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义的价值 [复制链接]

406#

现在社会中,由于人心之险恶越来越让人瞠目结舌,于是乎,见义勇为之事也越发稀少,义也成为了可望不可及的难事。
TOP
407#

义的最大理论价值就是妥善应对了经与权的矛盾,在社会伦理道德领域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任何伦理道德准则,都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内涵,属于经的范畴。普遍性是对社会各种伦理道德现象背后共性内容和规律的把握,绝对性则是要求人们在相同的伦理道德领域遵守同一的价值和准则。
TOP
408#

很显然先秦儒家正义思想中“义”的含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而变化的。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义”的思想家,在孔子看来,义是第一位的,当义与利有冲突和对峙的时候,个人作出的选择应当是义,是捍卫人间的正道和正义,这是成就自我理想人格必有的品质。
孟子正义思想中的“义”既继承了孔子之“义”,但相较于孔子的“义”又更加的严格。孟子所主张的“义”更是整个社会生活之义,是朝着建构社会制度而行的具有实践性的“义”。
荀子对正义有着认真严肃的思考,他是将中国传统正义论推向新高度的思想家。“正”与“义”合成一词最早始于《荀子》。“义”是社会的道德基石;他还将“义”推向社会系统的运转层面,提出社会秩序的运作与保护必须有“义”作为其支撑。
TOP
409#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应该就是刚正之气,是因自己的仁义道德所造就的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孟子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浩然之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这也反衬出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TOP
410#

义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精神也可纳入“义”的范畴之中。
TOP
411#

义利关系的处理,鲜明地体现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荀子把一个人对义与利的态度,作为判别其行为是光荣还是耻辱的标准: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的人光荣,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可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当道德和法律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结果:固守原则,坚持正义,不违背良心,不逾越法律,即使一时清贫,却换来一生的心安理得;利令智昏,道德沦丧,铤而走险,践踏法律,纵然富贵一时,必定不会长久。懂得义利之辨,明白先义后利的重要意义,无论面对何种诱惑,一定要在心中筑牢道德和法律的樊篱,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人生价值取向,才不致迷失方向。
TOP
412#

在先秦儒家时期,义指的是做事情要适宜,是与个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关的,身份指男女、老幼、父子、兄弟、夫婦、亲戚等;地位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等,所以不论男子女子或者天子诸侯都应该做自己适宜做的事情,才是义。在《论语》中,谈及的义并没有仁多,但可从他的言行中看出对义的重视,孔子把义作为人的根本,讲求仁义,义可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也是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
TOP
413#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很多人都忘记了“义”的价值,但是在我看来,“义”是无价之宝。
比如说 最喜欢的虚拟人物是《琅琊榜》中的萧景琰。他自己心中保持着自己的仁义和风骨,作为一个日后可能会继承皇位的皇子,他部不为这些利益所诱惑,反而一直放逐自己。在梅长苏到来之时,他看到了自己心中想为赤焰军澄清的希望。于是他追逐着自己的内心,最终完成了所有人的心愿。
我在网上观看关于他的评论时,总看到有人说他笨说他不知变通,说像誉王那样的阴狠的人才能做一个皇帝。但是我觉得,心中怀着正义的人才能引导好一个国家,安顿好自己国家 的百姓,萧景琰那样的人才能做好一个好皇帝。
只可惜有很多人不懂得他心中的“义”,这让我觉得很费解。
TOP
414#

五、义,是指符合正义的行为,或公正的行为。“义”这个字,是会意字。甲骨文中的“义”,是一个人弯着腰走路的样子。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义”字的本义——一个人弯着腰走路,体现出了人在当时社会中地位的低下。这一点,从中国人对“义”字的使用频率可以得到佐证。《说文解字》中说:“义,宜也。”说明了“义”字在当时社会中是一种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必须遵从的正义原则。
TOP
415#

这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思想家对于道德与利益、正义与私利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道义和正义在社会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孔子的言论首先指出了社会中不均等现象的问题,他认为不是贫穷本身令人担忧,而是贫富不均、社会不安定会引发问题。这反映了他对社会平等和稳定的强烈关注。他提出通过培养文化和道德来吸引远方的人,实际上是在强调道义在社会中的作用,可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
荀子的观点则突出了道义与私利之间的对立。他认为,追求道义先于私利的人应该受到荣耀,因为他们的行为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转。相反,将个人利益置于道义之上的人则会受到耻辱,因为他们可能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邵雍的话则强调了社会的治乱与人们价值取向的关系。他指出,社会将会走向治理或混乱,取决于人们是否崇尚正义或私利。这一观点表明,人们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合这些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道义与正义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等,引导人们做出对整体社会有益的决策。相反,过于强调个人私利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这些古代智慧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坚守道德原则,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TOP
416#

先义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处理事情时,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个人利益的人会得到荣誉,而先考虑个人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人会受到耻辱。荀子强调了道德和利益的关系,认为真正的荣誉来自于遵循道义,而耻辱则源自于为了个人利益而背离道义。这句话表达了荀子对于道德和利益的价值观,强调了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荀子的观点提醒人们在面对利益和道义时要有所取舍,应当以道义为重,而非仅仅追求个人利益,这也是一种对于道德伦理的引导和规范。
TOP
417#

孔子和孟子对人性和义的看法。孔子认为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而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并希望人们能够把人性的善端发扬光大。在孔子看来,义是君子的本质规定,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在中国传统社会,为官从政是君子实现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
义的核心是敬长,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根基。仁爱不是泛爱,而是差序之爱,从血缘亲情开始,逐渐延伸形成亲疏有别的仁爱关系。贵贵、尊贤是义的具体措施,规范君臣关系,强调对贤人的尊敬。孟子强调君主的行为对国家的影响,同时提倡为官者敢于纠正君主的错误。
TOP
418#

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看,义的价值在儒家等中国哲学流派中具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强调了义的内在价值,并将其视为构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首先,从儒家思想的角度看,义是一种超越个体私利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孟子提出的“八义”中包括亲亲、尊长、义信、恭敬、友爱、宾客、四绝,这些义的实践涉及到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要求和责任。儒家强调了个体应当超越私利,具备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义的行为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其次,义在儒家思想中也体现了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在儒家伦理中,“仁为本、义为末”,强调了仁爱之心是道德的本源,而具体的义的实践则是在仁爱之心的指引下,将道德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儒家通过实践义的行为来维护人伦关系的稳固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其次,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儒家认为义的实践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基础。在《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述,表达了儒家对于个体行为对社会整体影响的重视。儒家通过倡导各种义的实践,希望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
最后,中国哲学中的义也具有对个体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意义。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通过实践义的行为,个体不仅能够维护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还可以得到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孔子曾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强调了对于义的追求是高尚品德的表现,通过实践义的行为,个体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获得内心的清净和平和。

此外,义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在宗教哲学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在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对于义的实践都被视为对神明或宇宙规律的顺应和尊重。义的实践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修养的需要,更被视为对宇宙的秩序和道义的顺应,体现了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和谐统一。

因此,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看,义具有多重的价值,包括道德实践、人伦关系、社会秩序、个体修养和宗教尊重等方面。儒家等中国哲学流派对于义的价值的认识体现了对于道德实践和人伦关系重要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
TOP
41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以践行“义”为快乐,为行动的指南,小人以获取“利”为快乐,为行动指南;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大意是,遇到该做的事情不去做,是没有勇气的表现;等等。
《论语》中的“义”,主要的意思是做人做事应当遵循的道理、准则,指应该做的事情,是一种正当性合理性价值判断、实践理性的要求,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想要表达并加以成就的东西。
大体上,“义”有三层意思。一是指道德伦理上的合理性,具体指行为的正当性、合理性、适宜性。二是指人的伦理责任和道德义务,具体讲是要求人去做应当做的事,不去做不应当做的事。“义”是人的责任和义务,做一个人就要忠实地履行社会赋予的伦理责任和道德义务。三是指评价人的行为合理性的最高标准,比如义行、义举,儒家要求“义以体仁”、“居仁由义”、“处仁以义”等。
TOP
420#

不同的社会角色,有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都各安其分,各司其职,人们都能尽到各自社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儒家理想的社会状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