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义的价值 [复制链接]

37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义”的核心内容就是利他与利社会,以体现“追求长远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基本原则。“义”的核心在于利他,“利”的核心在利已。许多人认为,“利他”与“利已”是绝对对立的。事实上,由于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与人之间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这就必然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价值相关性或利益相关性,这样,“义”与“利”就是一个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相互转化。
TOP
377#

古往今来,孔子义利观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观功能和导向,它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指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义的价值在当代仍至关重要。
第一,坚持以义为先,以义取利。《荀子》中说:“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要用合乎道义的方式,追求利益的同时,不伤害他人的利益,符合心中的道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已经不再考虑其他的因素,在不少人眼中只有利益,而忽视心中的道义。倘若人们都以不道德的手段得到的利益,长此以往就会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以利益为导向的风气,从而使社会陷入混乱,人与人之间没有情义只有利益,这必将有悖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因此,人们追求利益,一定要以义为首要前提,用君子的手段去谋取个人合乎道德的财富。
第二,弘扬“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中弘扬尚义的价值观,以义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因此,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让整个社会都形成一种“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的新风气。在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每个人都要自觉把道义放在优先位置,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尊重个人合乎道德、合乎道义的利益。
第三,国家要保护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至上。“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其中强调了义之于治国的重要价值。在当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孔子也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因此,国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要尊重人民的权利,把人民的追求当作奋斗的目标。
综上所述,义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崇尚道义能够推动国家发展,保障人民的利益。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贯穿古今,义都具有做人和治国方面的普世价值。
TOP
37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我们总是在讨论人与动物的区别,古今中外有无数的说法,但我认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可以选择行道义之事,即便这对其没有任何好处。动物只能是本能的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孩子,可人类除了具有动物的本能外,人还具有选择做道义之事的能力,有的人可以舍生取义,这就是其有别于动物的区别所在。康德说有两样东西他越是深思熟虑,在他心中就越是明白,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它心中的道德律,道义的价值就在于它使我们有别于动
TOP
379#

义,是回答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关系。人的生活,有两个方面: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由此生命也有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两方面。物质生命的基础是人的生物本能,和禽兽没有根本区别;精神生命的基础是人的社会生活,是人所独有而禽兽没有的,是人不同于禽兽,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之处。所以,只知有物质生活而不知有精神生活,就只是停留在禽兽的境界。人要摆脱禽兽的境界,成为堂堂正正的人,就要“义以为上”,以精神生活的追求为生命意义之所在,首先立志于追求为人之道;把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物质生活追求之上,以精神生命的追求引导、节制物质生活的欲求。这是成为真正的人的根本要求,为人之道的第一要义。

  中国人常讲要学做人;要先做人,后做事;要追求做好人,不是只追求做富人贵人;就是要把自己从生物意义上的人,提升为社会意义上的人;使自己摆脱禽兽境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论语》说“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践行这一点,有见义勇为、见利思义、舍生取义这样由浅入深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TOP
380#

义的价值在于爱别人,义的最高价值是爱世界。中国人通常对一个人是不是仗义很看重,也就是对一个人有没有爱别人、爱世界的价值观很看重。在一个人完成了爱自己(修身)以后,保证了自己和家人生存无忧后(齐家),爱别人、帮助别人,直至治国平天下,这也是一个儒家君子或者说是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最后编辑青岛大学辛显俊 最后编辑于 2021-01-16 21:08:18
TOP
381#

“义”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中的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一些违背“义”的事情。只有践行“义”,才会有助于社会稳定。把道义放在利益的首位的人是伟大的,这样的人的未来一定会很好。
TOP
382#

“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天下即将太平,那么人们必定崇尚正义;天下将要混乱,人们就必定崇尚私利。在传统义理看来,“义”和“利”是相对的,但这一对立也并不是绝对的。“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而公平原则的第一项就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地获得利益的权利。所以并不是二选一,而是在义和利发生冲突时,要求我们把义放在利之前。公平原则的第三项,抑强扶弱,先人后己。对社会要求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所以“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对个人更高的道德要求则是在适宜地获利的同时,对他人实行礼让。
TOP
383#

义与利的辩论是可体现出义的价值,在义与利之间,不因个人私利而忘记道义,是一种光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因该好好学习的。
TOP
384#

义的价值就在他的诚信之恒,他的友谊zhi之真!和这样的人交往,你会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会为自己能有这样的朋友所骄傲。有义的人,一定是一个重感情,讲诚信的人。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为誓言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古时的关羽就是义的代表,他为权势所不动,为艰难所不惧,讲义气,重感情,为世人所流传。
TOP
385#

在孟子看来,世间的政治原则有两种,一种是王政,一种是霸政。王政的运作逻辑是“义”;而霸政的运作逻辑就是“利”。“义”跟“利”的区分其实也是《论语》里非常重要的一对区分,孔子思想也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小人的分野也在于此。“义”不是没有物质上的追求和要求,一个以“义”为政治原则的国家,它也要首先以老百姓最基本的物质满足为前提。《孟子·尽心上》里孟子设想勒一种经济制度叫“井田制”,其中说到“百亩之田,匹夫耕之”“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可以看出物质利益是孟子强调的,一定要有物质利益,仁政是要保证这个最基本的物质利益。
TOP
386#

儒家从孔子开始就是“重义轻利”,强调真正的君子在处理义利关系时要以义生利。真正提出“以义制利”的是荀子,其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虽然有说法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但其前提是“为仁”者,也就说“仁”人才能这样,因为他们各种方面的修养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不会做出格的事情吧。
我们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前提是要知道何为利,何为义,不取不义之财;其次处理好义利关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质检的利益,做一个社会中的人,而不是“独行侠”。这样既有利于我们树立人格尊严,堂堂正正的做人,又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TOP
387#

“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荀子认为,舍利而取义也。我们应该把道义放在个人的利益得失之前,这让我想到了范跑跑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抗战前线的医护人员,前者重利轻义,危难关头,范跑跑虽为人师表,却不能以身作则,置学生的生死于不顾,贪生怕死,自顾自苟且偷生,事后毫无悔改之意,还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真是厚颜无耻;生后者重义轻利,医护工作者们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请缨,抗击在疫情前线,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当之无愧地成为最美逆行者。我们应该鄙弃范跑跑这种重利轻义的行为,向抗击在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们学习,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TOP
38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仁”结合最紧的是“义”,人们总是将“仁义”合在一起说。如果泛泛地去谈,“仁”就是“义”,“义”就是“仁”,不过,如果细分起来,“仁”与“义”还是有所不同的。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义”是从“仁”的品德出发所遵循的办事原则。仁义礼智”共同构筑了伦理道德的根本。孔子讲“义”,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义”的含义与精神主要还是孟子进行全面阐述的。孔子讲“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讲“舍‘生’而取‘义’”,孔子的侧重点在“仁”,孟子则将“仁”与“义”广泛地联系起来,共同成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在指出 “仁”的源头是恻隐之心的同时,孟子也指出:羞耻之心,是“义”的源头。“仁”是由人性本善自然得出,“义”也是由“仁”自然得出的。“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君子是有着崇高的信念,集仁、义、礼、智、信各种高尚品质于一身的道德楷模。
TOP
38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仁”结合最紧的是“义”,人们总是将“仁义”合在一起说。如果泛泛地去谈,“仁”就是“义”,“义”就是“仁”,不过,如果细分起来,“仁”与“义”还是有所不同的。“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义”是从“仁”的品德出发所遵循的办事原则。“仁义礼智”共同构筑了伦理道德的根本。
孔子讲“义”,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义”的含义与精神主要还是孟子进行全面阐述的。孔子讲“杀身以成‘仁’”,孟子讲“舍‘生’而取‘义’”,孔子的侧重点在“仁”,孟子则将“仁”与“义”广泛地联系起来,共同成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在指出 “仁”的源头是恻隐之心的同时,孟子也指出:羞耻之心,是“义”的源头。“仁”是由人性本善得出,“义”也是由“仁”自然得出的。
TOP
390#

孔子将义当做衡量人事的尺度,重在提醒后人坚守大义的重要性。“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但是我们生存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实并没有改变,其中之一便是对义的反思。如果大家都在行不义的事,你是否会不加分辨的加入其中呢?假如所有人都对近在咫尺的正义熟视无睹,你也会变得一样麻木吗?校园欺凌一直是社会教育的一个痛点原因何在?首当其中的是我们对学生在正义方面的教育不够深彻。对受害学生的二次伤害正是来自旁观者的冷眼旁观与讽刺嘲笑。这种正义感的缺失不仅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更容易使所有学生的正义观产生扭曲。加强对义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看到不义之事时都能大胆指出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霸凌事件。在此墨家的正义观可以与儒家互为证明:有人曾问墨子:天下的不义之事那么多,你去解决了别人也不一定能认可你,何苦还去做呢?墨子反问:现在你有两个家臣,一个你在与不在都会认真做事,另一个你不在他便偷懒懈怠,你会要哪一个呢?那人答道:当然是第一个呀。墨子举例正是要说明行义举不是为了让人看到,而是追求其真实的效用,让义的观念深入人心。
云南财经大学 陶景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