在儒家思想中,“义”具有极高的价值。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追求义视为君子的重要特质,义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超越了单纯的功利追求。孟子进一步阐释“舍生而取义者也”,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义的价值甚至高于生命,这体现了儒家对义的坚守和尊崇。义是人性中善良与正直的彰显,它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在当代社会,义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从个人层面看,秉持义的原则能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本心,不被短期利益诱惑,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良好的品德和声誉。在商业领域,企业遵循义的理念,诚信经营,不欺诈、不垄断,有助于构建健康的市场环境。在社会公共事务中,人们以义为导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总之,当代社会中的义,是个人安身立命、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精神支撑,它让我们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不忘精神的富足与道德的崇高。
TOP
455#

义利的观点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讨论的重点,经过千年的发展历久弥新。在古代无数的思想家就义利观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荀子:“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墨子云:“凡费财劳力而不加利者,不为也。”张载说“义共天下之利”,程颢说“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  孔子认为当个人私利与天下国家公利不可兼顾,二者必取其一时,志士仁人应当“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传统的伦理框架中,“义” 代表公序良俗、道德准则,是社会凝聚的精神纽带;“利” 指向个体私欲、物质诉求,是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先秦哲学特别强调“先义后利”,特别是孟子的思想,这里也没有完全否定“利”,个人的正当利益应当是要被认可的,但是如果将个人的利益凌驾在社会的公序良俗、道义的基础之上,道德体系将会崩坏,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以义为先,方能在利益追求中守住底线,成就光荣人生。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贫穷而是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少而是担心不安定。“均” 并非绝对平均,而是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以及社会机会的均等供给;“安” 是秩序稳定、人心归向的状态。社会的公平正义,分配的公正,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和谐,消除一定的贫穷,国家得以长治久安。我们国家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当今时代,资本的扩张,消费主义的涉密,似乎人们更加追求利益,义利益作为底线而不是道义,道义也正在丧失他的重要性,我们应当要构建义利并举的社会秩序,企业兼顾社会责任,个人坚守道德底线,方能让逐利行为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而非破坏者。社会治理中,“均” 与 “安” 的智慧仍需践行。推动共同富裕,本质是追求 “均” 的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守护 “安” 的秩序。以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共识,以道德教化涵养社会风气,以政策温度赢得民心归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