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义的价值 [复制链接]

421#

义”,是我国古老的道德范畴之一。我国古典文献《礼记·中庸》中记载:“义者,宜也。”唐代韩愈在《原道》篇中也认为:“行而宜之谓义”。宜指:相知、适宜、应当、应该。显然,“义”是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与行为。是一种为社会所赞许的正义思想与行为。它具有正向的伦理价值。
TOP
422#

所谓“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古人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重义者是为君子,而重利者是为小人。《荀子?荣辱》中也有: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是说能考虑道义而后才考虑个人私利的人是光荣的,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摆在第一位,把道义放在后头的人则是可耻的。这些是我们行为中所体现的义的思想和应有的做法,是我们理解义的前提,是义的价值的所在。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很可贵的,可孟子却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充分说明了义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说明了义的价值取向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追求的。
TOP
423#

       时人鲜乐而常戚戚焉,曰:“非不悦今之世,诚心乏也。”余窃以为无病呻吟也。诚心乏者,无意苟活,彼小人之徒,盖侗而不愿,怠于孜求而无所成,唯自取其忧尔。
       世间万物皆可美,乐于人告,美之次也;自求其乐且有恒者,美也;笃志于学,以为乐,可谓至美也矣。感之为美,则仁显,化仁为行,则义生。夫义者,其处事交游之本与?
TOP
424#

回复 3楼陈玉宾的帖子

“义”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辨别能力,通过“义”,人能够对现实生活中道德批判和仁行实践做出符合仁与义的适宜决断。
而义的当代价值则体现在使我们承担责任,不断奋斗,并通过努力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有幸福性。
TOP
425#

能先考虑道义而后才考虑个人私利的人是光荣的,人活在世上,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大众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只知道考虑自己利益的人,不会被他人待见,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TOP
42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在荀子看来,人的荣辱之分,在于先义后利还是先利后义。先义者荣,先利者辱。荀子进而认为,君子和小人都同样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但荣辱之道却不同。君子重义,以义求荣,“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小人重利,经利求荣,“唯利所在。无所不倾。”
TOP
427#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义”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与诸如“仁”、“礼”、“智”和“信”等核心概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儒家伦理的基石。儒家认为,“义”不仅是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更是指导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准则。它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道义为依归,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和崇高。
在我看来,“义”,起源于我们的内心,源于我们对他人的同情、关怀和尊重。它是我们愿意为他人付出,甚至牺牲自我利益的决心。在“义”的面前,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看到了无私的勇气,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义的内涵还包括对他人的仁慈和同情心,这是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它意味着人们应该将他人的福祉置于心中,积极为他人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这种仁慈和同情心的体现,既可以是直接的物质援助,也可以是给予他人心灵上的慰藉和鼓励。
TOP
428#

在《论语》中,义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是君子为人处世的准则。我深刻感受到义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义是一种公正和合理的行为准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家庭中,义要求我们关爱和尊重父母、兄弟姐妹,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团结。在学校、职场等社会场合,义要求我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其次,义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仁者义以为上”,认为有仁德的人必定具备义的品质。通过践行义道,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最后,我认为践行义道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道德自觉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受到各种诱惑和干扰,容易违背义的原则。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坚决维护义的准则,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义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对于维护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践行义道,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TOP
429#

首先,义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则。论语中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其中义是其中的一种。这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义也是一种内心的修炼。论语中提到了“仁者爱人”,而“义”则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准则。通过修炼内心,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TOP
430#

孟子十分重视“义”,主张“仁义内在”,是“我固有之的”。而且孟子的义利观是“义在利先”,强调在义、利不能同时兼顾的时候应首取“义”。这就使得“义”在个人道德修养上以及现实功利世界中确立了一份崇高的价值。“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也正是对“义”的价值在个人道德修养以及现实世界治理方面的强调。
TOP
431#

中国哲学中,“义”的价值**在于其作为道德和伦理的核心,在社会生活中对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政治治理中对实现公正以及在个人修身中对道德自律的指导作用**。"义"的概念在中国哲学中具有深远的文化根源和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关乎个体的道德修养,也是社会秩序与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在儒家哲学中,“义”被视为五常之一(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朱熹将“义”解释为“心之制,事之宜也”,强调其在内心规范欲望和在外部行为上追求应当之间的桥梁作用。这表明,儒家之义不仅是情感上的羞恶之心,还是实践中的适宜之行。孟子则进一步把“义”视为人的本性之一,将其与仁、礼、智并列,强化了义的内在性和普遍性。

从实践角度看,“义”的价值体现在其引导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孔子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不仅标志着儒家以“义”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道德标准,也揭示了“义”在抑制个人私欲、追求共同利益方面的重要性。此外,孔子将“义”看作是担任公职的基础,强调只有遵循义的原则,官员才能适当地服务于社会并得到民众的支持。

综上所述,在中国哲学中,“义”作为一个价值范畴,既是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行为和制度安排的外在标准。通过培养和践行“义”,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还可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秩序,这是“义”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核心的价值所在。
TOP
432#

义的价值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其必然要在个人的践行中得到有效发挥。 “义”往往与“仁”相连,构成“仁义”,“义”与“情”相连,构成“情义”,不论是“仁义”还是“情义”都是君子孜孜不倦地追求。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义”和“利”相遇时,就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义”与“利”的确是冲突的,“利”涉及利益,是从自我出发的考量,而“义”则源于“仁”,“由仁行义”。但“义”和“利”并非完全对立的,从长远来看,当前的为义舍利或许能够收获更大的利,反之亦然。当然,现实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复杂,利益高低也成为关系好坏的唯一衡量标准。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都重义轻利,但至少可以先从自身开始,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行走于坚守大义、正义的道路上。
TOP
433#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增强志气、骨气与底气,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立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实践,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TOP
434#

“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观念,它强调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以正义为原则。"义"指的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也可以理解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决定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是否符合正义或道德的要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或者短期的效益。这种做法需要勇气,因为它可能意味着放弃眼前的利益,去做一个更有道德意义的选择。
TOP
43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作为中华传统道德体系的第二个原则,"义"的思想意蕴颇为丰富,它作为一种人性的规定,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是君子的一种内在道德品质,是人实现自身本性的正确道路,其灵魂或核心要义是适宜.它既包含了天下公义,民族大义,社会道义等语义,又包含了个人行为的适宜,应当,应该等意蕴,因而它既构成了国家和社会有秩序的道德基础,又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作为一种抽象的道德原则,"义"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公平,正义,见义勇为是相通的,对培养现代公民的品格十分有益.作为一种人生的意义和标准,践行"义",有助于当代人克服"物化"生存困境,消除精神和道德危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